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国大部地区可见日偏食:专家详解发生原因
有媒体报道,8月11日傍晚时分天宇上演了“日偏食”天象,这是今年我国能观测到的唯一一次日食,其中,我国北部地区可见“天狗咬日”,中、东部地区可见“带食日落”。那么,日食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什么特点?有啥规律可循?天文专家进行了解释。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转动。日食(或月食)正是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几乎成一直线,那么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表面上来。这时,在月影区域内就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这样的事件叫日食。发生日食必在朔(农历初一),发生月食必在望(农历十五居多)。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三种。
日偏食的过程和日全食过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发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亏(日食过程开始时刻)、食甚(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刻)和复圆(日食结束时刻),而没有食既(日全食开始时刻)和生光(日全食结束时刻)这两个阶段。
那么,每个月都有农历初一和十五,是不是意味着日食和月食每月都会发生?史志成对此明确表示,日食和月食不会每月都会发生。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作为月球轨道平面的白道面和作为地球轨道平面的黄道面的交角约为5°,所以只有当月球为新月或满月并靠近黄道面和白道面的交点时才会发生日食和月食。”
记者了解到,就全地球而言,每年发生食的次数最多为7次。在这7次食中,有4次日食和3次月食,或者5次日食和2次月食。在有些年份可能少到只发生2次食。但最常见的是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
天文专家表示,尽管就整个地球而言,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多,但实际上人们看到月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这是因为日食带范围不大,仅在月影扫过地面的局部地区才能看到日食。特别是由于日全食带更窄,就某一固定地点来说,两次发生日全食的时间间隔一般在300年左右,所以更为罕见,人的一生难得一遇。但月食则是半个地球都能看到。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