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多人的“家族树”显示:基因对寿命影响其实很小
北京时间11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涉及4亿多人的“家族树”研究显示,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其实很小。
DNA决定了我们的许多特征。随着基因分析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容易获取,人们难免会想要利用DNA预测自己的健康情况、以及自己可能遗传给后代的东西。
然而,寿命受遗传的影响并不比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比如饮食习惯、吸烟习惯、财富等社会因素等。但这项由医疗研究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和Ancestry.com开展的研究显示,家庭关系会为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虽然有些家族的确有长寿的规律,但我们很难通过父母预测自己的寿命。事实上,这项新研究显示,个人寿命只有7%左右取决于基因。
作为动物,我们都想活得越久越好。在长寿者身上寻找规律,似乎是人类的本性。
有一块名叫“老年病学”(Gerontology)的研究领域,专门研究衰老和一切决定衰老的因素。一些科学家认为,对长寿人群的研究与对永生不死的追求只差一步之遥。
他们毫不意外地调查了许多著名长寿者的遗传资料和生平信息,比如全世界最长寿记录持有者让娜·卡尔芒(Jean Calment)。1997年,她以122岁的高龄逝世。人们称她“几乎永生不死”。而她也的确不是家族中唯一的长寿者:她的父亲活了93岁,母亲活了86岁,兄弟也活了97岁。但她的子女并未继承这样的“优良基因”。或者说他们也许继承了这种基因,但基因并未保护他们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让娜的女儿伊温妮35岁时死于肺炎,儿子弗雷德里克73岁时因食用变质樱桃而死,孙子(也叫弗雷德里克)36岁时死于车祸,丈夫费尔南德于1942年去世,时年74岁。
科学家过去认为,伊温妮和弗雷德里克的潜在寿命应有15-30%取决于让娜和费尔南德。但如今科学家掌握的家族树信息和遗传数据远胜以往,研究显示,基因与寿命的关联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小。
研究人员利用了Ancestry.com数据库中5400万个家族树的数据,这些家族树将人们与总共60亿位祖先联系了起来。剔除其中的重复信息和错误信息后,科学家便获得了一个包括4亿人的数据组,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是美国人或欧洲人后裔,因此样本以白人为主。
就像让娜家一样,兄弟姐妹的预期寿命通常比较接近,表兄弟姐妹也是如此。但他们的实际寿命却不尽相同。事实上,配偶双方的寿命往往比一对异性兄弟姐妹更接近,就连姻亲之间也通常有较为接近的寿命。
让娜·卡尔芒以122岁高龄创下了世界最长寿记录。虽然她的兄弟姐妹和父母都比较长寿,她的子女却并非如此。
这些无法用遗传解释的规律引起了科学家的疑心,不过他们认为,这些现象也许可以用“选同型婚配”(assortative mating)来解释。
“选同型婚配是指,影响寿命的因素在配偶之间往往十分相似。”该研究的主要作者、Calico Life Sciences公司的格雷厄姆·鲁比博士(Dr Graham Ruby)解释道。
也就是说,我们喜欢自己,因此在选择配偶时也会选择与自己相像的人。
“一般来说,人们都会在自己或配偶还活着的时候结婚,”鲁比博士开玩笑说,“既然你无法预判别人的寿命,人类的选同型婚配肯定会以其它特征为基础。”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遗传性的身体特征,或财富等因素,或其它可能影响寿命的社会或文化共同点(身高相似的人往往寿命较为接近,但收入相似的人也是如此)。此外,我们自己的家人(以及他们共有的遗传和环境特征)也会影响我们对配偶的选择。
这也许可以解释我们为何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相似的配偶(即使这可能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比如与自身价值观相同的人,以及令我们感到熟悉亲切的人。
因此,这些基因池中的相关性也许都无法证明基因与长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特征也许在一家人身上普遍存在,但不一定与基因有关,因此遗传在决定长寿的因素中也许只占了7%。
“我们可以从人类遗传学中了解到许多与衰老机理相关的知识,但如果遗传对寿命影响很小,我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的期望都会受到一定打击。”鲁比博士指出。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