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和联想这十年:蛇吞象/PC+时代
身高一米八一的联想CEO杨元庆,被昵称为“联想少帅”。白净斯文的温和外表,形成一道绝佳的保护色,遮掩了他大胆、果决的性格。
在杨元庆手中,一直珍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十年前的美国原石滩,十多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心中埋下了一颗“十年成就国际品牌”的种子。
“这十年,是联想国际化的十年。”杨元庆说。
“蛇吞象”
入职联想集团,默默无闻三年后,杨元庆终于有了机会。1992年4月20日,柳传志宣布任命杨元庆为CAD部总经理。
“代理”这个差事,让他一鸣惊人。当年,杨元庆带领小队人马来到中关村十字路口,朝东南西北说声“一、二、三”,然后分头奔向各自的目标,看见卖电脑的商店,就递上联想的名片,解释什么叫“代理”。
正是这样,30岁的杨元庆在残酷的市场检验中脱颖而出,他的部门年营业额从3000万元飙升到3亿元。
回想当初,“联想十年内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的宏愿,一度不被业界认可。为此,2000年8月和9月间,杨元庆专程跑到IT圣地美国硅谷取经,访遍硅谷20家全球著名的IT公司。
归国后,杨元庆为联想选择了“多元化尝试”这条路。几年间,联想同时进入消费IT、信息服务、手持设备、企业IT等领域。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联想在此后的三年间频频受创。
正如柳传志所说,当时的联想在多元化的暗河中“绕不出去”了,眼前只剩下一个“入海口”。
善于学习的杨元庆在2003年及时调转船头,专注PC业务,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年底,就在杨元庆苦苦寻觅国际基因时,IBM抛来橄榄枝。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联想终于在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蛇吞象”的奇迹震惊全球。
IT界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杨元庆,联想不敢并购IBM的PC业务。”
跨出国门的联想,在2008年也难逃金融危机的厄运。2009年2月5日,为了摆脱亏损,退隐江湖近五年的柳传志重新出山,“杨柳配”再战江湖。杨元庆凭借“双拳战略”,终于在11月初的二季报上,终结连续三个季度亏损的噩梦,杨元庆上任CEO时说的“一年内扭亏为盈”的承诺提前实现。
“杨元庆过去是一个目的性强的人,从墙这边到墙那边,要过去,他坚决要过去,就会把墙打个洞。过去是过去了,但代价很大,房子会受损。”柳传志这样形容一手提拔的爱将,“现在他也一定要过去,但会努力找门。”
2011年11月2日,“IT教父”柳传志终于放心地把“女儿”嫁给杨元庆。然而,等待他驾驶的,是比柳传志时代更复杂的国际大船。
“PC+时代”
对于传统PC厂商,现在无疑是一个“最坏的时代”。PC日益成为薄利产业,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昔日PC巨头惠普、戴尔等早已无心恋战。
“PC+时代”成为杨元庆当下的“理想”。
今年5月,联想赶在苹果之前推出智能电视。杨元庆宣称,这是联想往PC+时代的转型,也是联想四屏战略的最后一屏。杨元庆认为,“电视机就是大屏幕的PC。”
谈到未来联想集团的优势和新基因,杨元庆说,“我们不仅要在传统个人电脑领域成为领导者,还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领域更有作为,成为全球个人终端领域的领导级厂商。”
就在10月11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称,联想已成为全球最大PC厂商;而IDC则称,联想集团全球占有率15.7%,与惠普相差0.2%,处在全球第二。事实上,IDC统计了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若单计PC,联想已经登顶。
移动互联的浪潮已经来临。即便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联想也不得不谋求转型。“谁都面临巨变,手表、汽车将来都会成为移动终端。”杨元庆说,尤其是在“PC+时代”,“如果糊涂,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柯达。”
如今,杨元庆俨然一位“空中飞人”,以一个国际化企业的CEO身段,周旋在各国员工、客户间,连最爱的乒乓、网球都无暇顾及,只能偶尔看看体育频道。
但是,在他口中很土的、打仗起家的中国联想,正向世界证明,联想不只是中国品牌,而是来自中国的全球品牌。(来自中国经济时报/焦丽莎)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