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松果电子,小米IoT“竹林”根系的发达梦
4月2日,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了组织架构调整邮件,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专注AI和IoT芯片。
具体的调整方式是:小米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经此调整后,小米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25%股权,团队集体持股75%。南京大鱼科技将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I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研发,松果将继续专注于手机SoC芯片研发。
据IT之家了解,松果电子成于2014年,系小米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芯片的研发。2017年2月28日,小米发布了澎湃S1芯片,成为了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品牌。
从松果到大鱼,IoT的深入,时机成熟
如果你还在一心等待澎湃S2芯片,可能对这次松果电子的拆分重组感到不解,但如果从全局角度来看,其实这次重组的思路是很清晰的,专注于芯片领域的松果团队分成两拨,分别负责手机的澎湃芯片项目和负责IoT的物联网芯片项目——小米本身就不是单纯的智能手机厂商,他们在IoT领域的布局非常早,所以这次分拆重组的思路方向很合乎逻辑。
2013年,智能手机市场还没杀成红海,小米已经有一个基本判断:互联网发展的三阶段分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从那时开始,刘德带领的一支团队已经便开始疯狂抢跑IoT这一“第三阶段”,他们采用的方式是“投资+孵化”,围绕智能手机由近及远,逐步扩展IoT硬件的产品品类。这一模式后来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概念:小米生态链。可以看到,小米生态链从2013年到如今的五六年时间里,成果颇丰。抛开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扫地机器人等一系列爆款不谈,具体的成绩在小米的财报中都有体现:2018年,小米IoT以及生活消费品总收入达到438亿元人民币,AIoT已经有1.51亿台连接设备数,同比增长193.2%、设备用户已经达约230万,拥有超过5个小米IoT设备的人数同比增长109.1%……
2019年,是5G商用部署的元年,而5G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海量物联网的连接提供支持,它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性,是物联网体系成熟的必要条件,可以预见,从今年开始,随着5G商用的进程逐渐推进,IoT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对于小米来说,推动AIoT战略加速落地,不仅是时机成熟,更是势在必行。今年开始,小米的动作也确实比以往更频繁,1月11日,他们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雷军称小米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ALL in AIoT;2月26日,又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成立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3月7日,小米成立了AIoT战略委员会,由IoT平台部、人工智能部、生态链部、智能硬件部等十几个核心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再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分拆松果电子,以独立公司研发IoT芯片了。
而这些动作背后都有一个整体的指导思想,我们说AIoT战略要如何深入?设备层面,小米已经积累了五六年的优势,很显然,想要真正把握住这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只有由设备下潜到基础核心技术层面,包括芯片、人工智能、连接技术、边缘计算等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数次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对全产业链的把握,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以不变应万变,小米跑得更早,所以也有更多的时间积淀这个能力。
除了拆分松果,难道没有别的方式?
随着IoT行业发展的快车道亮起绿灯,小米的AIoT战略也必须下沉到更深入的领域,在底层芯片层面,IT之家小编推测小米内部一定讨论过很多方案来思考如何在这一层面支持AIoT战略的加速落地,所以拆分松果一定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却是小米认为最合适、最高效的方式,并且是第一步必须要做的事。
首先,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对资金和人才的储备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小米拆分松果,支持南京大鱼团队独立融资,这样可以让其能接纳更多方面的资金、技术与合作,赢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小米推动芯片业务快速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外界推测小米分拆松果团队,一方面是将目光瞄准了科创板,其实也是体现资金的重要性。
其次,分拆松果团队,相信也是小米在生态链领域布局的成功经验指引。分拆重组之后,小米只占股25%,给予大鱼团队控股权,这将极大的激发创业团队的创业热情,更高效、快速的推动核心业务发展,也有助于大鱼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业务合作伙伴。要注意,小米布局投资生态链时就尝试了这种投资不控股的方式,成效明显,一个事实是,他们在短时间内孵化出多个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并有多家公司都已成功上市。这是在保持团队活力方面。
其实小米生态链最大的优势,在于“竹林生态”,小米提供土壤,生态链上的公司就像竹林里的竹子,一方面拥有小米提供的用户群、资金支持、相对成熟的产品方法论和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同时,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也会彼此共享打通的人才、技术、专利、供应链等资源,互为价值放大器,就像一片看似单调的竹林低下,是盘根错节、强大发达的根系,不断新陈代谢,从而保证自己不会像一棵树一样轻易衰落、枯干。
不过还有一句俗话,“竹不过沟”,竹林的根系虽然强大发达,但是在土地中并不深,一条水沟就能阻断它的扩张。而小米分拆松果,组建大鱼,第一步,是让他们以类似的模式融入小米生态链,接着,是需要以更深层面的技术研发为以AIoT市场为目标的生态链体系输送新的养分,下潜竹林根系的深度,这样,小小水沟即无法阻拦竹林的生长边界。所以,这背后的更深层思路是,新成立的公司将在AIoT芯片的研发上加大力度,并以开放的形式服务包括小米在内的更多客户,让“竹林”的根系真正发达起来。
必须要做,必须正确
“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下的小米,在芯片研发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分流”成为必然,特别是在未来前景广阔的IoT领域,而拆分重组之后的松果和大鱼,将在各自的研发方向上更为专注,并依靠生态链的优势将价值放大到整个AIoT战略,从逻辑上看,这是眼前与未来双重考虑的一步棋。
毕竟,我们知道,仅看芯片这一领域,漫漫研发长路,任重而道远,从财报上看,小米的研发投入近三年都是以66.2%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加码,但这些显然仍不够——仅凭自己不够,小米在做的一切,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通过组织和模式上的调整,对内激发活力和创新力,对外让芯片研发业务最大程度地吸纳资金、人才、资源,这是必须要做、也是必须正确的。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