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饭煲,工匠精神能敌利润诱惑?
两会上的一唱一和果然不是说着玩的,在格力推出大松IH电饭煲后,小米电饭煲也正式走向前台。昨天,小米官方公布了一则宣传片,介绍了小米电饭煲不粘锅的特性。虽然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小米,进入传统家电市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和代表传统制造业的格力击昏同时推出如此相近的产品,还是颇有看点,也让人好奇,这款号称是用“工匠精神”打造的“新国货”产品,会和传统企业生产的电饭煲有什么区别吗?
要说区别,从小米生态链的角度出发,很容易可以想到,小米电饭煲和格力等其他企业的产品最大的不同,可能会是和MIUI生态链的联动,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对电饭煲进行开关、定时、温度调控等远程设定,实时掌握电饭煲的运行状态等,但这些我们在小米其他智能家居设备中同样能看到,并不能算最新鲜的技术。此前有媒体总结了电饭煲的五大黑科技,包括内锅材质、层数,真空加压技术,IH多段加热技术,内锅形状,智能蒸汽技术。相信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小米在这五个方面进行类似的宣传,昨天的“不粘锅”特性算是其一,事实上,市面上宣称“不粘锅”的电饭煲已经不在少数,技术也早就出现了,小米要如何做到不同?IT之家编辑认为,要做到不粘锅不难,难的是在消费者经过无数次清洗过后内锅表面的涂层不受损,数年之后依旧不粘锅,这才是黑科技,才能戳中用户的痛点。不知小米能否做到。
但小米真的会拿出这样实打实的黑科技吗?未必,真正的黑科技所需要的研发和技术成本分摊到产品上,价格不会低,这和小米“让年轻人也买得起”的产品策略就不同了。就拿小米在两会上提到的IH电磁加热技术,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科技,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IH加热型市场国内品牌以绝对优势占据89.1%的市场份额,而国外品牌零售额占比为10.9%,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个百分点。也就是这种技术其实在国内早就能出现,但并没有真正普及,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IH加热型电饭煲价格回落较慢,通常处于高端产品系列,国内消费者消费水平有限,因此市场需求一直不很旺盛,但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IH加热电饭煲价格的下滑,同时2014年开始大量中国消费者前往日本、韩国购买电饭煲的时间,让IH加热型电饭煲真正走到广大消费者眼前。数据显示2014年开始IH电饭煲消费额一路攀升超过30%,而普通电饭煲的销售额正急转直下,这是个急剧上升的市场,也是消费升级、产品普及的关键时期,小米和格力的急切进场,也正是看到了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可以预见,在3月29日的发布会上,“IH电磁加热技术”一定会成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正如周鸿祎调侃的小米“全玻璃镜头”的营销手法类似,看似新鲜,其实是一项早就存在的技术。
小米最擅长的,正是这种在产品技术进入普及阶段的关键时机,利用成本价格优势一举占领自己的目标市场。作为消费者,当然没有人反感这样的模式,但问题是,小米高喊的“工匠精神”“新国货”真的能够和对利润的渴求和谐共生吗?所谓工匠精神必须是注重研发、技术创新、真材实料,工艺精湛,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而不是利用互联网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用户连接能力给用户一种低成本、高品质的错觉。而“小米模式”在雷军的“新国货运动”下,能否有一些实质的进化?
希望小米要做的电饭煲,真的能够像传统的制造企业那样,多一份品质和核心技术。格力的大松IH电饭煲1199元,不算高,而小米电饭煲若以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恐怕再多的“工匠精神”也难自圆其说。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