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水星的第三次探测有何难点?

2018-10-21 09:01IT之家 - 阿迷

IT之家10月21日消息 20日上午,欧洲和日本联合研发的“比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顺利升空,它将花七年时间飞往水星,2025年将开始观测水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无人探测水星,整个任务有哪些看点和亮点?新华社就为我们简单的梳理了一下。

探测有何难点

水星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受到太阳引力作用是地球的33万倍,巨大的引力会对探测器造成干扰。另外水星表面白天太阳直射温度可以达到430度,而夜间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70度,昼夜温差达到600度。强烈的阳光和高温大幅增加了探测水星的难度。

欧航局介绍说,此前的探测器大多是前往太阳系相对寒冷的区域,而“比皮科伦坡”任务是将探测器送往如此靠近太阳的地方。此前,人类有两次进入水星个轨道,分别是1973年的“水手10”号和2004年的“信使”号。如果“比皮科伦坡”号想要进入水星轨道,则需要在七年时间内在地球、金星和水星之间完成九次变轨才能到达水星轨道。

另外,“比皮科伦坡”号水星探测器还要经受烈日的炙烤,它采用了多层隔热技术,最外层由陶瓷纤维组成,探测器上还配备了高效散热器,以保证科学仪器和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

任务七大看点

水星直径为4880千米,密度和地球几乎相同,内核被认为是占水星半径四分之三的巨大铁核。有种假说认为,水星与地球之初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行星,只不过两颗行星踏上了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因此水星可能蕴含着许多地球诞生之初的信息。通过了解水星可以完成行星诞生之谜的探索。

另外,此前“信使”号发现水星北极贮存着数十亿吨的冰,这也是本次探测任务的一个重点。

据欧洲航天局官网介绍,“比皮科伦坡”的科学目标可以概括为7个方面:以水星为例研究靠近母恒星的行星的起源和演化;水星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水星内部磁场的特性和起源;水星表面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表构造、陨石坑、极地沉积状况及火山活动等;水星大气层的成分、起源和动力学;水星外部磁层的构成与动力学;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山川宏认为,“比皮科伦坡”任务“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水星环境,最终还能帮助理解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

协同观测是亮点

此次,“比皮科伦坡”探测器携带了两个独立探测设备:由欧航局研发的“水星行星轨道飞行器”,主要用于探测水星的表面和组成;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发的“水星磁层轨道飞行器”,主要负责探测水星的磁场。

2025年底到达水星轨道后,两个探测设备将进入各自轨道,开始协作进行暂定为期一年的数据收集活动。

水星周边强大的太阳风容易影响水星磁场的测定,因此上述两个探测器在两个地点协同观测将可更加精确地测定水星磁场。这两个探测器将首次多角度综合观测水星的磁场、磁气圈、内部和表层,与地球进行比较,弄清行星磁气圈的普遍性和特异性。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介绍说,“水星磁层轨道飞行器”搭载有磁力计、等离子体及粒子观测装置等,主要目的是高精度测量水星周边磁场,探索水星磁场的成因,观测水星磁气圈的构造和运动。

而“水星行星轨道飞行器”搭载有激光高度计、加速度计、磁力计等多种观测设备,将主要观测水星重力场、表面地形、矿物、大气成分以及磁场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