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去世:轮椅上度过一生,却带领人类走向宇宙

2018-03-14 22:04猎云网 - 鲍伯君

今日,据英国《天空电视台》消息称,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斯蒂芬·霍金(StephenWilliam Hawking)去世,享年76岁。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然而,即便如此,却没有妨碍他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之一。在学术界、艺术节都能屡屡看到他的身影。今天,猎云君就带大家来回顾霍金这传奇的一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942年1月8日,正当学术界标记下“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时,霍金出生了。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他却极喜欢设计复杂的玩具。传言称,他曾用一些废弃物品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他仅仅用了很少时间,便获得了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开始研究宇宙学。不幸的是,在霍金21岁的时候,他被诊断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

可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然而,代价却是被禁锢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头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渐渐地,这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形象。

轮椅上的学术狂人

霍金生平极富传奇色彩。即使被困在了轮椅上长达数十年,他也在不停地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里,他身怀数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他甚至被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他不能写字,而且谈吐不清,但是他的思维却遨游到了宇宙之间。霍金曾表示,应该用科学来揭开宇宙的奥秘:“我认为,我们将来的确会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接近实现这个目标。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现实方面能够超越人类的思维”。

对于上帝和宗教的立场,他表明立场。在其著作《大设计》中,霍金表示宇宙可以“无中生有”的凭空创造,在解释其起源时,上帝的理念是“没有必要”被考虑的。霍金认为自己是个无神论者。

AI的绝对抗议者

不过,向来相信科学的霍金,却AI这项时代认可的技术的保持着反面的态度。

最近的一次言论发表为去年年底,他警告称,有人可能创造出超级人工智能,它们能够全面超越人类,而且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在《连线杂志》的一场专访中,霍金教授称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可能会带来一种新的生命形态。

“我担心人工智能将全面取代人类(I fear that AI may replace humans altogether)。如果有人能设计出计算机病毒,那么就会有人设计出能提升并复制自己的人工智能。这就会带来一种能够超越人类的全新生命形式。(If people design computer viruses, someonewill design AI that improves and replicates itself. This will be a new form oflife that outperforms humans.)”

这已经不是霍金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

在17年4月霍金通过视频发表了题为《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而17年3月时,霍金向英国《独立报》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新科技(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

霍金在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威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威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性自主武器,以及隐私问题;长期担忧主要是人工智能系统失控带来的风险,如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不听人类指挥。

他还认为,生物大脑和计算机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这与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的观点恰恰相反,后者认为作为一种算法确定性的系统,当前的电子计算机无法产生智能。

不过,霍金也表示,虽然他对人工智能有各种担忧,但他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人类或许借助这一强大的工具,可以减少工业化对自然的伤害。“但我们不确定我们是会被智能无限地帮助,还是被无限地边缘化,甚至毁灭。”他补充道。

以下为霍金在去年腾讯2017WE大会关于“摄星计划”的演讲原文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我今天的演讲,是关于在宇宙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类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最好地阐述,我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思考人类的未来,二是研究我们探索太空、寻求其他潜在宜居星球的选择。我今天的目的,是问大家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够确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未来达到尽可能完美?其次,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长率是指数级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长。目前这一数值约为1.9%。这听起来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着,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2022年,我将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这段历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时膨胀了四倍。

这样的指数增长不能持续到下个千年。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擦踵”,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吗?难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对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那些被剥夺权利地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新世界成为了他们的乌托邦。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将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

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进化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出现。不过,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现生命的两个星球间的距离,可能将异常遥远。

在太阳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显而易见的选择。水星和金星太热,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气体星球,没有坚实的表面。火星的卫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优。木星和土星的一些卫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卫星之一欧罗巴,它的表面是冰层,但其下可能会有液态水,也就可能会孕育生命。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种可能?是否必须登陆欧罗巴,然后钻一个洞?

星际航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所说的长期,是指未来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还有另一种选择。去年,我与企业家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一起,推出了长期研发计划——“突破摄星”,目标是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内,我们将向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发送一个探测器。

“突破摄星”是人类初步迈向外太空的真正机会,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这是一项概念验证的使命,其中涉及三个概念:迷你太空飞行器、光动力推进和锁相激光器。“星芯片”是尺寸被缩小到仅几厘米、但功能完备的太空探测器,它将附着于“光帆”上。“光帆”由超材料制成,重量仅有几克。我们设想,一千个由“星芯片”和“光帆”组成的纳米飞行器将被送入轨道。在地面上,激光器阵列将共同形成一道超强光束,光束穿过大气,以数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这项创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来驱动纳米飞行器的前进。这样产生的速度虽然不及光速,但也能达到其五分之一,约合每小时1亿英里。这样的系统可以在一小时内抵达火星,几天内到达冥王星,一周内就可以追上并超过旅行者号探测器,并在仅二十年后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轨迹可能包括“比邻星b”,这颗位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宜居带的行星,与地球的大小类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摄星”与欧洲南方天文台携手合作,进一步探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来,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但我们也看到重大的挑战。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仅能提供几牛顿的推力,不过因为纳米飞行器因为只有几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战是巨大的。纳米飞行器必须经受极限加速、极寒、真空和质子,以及与太空粉尘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气湍流,将一套总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组瞄准太阳帆,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让数百道激光穿过大气波动时聚合,如何推动纳米飞行器又不烧毁它们,如何让它们瞄准正确的方向?此外,我们还需要让纳米飞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环境中工作二十年,这样它们才能将信号传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然而这些都是工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而工程挑战往往最终都会被解决。随着技术进步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展望更多令人兴奋的使命。如果“突破摄星”计划能传回毗邻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图像,这对人类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希望我已经解答了我演讲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二百万年。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