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魔幻现实?AI机器人牧师走上神坛
一位名叫Mindar的新法师在日本京都拥有400年历史的佛教寺院Kodaiji举行了仪式。像其他神职人员一样,这位法师可以宣讲道,可以与信徒互动。但是Mindar具有一些不寻常的特征。它是由铝和硅制成的主体,是的,Mindar是机器人。
▲德国的机器人牧师
这台价值100万美元的机器以佛教观音的形象进行设计,旨在这个宗教信仰正在下降的国家,激发人们的信仰热情。
目前,Mindar还没有支持AI。它只是反复地重复预先编好的心经布道。但是该机器人的创造者表示,他们计划为其提供机器学习功能,以使其能够针对信徒的特定精神和道德问题量身定制相关反馈。
“这个机器人永远不会死亡;它将不断更新并不断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希望它会变得更加智慧,以帮助人们克服最困难的麻烦。它正在改变佛教,”寺庙住持Tensho Goto说道。
机器人也在改变其他宗教。2017年,印度推出了执行印度教河神祭仪式的机器人,该机器人会在神灵面前一圈又一圈地移动。同年,为了纪念新教改革500周年,德国的新教教会创造了一个名为BlessU-2的机器人,它为1万多人提供了预编程的祷告仪式。
然后是SanTO,一个17英寸高的机器人,让人联想到天主教的圣徒雕像。如果你表达了担忧,它会回答:“根据马太福音,不要担心明天,因为明天会担心自己。每一天都有自己的麻烦。”
机器人专家Gabriele Trovato设计了SanTO,为行动不便和社交接触受限的老年人提供精神救助。接下来,他想为穆斯林开发相关装置,至于会采取何种形式还有待观察。
随着越来越多的宗教社区开始融入机器人技术——在某些情况下是由AI驱动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不是——它必将改变人们体验信仰的方式。这也可能改变我们从事道德推理和决策的方式,因为这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这样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积极的影响:机器人可以让没有兴趣的人对宗教充满好奇,或者允许在没有牧师的情况下进行仪式。但是,机器人也会给宗教带来风险,例如,会使其变得过于机械化或同质化,或者挑战神学的核心宗旨。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宗教的出现会使我们变得更好还是更糟?答案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和部署它,当然,也取决于你所询问的对象。
文化开放差异
新技术常常使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最终接受哪些、拒绝哪些,是由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无论是我们对新兴技术的了解程度还是我们的道德前提。
据报道,拜访Mindar的日本信徒对硅化灵性风险的质疑并不那么困扰。考虑到机器人在该国已经很普遍,所以出现在宗教领域也是可以理解的。
多年以来,那些无力支付祭司葬礼费用的人,可以选择支付一个名为Pepper的机器人,来以更便宜的价格进行葬礼。在中国北京的龙泉寺,一位名叫贤二的机器人僧侣朗诵佛经,并就信仰问题提供指导。
更重要的是,佛教的非二元形而上学概念是,一切都具有内在的“佛性”,即众生都有被启发的潜力,这可能会使佛教徒信服于接受来自技术的精神指导。
Goto说:“佛教不是对上帝的信仰,它追寻佛陀的道路。是以机器、一块废金属还是一棵树为代表都没有关系。”
弗吉尼亚大学中国宗教学副教授Natasha Heller表示:“Mindar的金属骨架是裸露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它的创造者Hiroshi Ishiguro并不试图制造看上去完全像人类的东西。”她告诉我,Mindar所基于的观音是进行人机化的理想人选,因为《法华经》明确表示,观音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给定的时间和地点与人类产生最大的共鸣。
西方人似乎更受Mindar的困扰,将其比作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在西方经济体中,我们还没有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融入机器人。我们所拥有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叙事,在好莱坞大片的渲染下,我们所能想到的是在机器人霸主手下的奴役。
另外,伊斯兰教或犹太教等亚伯拉罕宗教倾向于形而上学的二元论——神圣而亵渎神灵。与佛教相比,他们在视觉上描绘神性方面的忧虑更多,因此他们可能会对Mindar风格的肖像画产生质疑。
对于使宗教活动有效的原因,他们也有不同的想法。例如,犹太教非常强调意向性,而机器则没有。礼拜者祈祷时,重要的不只是他们的嘴巴能说出正确的话,有正确的意图也很重要。
同时,一些佛教徒使用的祈祷轮包含印有神圣词的卷轴,并相信即使没有人大声朗诵这些词,旋转轮子也有其精神功效。在临终关怀环境中,即使没有法师在旁,老年佛教徒也可以使用被称为“念佛机”的设备——像iPhone大小的小型机器——无休止地吟诵佛陀的名字。
尽管在神学上存在差异,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西方人对像Mindar这样的机器人都产生了下意识的负面反应。创造人造生命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正如斯坦福大学的古典主义者Adrienne Mayor在她的《神与机器人》一书中所记载的那样,古人实际上发明了真正的拟人机器,并认为西方拥有悠久的宗教机器人传统。
在中世纪,基督徒设计自动机来表现复活节和圣诞节的奥秘。16世纪的一位原始机器人专家设计了一种机械僧侣,令人惊讶的是,直到今天,这一机械僧侣仍可以进行仪式。
换句话说,真正的新颖性不是在宗教领域使用机器人,而是使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神学和道德
即使我们的神学塑造了我们创建和拥抱的AI,但AI也会塑造我们的神学。这是一条双向路径。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迫使神学发生真正重大的变化,因为如果人类凭自由意志创造智能机器,我们最终将不得不质疑它们是否具有与灵魂相似的功能。
“在将来,我们造就的这些自由意志会对我们说,‘我相信上帝。我该怎么办?’那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回应,”Wired杂志的基督徒联合创始人Kevin Kelly说,他认为我们需要发展“针对机器人的教义主义”。
其他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牧师,成为礼拜的对象。曾引发Uber/Waymo重大诉讼案的硅谷工程师Anthony Levandowski已经建立了第一座人工智能教堂,名为Way of the Future。Levandowski的新宗教致力于“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的人工智能来实现、接受和崇拜神格”。
与此同时,方济会修女Ilia Delio表示,人工智能也可能迫使像天主教这样的传统宗教重新想象其对神职人员的神圣理解和奉献。她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并在维拉诺瓦大学担任神学教席
“天主教的观念会说,牧师在任命后在本体上发生了变化。这是真的吗?”她问。也许牧师不是一个深奥的本质,而是一个可编程的特征,即使像机器人这样的“堕落”创造也可以体现这一特征。“我们拥有这些固定的哲学思想,而AI则对这些思想提出了挑战,它向天主教转变为后人类神职人员提出了挑战。”(她开玩笑说,机器人作为新教徒可能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是关于机器人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宗教体验的问题。传统上,这些体验是有价值的,部分是因为它们为自发和令人惊讶的、情感的甚至是神秘的事物留出了空间。如果我们机械化它们,那这一空间可能会丢失。
另一个风险与AI牧师如何处理道德请求和决策有关。从先前数据中学习并总结出算法的机器人,可能会根据人们过去所做的事情推动我们做出决策,逐步使答案同质化,并缩小我们的精神想象力范围。
Heller指出,这种风险也存在于人类神职人员中:“神职人员也受到限制,即使没有AI,也已经存在内置的推论或限制因素。”
但是AI系统的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它们通常更像是黑匣子。我们不知道哪些类型的偏见会被编码到其中,或者它们无法理解哪些类型的人为差异和上下文环境。
假设你告诉机器人,自己因失业和破产而感到沮丧,并且唯一可以提供的工作在道德上令人讨厌。也许机器人会通过引用箴言14的一句经文来回应:“所有的辛苦工作都有利润,但只说不做会导致贫穷。”即使不为你解释该节经文,在选择该节经文时,它已经在进行隐藏的解释工作。它会分析你的情况并通过算法确定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提示你接受这份工作。
但是,如果机器人引用箴言16:“将你的工作交给耶和华,然后你的计划就会建立起来”,那对你来说可能会更好。也许那节经文会促使你继续从事道德上可疑的工作,并且,作为一个敏感的灵魂,你以后会为自己所做的感到高兴。也许你的抑郁症很严重,以至于工作问题不在重点之列,而关键的事情是你寻求心理健康治疗。
一位了解你整体情况的人类牧师可能会收集这些信息并向你提供正确的建议。一名安卓牧师可能会错过细微差别,只是对你所表达的本地化问题做出回应。
事实是,神职人员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提供答案。他们是社区的锚点,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提供牧养服务,而且他们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当我们创造机器人来更廉价地完成人类的工作时,就有成为奢侈品的危险。
另一方面,Delio说,机器人可以在某些方面发挥卓越的社会作用,而人类牧师则可能没有。“以天主教堂为例,神职人员更为偏向男性,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虐童问题。那我想要一个机器人神父吗?也许!”她说。“机器人可以不分性别。它可能能够超越其中的某些鸿沟,并能够以更加自由的方式来增强社区。”
归根结底,在宗教领域以及其他领域,机器人和人类也许最好地理解为非竞争对手,而是协作者。双方都可以提供对方缺少的东西。
正如Delio所说,“我们倾向于在一个或多个框架中进行思考:是我们还是机器人。但这是关于伙伴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只要我们处理的好,它们可以是共生的关系。”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