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授予霍尔等三名美国科学家

2017-10-02 18:04IT之家 - 骑士

IT之家10月2日消息 北京时间10月2日17时30分许,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以及 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换而言之,即生物钟的分子机制。

这三位科学家将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并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的奖金。

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1945年生于美国纽约,美国遗传学家。他于1971年获得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于1974年成为布兰代斯大学教员。于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1984年他和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所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

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1944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美国遗传学家。罗斯巴什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984年他和杰弗里·霍尔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1990年提出了生物钟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的概念。1998年,在果蝇中,他们发现了周期基因、时钟基因。2003年,罗斯巴什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

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1949年生于美国迈阿密,美国遗传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洛克菲勒大学教员,后成为该校副校长。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1984年他的团队克隆出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之后的研究还揭示了更多生物钟相关基因,以及它们产物的运作情况。

截至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8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单个科学家。曾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共计12位。

2015年,凭借在青蒿素上所做贡献,药学家屠呦呦成为第一位摘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