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科技,是敌是友?

2015-07-22 08:41新浪科技 - 彬彬

21世纪提供了一个竞技场,自然与科技一直在场上,进行着一场改变世界的拳击赛。科学家认为,科技与自然永远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着对方。人类作为这个竞技场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不应视科技与自然为对手,应把自然作为科技的灵感来源,在充分发挥科技潜能的同时保护自然,引导自然与科技在竞技场上舞出和谐之曲。

我们一直联系在一起吗?

自然永远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灵感之源。

幼年蠵龟身上绑着一个追踪器。

法国巴黎盖-布朗利博物馆的垂直花园墙。

在野外休闲的下一代。

人类永远是科技的一部分

各种姿势的自拍照掩盖了黄昏薄暮的美景。加纳湿地每年都会在游客离开后,堆满成千上万吨有毒的“电子垃圾”。在牛津词典中,诸如“橡子”、“蝰蛇”和“柳树”等词语已然让路给了“宽带”、“模拟”和“剪切粘贴”。在抱怨野外游玩盛地遍布WIFI的同时,我们宣称上网权应列为基本人权。在对偷猎行为无比痛恨绝望的同时,我们利用社交媒体帮助犯罪分子追捕珍稀动物。在梦想着去马尔代夫群岛上休闲度假的同时,我们又想着最好能搭乘廉价航班抵达目的地。

难怪,人类是如此的自相矛盾。科学哲学家克里斯托夫-波特在他的新书《如何成为一个人》中写道:“人类从来不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永远只是科技的一部分。”从现代人类掌握钻木取火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走上了一条统治全球的不归路。如今,从炊具到虚拟现实头戴设备,人类借助科技的神奇力量,成为这个混沌星球上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并不断开创如同人脑一般“自然”的新发明。

于是,我们常发现自己陷于岩石与聚友网之间进退两难;我们为一些经济政治问题,牺牲了自己的自然休息地;那些令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的科学发明,却让我们逐渐疏远这个世界。科技与自然,永远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着对方。

科技的自然灵感

在仿生学领域,自然设计元素和程序常被用作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具的模型。魔术贴就是一个著名的范例。魔术贴是瑞士工程师乔治-德-麦斯他勒在1941年发明的。一次打猎回来,他发现针尾草粘在自己的衣服上。他用显微镜观察后发现,针尾草的果实有一种勾状结构,可以粘附到织物上.于是他就想到用勾子固定毛面。科学家模仿蜘蛛网的结构原型,发明了新生儿医用胶布;模仿病毒传播,创造出可将药物直接输入癌细胞的自组装纳米粒;模拟蝴蝶翅膀在亮光中闪烁,发明了高效、反光的彩色电子阅读器屏幕。

过去十年,科技通过人类的能力监控并正向影响着自然.科技的运用支撑着人与自然的对话与可持续发展项目。“为自然而生的科技”是伦敦大学伦敦动物学会与微软研究团队共同的独特话题,旨在合科技人员与动物学家之力,“快速提高人类与自然的全球对话反应能力”。

作为一款快速而智能的免费气候数据检索服务,FetchClimate可以在任何网格分辨率下检索任何年份跨度、任何日期、甚至任何小时内精确的气候变化信息。Mataki则可以研发新设备,记录野生动物的行为方式。作为该研究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卢卡斯-乔帕博士承认,将各个传统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整合为一个大团队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语言、术语、科研动机等各方面的大相径庭都将成为阻碍。但是,他仍然坚信,这个研究团队的整合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

乔帕博士解释说:“目前,我们亟需应对的对话问题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监控,跟踪具有高商业价值的物种,在线侦获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在过去的十年间,人类不断运用科技正向影响着自然,持续对有价值的自然资产,如自然保护区和犀牛,进行着监控。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联结。”

当然,自然并非只有如同小狗和瀑布般温柔美丽的一面,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得以应对自然残忍的一面。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带井号标记的微博和带地理标记的Instagram照片,已成为人们实时共享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径。在2011年日本海啸中,谷歌公司的Person Finder成为人们寻亲团圆的好帮手。联邦应急管理署应用软件有助于受灾地区众包灾区救援物资。让我们来看一看“绿色城市”设计。想像一下,高楼大厦变身为垂直农场,庄稼铺满屋顶和四壁;备用录像被用作培植水藻类生物燃料;树木变成街灯,全身散发着生物发光基因的魅力。即使备受针砭,伦敦的花园桥工程仍然代表了人类开创城市-乡村混合景色的第一步。到2050年,地球将再增加25亿人口,绿色城市规划将迫在眉睫。

很明显,科技与自然大范围合作的消息的确振奋人心,但是我们如何在二者之间的拔河之争中平衡其利害冲突呢?鉴于数字化平台让人上瘾的特性,波特所称的“科技使人习惯于室内生活”论述的确难以令人辩驳。当我们在进行户外探险时,即便是悠闲自得的乡野闲逛,我们做的最多的也是沉溺于移动电话和可穿戴设备中不能自拔。

科技是一种“自然之力”

事实上,软件生态系统目前正在兴起,旨在帮助我们爱上并学着欣赏户外生活,如Leafsnap UK软件,该软件在树叶上应用了面部识别技术,帮助使用者区分辨别156种树木种类。还有一些注意力训练软件,可帮助我们建立与自然环境的联结。借助科技力量,我们可以更加有力地实现与自然的对话。汽车共享软件与家庭能量监测设备只是一个开端。乔帕目前正在研发一种计算程序,可“激励平民科学家到处收集具备高价值的物种观察记录。”

乔帕表示:“科技并不是解决当下所有对话问题的方法,但是它的确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我们要学会利用科技,并发挥其潜能。”尽管“火星1号”小组正大力推进移民计划,但人类很难在不久的将来找到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更不用说如地球般美丽宜居。

科学家凯文-凯利认为,科技是一种“自然之力”,它与其它物种一样,有其自然的进化法则。或许他是正确的。或许,自然跟人类一样,是一种神奇的科技。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再视科技与自然为对手,要引导它们联结起来,舞出和谐之曲。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