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SpaceX再创奇迹时,中国商业航天却刚在萌芽

2018-04-26 07:45网易科技 - 崔玉贤

对宇宙的探索人类从未停止过。曾经发射火箭、卫星、航天飞机都只能集国家或军方之力才能做到,直到那个发誓要将人类送上火星的马斯克,在不断的质疑声中,将巨星火箭发射成功,引爆了全世界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

而与此同时,我国商业航空也从2015年的破冰起航,迅速发展了3年。有人说2018年会是中国商业航空的春天,中国已经是航空大国。但来自航空的专家提醒道,我国商业航天还在萌芽,还只是一个小树。与美国相比我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航天技术与国外相比至少落后两位数,几十年甚至三十年。但商业航天落后只有几年。”专家表示。

但是,随着政策的放开,民间资本的流入以及市场应用的发展,商业航天被认为会是个超过百亿美元的市场。虽然目前很多商业航天的应用更多是2B市场,但对航天领域研究多年的吴树范博士对网易科技表示,只要下决心,十年内可以把人类送到太空旅游,因为技术已经有了,只是成本问题。而这,就是马斯克和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创始人们想要实现的梦想。

2018年:商业航天的春天

伴随着商业航天蓬勃发展,世界科技创新脚步明显加快,成本费用大幅降低,运载火箭海上回收,火箭发动机重复使用,商业载人空间站,低成本月球探测等一系列之前未曾设想的航天计划,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彰显出商业航天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力量。

尤其是商业航天的明星企业“SpaceX”的一次次用成功击碎了外界对商业航天的猜测和质疑。?毕竟,曾经的火箭卫星发射以及航天飞机仅限于集国家或军队之力。

“马斯克SpaceX引爆了世界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仅仅在12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这样瞩目成就,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借鉴。”民营火箭研制企业蓝箭CEO张昌武表示。

其实,中国商业航天在2015年就开启了破冰之旅。“2014年中国政府发出了我们的一些政策,就是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明确进入航天,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政策的大门打开了。我们也称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中组部千人计划,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吴树范回忆道。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已经有超过60家民营企业涉足到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里来,特别是以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卫星测绘为代表的创业企业。

比如在2017年中国航天科工向全球发布了商业航天“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以及高速飞行列车的商业航天工程格局。

在民营企业中,有火箭研发企业比如蓝箭航天,有卫星发射企业微纳星空、卫星测控企业宇航智科等等。

专注商业航空领域创想基金合伙人透露,我国目前商业航天企业还普遍处于初创阶段,大部分处于A轮和A轮之前的阶段,资本市场进入航天领域的投资机构也越来越多,目前偏早期的投资会比较多一些。

“很多央企在商业航天,火箭或者卫星领域都有布局,原来体制内的航天研制单位也都成立了很多新的机构、或者是公司或者是平台,来去布局商业航天。”张昌武表示。

参与到中国商业航天的玩家越来越多。而且可触及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以地轨卫星星座为例,已经公开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总共有6000颗卫星需要被发射,有接近50%的美国卫星。但还有一大部分就是我们商业航天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超过了100亿美元,这都是我们可以伸手捕捉的机遇。”张昌武表示。

因此,2018年对于中国商业航天来说,会是快速发展的一年,是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

据了解,宇航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百所高校院所共同启动了“立方108计划”,也就是共同发射108颗卫星,实现全球的气象探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北斗导航。

中国航天技术的差距:不如美国的40年代

虽然,美国情报委员会刚刚发布的《全球威胁评估》显示,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了太空领域的主要威胁。而且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在轨应用卫星1450多颗,中国以200余颗总量超过俄罗斯,成为空间资源拥有第二大国。

但我国航天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技术储备不足,我们人才力量,特别是高端人才力量缺乏。”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

吴树范也表示,我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但我们要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行列。“想一想美国40年代的技术已经超过了我们现在能做的事,印度已经发射卫星到火星去了,所以我们还有距离。”

田玉龙总结了我国航天体系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应用短板,干强枝弱,三多三少。国家航天走向了高深远,但应用卫星产业价值链呈倒金字塔分布,卫星应用是短板,工艺应用多,大众服务少,军事应用上多,民用上应用少;其次,国际竞争力不强。卫星广播通信方面产业规模约为200亿元,应用服务仅能覆盖国土及周边地区占全球市场的2.5%;在卫星导航方面,国内2500亿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北斗导航仅占30%左右,龙头企业仅为美国的3%;卫星遥感方面,应用以气象、国土、海洋、健在等行业部门及工艺需求为主,长期以来主要靠政府投资,为政府服务,尚未形成规范的市场禁止,数据市场规模仅30亿元,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最后,整体质量不高,美国富创公司2014年发布的《全球航天竞争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各航天大国政府投入指数,产业竞争力指数、投入产出比:美国37:37,欧洲21:18,俄罗斯24:15,中国14:7。

而对于现在大力发展的商业航空,田玉龙提醒更要关注核心竞争力,而不要搞短、平、快。“肯定要强在核心竞争力上,这个是中美贸易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掌握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商业航天发展是不会走远的,而且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只是停留在当前的视野中发展很危险。”田玉龙认为。

但对于未来5-10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专家们仍然充满了信心。吴树范认为,未来5年内一定会有较大的民营企业站起来。而对于民众想要实现的太空旅行也会在10年内实现。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