腾讯双骄:QQ哥越长越像微信弟
腾讯终于为QQ增加了公众号平台这个功能,此时微信不知作何感想。世上只有弟弟爱学哥哥,哪有哥哥模仿弟弟的道理?奇事。有奇事的地方就有媒体,大家纷纷用“同门相争”“手足互博”来渲染此事,言语里似乎QQ和微信不“争”不“搏”便算是辜负了大家的美意。“大家”包括媒体和普通用户,不包括腾讯。
不是战争而是竞争
腾讯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娃争争斗斗,他也知道,并不会。首先,从公司的组织架构上看,腾讯已经为微信单独设立了微信事业群,由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负责,而QQ则隶属于腾讯的社交网络事业群,两者各自负责不同的领域,并不会打到一起去。再看数据,腾讯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QQ桌面端月活跃账户8.32亿,比去年同期下降2%。QQ移动端月活跃账户6.03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3%。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5.49亿,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作为“兄长”,QQ无论是桌面端还是移动端都要高于微信,不算QQ桌面端两者差距不大,看起来很像战况胶着的样子。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战况胶着,两者月活跃量还能保持共同30%左右的增长率,何况两者体量都尚不小,看来这个“战争”并不为你死我活,那就不叫“战争”,叫竞争。QQ和微信之间的关系是竟争,而且是一种“族内”良性竞争,这也是腾讯最初对微信给予的厚望。
微信和QQ的“像而不同”
手足间的竞争是奇怪的,他会让两个人越来越像,妈妈给哥哥买了一身帅气的衣服,弟弟必不会一声不吭,当两人穿上同样一身衣服时,看起来就非常相似了,但终归衣服里裹着的还是是两个不同的人。我们看到微信有朋友圈,QQ有QQ空间;微信有微信支付,QQ有QQ钱包;微信有公众平台,QQ现在也有了……但是我们对比一下列举的这几个,微信的朋友圈更注重保护关系链的隐私,例如不是好友就不能评论,作为社交工具相对保守,而QQ空间则更加开放,不仅仅可以对非好友进行评论,还有日志、音乐,装扮等各种元素;由于腾讯方面政策的推动,微信支付应用的范围较广泛,主要在移动支付中发挥作用,是腾讯対磕支付宝的主要武器,而QQ钱包定位则不那么高端,更多是基于QQ账号体系内;公众平台方面,笔者预计两者的差别将不会太大,如果说有差别,微信的公众号会侧重于企业间的商业交易,而QQ的公众号平台则侧重于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但作为两个类似的平台,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里面的信息内容又必然会基本类似,这更加印证了,微信和QQ有着各自两个不完全相同的用户群。
马化腾在一次演讲中说,腾讯如果没有微信,可能面临一场灾难。如今灾难没有降临,他要感谢张小龙,以及腾讯的广研,在当年手机QQ团队(腾讯当年的无线部门)还躺在漂亮的成绩单上做美梦时,没有忘记居安思危的道理。他们在国外市场类似的产品雏形中做出了微信。第一代微信产品在体验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其可以通过通讯录导入好友的特性是比较受用户欢迎的。然后在微信2.0中加入了一个语音聊天的功能,可以直接对着讲话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革新,在体验上和QQ拉开了差距,因为微信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了。后来的摇一摇、免费表情、收费表情、微信游戏、支付等特性的加入,更让其迅速培养了大批的用户群。当然这些特性里有很多也是借鉴了它的“兄长”QQ的,但是微信能够基于QQ的用户关系数据重新定位好自己的用户群,紧跟着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重建了一个关系网,这是微信成功的秘诀。他和QQ是一种“像而不同”的关系。
用户如何选择
当QQ也有了公众号时,我该看微信的还是看QQ的呢?很显然,对于那些跨平台的企业和自媒体人,他们提供的内容信息一定是基本相同的。笔者算是微信和QQ的重叠用户,我会尽量在这两个平台寻求不同的内容信息和服务,对于只用QQ或者只用微信的用户来说,就要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了。但是笔者更倾向于相信,多数用户不会纠结于选择哪一个平台,在信息和平台的选择上他们一定会优先考虑前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作为企业和自媒体要抓住用户的兴奋点才能主动地争取到固定的用户。我相信QQ的用户会开心地发现自己在QQ上就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微信的用户依旧会守在微信上,这是长久以来由爱好和习惯形成的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粉丝”。
当哥哥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固定的粉丝,都活得大红大紫的时候,最高兴的当然是“当妈”的腾讯。她费尽心思把两兄弟扶在一起,彼此越来越像,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吗?
只是,他们并不像硬币的正反两面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当彼此成长到一定程度时,一切还会像现在这样理所当然、这样稳妥吗?我们不得而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