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春雷始,微雨江南风送暖

2020-03-05 07:41IT之家 - 骑士

IT之家3月5日消息 今日是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一般为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者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意即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IT之家获悉惊蛰亮点,①今日10时57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②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③惊蛰时节正是“九九”艳阳天,雨水增多,此时气温日渐回暖、万物生机盎然,春回大地,花开的季节到了;④惊蛰时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乍暖还寒,注意保暖。春雷响,万物长。

云日历,今日惊蛰

关于惊蛰,有这样一句农谚: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意思就是,惊蛰来了,农民要开始新的一年的耕种了。并且,“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惊蛰由来

历史上,惊蛰曾被称为启蛰,于《夏小正》中有“正月启蛰”的记载。另外,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史书记载,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蛰的启字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 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到唐代之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气候特点

进入到惊蛰以后,气候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在农耕的地方,农民也逐渐开始忙碌起来。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此时,一般情况下,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

另外,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另一方面,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惊蛰习俗

  • 祭白虎

祭白虎主要在广东一带。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既可怕又可敬的动物。一方面它凶猛无比,能够辟邪,同时老虎是食肉动物,经常会残害家禽家畜和人。

广东人认为,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开始觅食,这时候白虎也会从山中出来觅食,为了保一年平安,就要在惊蛰这天祭白虎。

白虎一般用黄纸做成,身上带有黑纹,口有撩牙。做好的白虎放在神坛前,拜祭时,把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的嘴巴上,寓意“吃足油水,就不会张口伤人了”。

  • 惊蛰吃梨

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

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梨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蒸、可以榨汁,如果咳嗽厉害,还可以用冰糖蒸梨。一方面要吃梨子,另一方面要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胡椒等。

  • 打小人

在惊蛰这天,大概也和祭白虎相类,以防小人也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吧。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下面是关于惊蛰的古诗词:

惊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秦楼月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菩萨蛮·春雨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惊蛰日雷

宋·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闻雷

唐·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春雨早雷

唐·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参考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