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反客为主,蔚来没能靠中国市场颠覆特斯拉
1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试图颠覆特斯拉。但随着特斯拉强势打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市场拥有的优势遥遥领先,蔚来距离成为“特斯拉杀手”还很远。
蔚来创始人李斌今年40多岁,是个技术宅,虽然不像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那样引人注目,但在蔚来客户眼中就像一个摇滚明星。蔚来市值只有40亿美元,与价值750亿美元的特斯拉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在中国的30多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中,蔚来最为知名。除此之外,蔚来还以特斯拉式的频率不断推高又粉碎投资者的期望。12月30日,当李斌表示第四季度的产量可能从第三季度的近4800辆上升到8000辆时,蔚来股价飙升了54%。但在整个2019年,蔚来几乎损失了40%的市值。
马斯克长期在电动汽车行业独树一帜,但蔚来也有优势,那就是中国市场。蔚来代表着中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生产中心的雄心,21世纪中国将像美国在20世纪主宰燃油汽车一样主宰电动汽车市场。正因为如此,中国市场将是一个会成长出“特斯拉杀手”的地方。2019年李斌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蔚来就被称为“特斯拉杀手”。
然而,如果说蔚来试图颠覆特斯拉,但它的做法却显得有些奇怪。对于特斯拉来说,其在尖端技术上大量投入,导致现金流出现大量漏洞。这使得外界一直在关注特斯拉的生存问题。而蔚来正在复制特斯拉的这些商业模式。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杀死特斯拉的话,那更可能是它自身在长期盈利方面存在的困难,而不是来自蔚来的竞争。后者一样有着长期盈利方面的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能确保特斯拉拥有光明未来的可能正是蔚来所处的中国市场。
不久之前,蔚来还被认为是更有前途的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豪华电动汽车的销售正在蓬勃发展。2014年,电动汽车制造商和购车者开始获得补贴,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风险资本的支持也很充足。蔚来在2018年推出了首款豪华电动SUV ES8,售价超过50万人民币。不久之后,蔚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既是为了筹集资金,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以便在世界各地销售汽车。其股东包括英国著名投资机构Baillie Gifford,其也是特斯拉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不过,汽车行业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涂乐(Tu Le,音译)表示,蔚来扼杀特斯拉的野心过大。它鲁莽地认为,自己能够迅速与一家比自己大11岁、拥有巨大全球品牌认知度和多款车型的电动汽车公司相竞争。蔚来2019年的营收估计在12亿美元左右,与特斯拉240亿美元的营收相比相形见绌。然而自2017年初以来,其累计亏损已超过特斯拉。蔚来在拥有图书馆、咖啡店和托儿所的会员俱乐部里大肆挥霍,有时甚至直接把蔚来中心设在特斯拉展厅的街对面。但与特斯拉不同的是,其并没有在汽车制造上投入太多资金,而是将生产外包给了国有汽车制造商江淮汽车。
此外自6月份以来,中国市场电动汽车补贴的削减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引发了投资紧张的担忧。蔚来第三季度从科技巨头腾讯那里筹集了1亿美元,预计李斌自己也将投入同样多的资金。但投资公司伯恩斯坦的数据显示,尽管蔚来第三季度销量环比增长22.5%,但净负债达到13亿美元。公司虽然在12月28日推出了第三款SUV,但蔚来也承认,如果想再活一年,就需要更多资金。
相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不断取得突破。12月30日,也就是蔚来股价飙升的当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了生产的首辆Model 3,这款车补贴前的价格目前甚至不到35万元人民币。虽然该从工厂开工建设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每周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辆左右。几天前,特斯拉还从中国贷款机构获得了价值1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完成上海工厂的建设。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使得特斯拉不必为整车支付进口关税,也有资格获得电动汽车补贴。近些天来,尽管人们仍在不断质疑其增加销量、利润率和现金流的能力,但特斯拉股价飙升至创纪录高位。
尽管蔚来是一家中国企业,但它并没有获得同样的优势。而且由于没有自己的工厂,其影响力也比较小。它正在与拜腾、威马以及小鹏等众多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竞争融资。没有人能保证这些公司都能活下来。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命运可能很快再次逆转。蔚来表示,可能很快就会宣布新的融资安排。国有企业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持有大量股份。一些分析师表示,蔚来不太可能破产,因为它是中国技术雄心的象征。
不过,目前特斯拉仍处于领先地位。汽车咨询公司ZoZo Go总裁、特斯拉用户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事实上,中国肯定更像是马斯克的家。中国对于电动汽车市场的雄心给特斯拉带来了它在美国市场没有的顺境。中国拥有的强大制造能力将帮助特斯拉克服它在美国遭遇的“生产地狱”,还可能比美国以更快速度推广自动驾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