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新发现:球状恒星产生双黑洞系统

2016-06-15 06:39网易科技 - 艾米丽

6月15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年二月当一篇有关首次观测到引力波的文章发表时,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届。研究人员检测到两个体积为太阳三十倍的巨大黑洞碰撞产生了时空弯曲。现在一篇新文章解释了黑洞合并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它们很可能来自密集的恒星群。

球状星团是一个环绕星系核的球状恒星集群。“结果发现恒星群可能是创造一个双黑洞系统的最佳方式之一,”研究首席作者卡尔?罗德里格兹(Carl Rodriguez)博士这样说道。去年九月检测到的信号来自两个黑洞的合并,名为GW150914。

这些信号是由分别位于路易斯安那和华盛顿的两个高级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检测到的。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预测了这一发现。形成可以产生引力波的双黑洞系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源自已经彼此环绕的双星,当两颗恒星都死亡坍塌成黑洞时,它们会留下一个双黑洞系统,因为它们已经彼此引力吸引。

“另一种主要渠道便是我们文章里所描述的动态生成。”罗德里格兹博士说道。“黑洞形成于恒星群里的单个恒星。由于它们比恒星群里的典型恒星更重,它们会迅速坍塌至恒星群中央,形成一个黑洞坑。二月的文章发表后,人们就开始思考恒星群是如何创造Ligo观测到的那种双黑洞。二十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考虑球状恒星群产生双黑洞的可能性,直到近几年我们的计算机才足够强大可以以真实大小对球状星云进行建模。球状星云里的双黑洞系统是通过动态性形成的,也即黑洞都集中在星系中央,彼此捕捉形成双系统。”

Ligo项目小组成员、英国卡迪夫大学的班加罗尔?萨牙普拉卡什(Bangalore Sathyaprakash)教授表示,计算机仿真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性,也即一个单独的恒星对创造了产生GW150914的黑洞。“我们需要更多数据确定这个双黑洞系统究竟形成于哪一种方式,事实上,这两种情景可能都起了作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