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网友:选择知识共享协议,让创意远离“视觉中国”们的陷阱

2019-04-13 10:33IT之家特约 - 机迷杰米
感谢IT之家网友 机迷 的线索投递!

近日,一张黑洞照片,掀起了国内版权行业的千层浪涛。“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被“版权流氓”公司残害已久的各大媒体、公司与组织一时群雄并起,站在了讨伐“版权流氓”的第一线,向着视觉中国等系列公司发难。大幕才刚刚拉开,中国版权维护的乱象已可见一斑。作为微小的个体,普通人既没有坚实的法律知识保障,又没有雄厚的律师团队庇护,在盗用猖獗的当下,如何保护我们的版权利益呢?

在计算机领域,各类许可证早已广泛运用。你甚至可以为自己的项目加上反996许可,为重压下的格子衫们声张正义。而在更广泛的文化领域,知识共享协议则是版权共享不二的选择。

知识共享协议,英文简称CC协议,是一份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使用的共享授权协议。其共享方式丰富、法律保障完善,早已为国内外的共享者们大量使用。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博客和共同维护的微博页面便采用了这一协议。

有意思的是,本次公开发布的黑洞照片,也是采用CC协议中最为基础的CC-BY发布的。不知“视觉中国”作为版权供应商,是不是连CC协议都不知为何物。

在中国,CC组织的维护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立方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国家版权司与文化部相关官员也参与了CC协议的编写(详情点此)。

CC协议由数个独立的模块组成,有:

  • *Attribution署名(BY):您允许他人对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对方必须保留您对原作品的署名。

  • *Noncommercial非商业性使用(NC):您允许他人对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及演绎作品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

  • *No Derivative Works禁止演绎(ND):您允许他人对您的作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 *Share Alike相同方式共享(SA):只有在他人对演绎作品使用与您的原作品相同的许可协议的情况下,您才允许他人发行其演绎作品。

其中,ND与SA是互斥的;其余标签则可以自由组合。如果不清楚什么协议适合自己,可以在此网站根据提示选择搭配,网页有中文选项。

同时,CC协议仍涉及到本地化与版本问题。在CC协议版本为3.0时,中国大陆的相关组织提供了本地化文本,在4.0版本后则逐渐取消。而版本之间的授权方式也有许多差异,如CC4.0新增了侵权者30日内消除影响可继续保留许可的相关条款。详情可见知乎网友漠伦的回答(点此前往)。CC官网建议使用国际化的最新版本。

另外,CC协议还存在着一份特殊的协议文档—CC0协议。使用这份协议,意味着发布者放弃一切相关权利,让作品直接无条件进入公共领域。然而,在中国等近似于大陆法系的国家,作者的人身权利是难以放弃的,协议只能承诺在最大限度内放弃所有权利。

选择完成后,CC协议提供了相关的图标供下载(详情点此)你可以将这些图标放置在作品上,或置于网站。你也可以使用文字等形式进行授权。这样,协议授权便全部完成。当你将文件发布时,你的作品就已经默许以此协议授权给他人转载。你可以随时撤下许可,但之前已经发放的许可依然有效。

CC协议不仅为创意者提供了高度可定义的协议文本和法律支持,还为按协议分享的作品提供了搜索平台。打开此站点,各类作品均可按协议共享使用。

打开图片,这个界面既熟悉又陌生。比起视觉中国来,这里好像只缺一个要素—金钱的腐臭味。

在这里发布的所有图片均有明确的版权要求,只需遵守协议即可无条件免费转用。在CC协议的庇护下,共享者们抬起了头。专利流氓终于偃旗息鼓,难以再续“辉煌”。

CC协议无疑是分享者与获得者双方的福音,有了它的加护,作者的法律权利与人格尊严得到了平等的保障,分享者也将避免落入法律陷阱,在权力框架下自由使用共享的作品。分享者们可以跨越时间与国际的界限,为世界平等贡献自己的灵感与见解;获得者可以突破版权与法律的纠葛,让他人的见解为自己的创意再次助力。如此,共享将生生不息,永世相续。

诚然,在当下的中国,有多少人能了解CC协议还尚存疑虑,普遍的遵循和使用更无从说起。使用CC协议意义何在?

我相信,意识是一切的起点。使用CC协议,便是对协议本身、分享精神与版权意识最好的宣传,而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知识共享,版权与共享的意识必能在中国落地生根。现在,我们能做的,便是分享、关心与等待。待到版权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之时,便是“视觉中国”们穷途末路之日。

——————

*本文图片来自CC官网。网址点此,使用协议CC4.0 国际BY(署名)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CC中国大陆官网。网址点此,使用CC3.0中国大陆BY(署名)

***本文原作者:机迷杰米,初载于个人博客并向IT之家供稿。文章依据CC4.0国际BY(署名)-NC(非商业性使用)-ND(禁止演绎)共享发布。转载请署名。

****黑洞照片来自EHT Collaboration/ESO(点此前往)。使用CC4.0 BY(署名)。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