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聊: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2018-06-16 08:47IT之家 - 代忆

注:本文首发自IT之家微信公众号《米聊: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作者代忆,欢迎大家关注IT之家微信公众号(ID:ithomenews)。

昨天,小米米聊内测群发布一条公告:新版米聊内测版预计将于明日(6月15日)发布。

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要知道从一直以来雷军的态度和外界的推测来看,小米在社交领域基本上已经是认栽缴械了。据IT之家小编了解,米聊的最近一次更新是在5月16日,更早之前是2017年进行了3次常规修复更新,较为活跃的更新周期则是停留在了2016年。

震惊之余,小编脑海中一直有几个疑问待解:小米为何突然复活米聊?其中深意何在?7年前已然败在微信手中,这次复活难道已经有了把握?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头说起。

米聊兵败

米聊其实并不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可算作开创者之一。

张小龙之于微信,就如同黄江吉之于米聊。2010年10月,被说服成为小米联合合伙人的黄江吉,与雷军一起迎来了小米的第一个风口,不是互联网手机,而是米聊。此时,一款基于手机通信录的kik Messager社交软件,出现在苹果和安卓的应用商店,这款软件可在本地通讯录上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小米认为这是一个机遇。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米创始人们就在讨论移动IM软件如何实现。事实证明,这款软件并没有那么难,到12月,黄江吉带队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 Kik 的产品,即为米聊。

但这个风口并不只属于小米。仅仅两个月,张小龙在得到马化腾首肯之后,迅速推出了微信,以社交起家的腾讯也给予了毫无疑问的大力支持,微信一路高歌猛进。

2011 年 4 月,米聊借鉴了香港一款名为 Talkbox 的同类产品,为米聊增加了语音对讲机功能,用户猛增到 100 万。但一个月后,张小龙的微信新版本也及时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

2011年7月左右,米聊已感觉力不从心,逐渐败下阵来。

实际上,雷军和黄江吉早在立项米聊之时便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腾讯的差距。雷军曾透露,当初做米聊就是与腾讯赌时间差。做米聊曾有设想,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

雷军的眼光的确老辣,但微信的跟进也的确及时。一边倒的对阵,让雷军和黄江吉不得不慎重思考米聊的未来。2011年7月,雷军与小米团队开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应对腾讯的全线压上。雷军在会议上坦言,如果小米跟腾讯硬碰硬,能胜出概率接近于中六合彩,但不表示小米没有机会。

此后,小米很快改变策略,米聊转向手机SNS,而不再是IM,看中的就是腾讯所没有的兴趣社交,主要任务就是更好的照顾小米用户群,配合搭建小米生态。

避实击虚,看上去这是一手杀招。不过,米聊杀得不是微信,而是自己。

2011年8月7日,雷军在距离小米手机新品发布会还有9天时发布了一条微博:“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被认为是小米开始放弃米聊的标志。

完全放下又谈何容易?2014年2月,小米科技全资控股瓦力网络,将米聊、游戏、视频等多个业务整合,组建“小米互娱”,由原麒麟游戏CEO尚进出任小米互娱总经理。尚进在个人微博上表示:“在2014年米聊会作为小米互娱产品群的旗舰,进行全面升级,整合我们所有的技术、服务、内容和文化内涵……”

但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雷军再也没有在公开场合提过米聊了,而黄江吉也在今年4月份,黯然离去。

米聊为何取得先发优势依然失败?

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对手过分强大。背靠腾讯积累的社交基因,微信通过8亿QQ用户的超强倒流迅速追赶,而且微信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只做移动端,更追求易用性,在推新功能时节奏也相对从容,基本上没有走任何弯路。

相比之下,小米科技给予了米聊这个产品太多期望,把营造一个移动大社区的野心都寄托在米聊身上,让这样一个基于一对一交流的产品有些不堪重负。

至于之后,米聊转型兴趣社交,看似迈向细分领域,但实际上已经将产品瞄向了对手,而远离了用户的需求,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因此,尽管黄江吉所主导的米聊团队早期也是做了很多创新,也敢于创新,但毕竟缺乏经验、试错太多。时间差的优势没能延续半年,便荡然无存。

米聊复活?

米聊为何时隔N年重新复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米聊在整个小米生态里的定位。在雷军的设想里,小米通过硬件和无可匹敌的用户体验来整合互联网用户体验。硬件产生流量,软件搭建平台,互联网服务则负责产生营收和利润。

而软件部分,最早指的就是米聊。

2011年雷军在接受专访时说:“我们开发了米聊的产品,米聊是一种新形态为手机做的社交工具,它把原来很单调发短信用语音、图片、涂鸦、手写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解决沟通的问题。整个小米的构思是铁人三项,三位一体的,这才是小米给整个市场真正的震撼。小米手机还在创造一个新的奇迹,我们希望只用互联网方式,只在网上销售,能够奠定一个互联网的手机品牌。”

雷军甚至称,“等小米手机卖出1亿部的时候,你再来看看,那就不一样了”。意思是,等小米手机有了足够的量,圈了足够多的用户,靠着MIUI和周边的互联网服务,小米就会变得跟其他那些手机厂商越来越不一样,无论是收入模型还是业务架构。

时至今日,小米的手机销量目标无疑已经达成。里昂证券估算,小米2018年有望将其智能手机出货量提高42%,至1.3亿部;2019年可能会进一步增至1.79亿部,在2020年将增至2.186亿部。

小米已经依靠硬件和 MIUI 构建起了强大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系统无疑是仍在扩大中的,这为米聊的复活提供了更多的土壤,或许雷军认为这足以与腾讯的微信对抗了。

更何况,在微信的强压下,也并不是寸草不生,陌陌、探探等后来者凭借在细分领域深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这给了小米复活米聊不少的信心。毕竟,移动IM这个百亿千亿美金的生意,说放弃还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情怀、出身,或许是因为发展前景,雷军对于小米的互联网企业属性也有着不一样的执念,而这份执念里,米聊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米聊的搁浅为小米的互联网企业定位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在那之后,小米不断试图开拓其他的互联网属性业务,比如小米商城、游戏、云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雷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小米打造成一家互联网公司。

米聊的失败却映衬了小米手机的成功,也让小米在手机硬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在2012年、2013年时,媒体界和行业就有了许多论述,结论自然与雷军的期望截然相反,只是小米和雷军不愿接受这个现实。

从营收角度看来,小米显然不能算是一个互联网企业。

小米CDR招股书显示,手机业务始终是小米赖以为生的主要业务,2017年小米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8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今年一季度占到了9.39%。

超过70%的收入来自手机制造业务,小米再怎么强调互联网属性,也是难以令人信服。

但是,考虑到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小米如果再不上市的话,就会错失上市窗口,这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时机;如果以手机硬件企业上市的话,“钱景”也定然有限。

因此,在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看来,小米更多是想以互联网公司的前景来激发市场的想象。

有生态、有内容、有基因,看似米聊志在必得,但小米也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事实:庞大的微信和已瓜分殆尽的细分社交,使米聊的处境与7年前相比丝毫没有好转,反而当年的优势消失殆尽,劣势只增不减。

已失天时的雷军,还能立起米聊的大旗吗?只怕并没那么容易。

IT之家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爱科技,爱这里。

“扫一扫”二维码来关注IT之家,或者微信搜索“IT之家”并关注。

▲移动客户端用户:点击二维码图片并保存到手机,然后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选择相册,找到此二维码即可扫一扫。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