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不需要 “两块屏”

或许黄章怎么也想不到,曾经 Pro7 的 “后置小屏幕”这一被公认为败笔的设计构思,竟然会在五年后重新出现在一众友商的旗舰产品上——而且大概率不止一款。

近日,某 YouTube 数码博主曝光了即将发布的小米 11 超大杯:小米 11 Ultra 的真机上手视频(目前该视频已删除)。在曝光视频中,小米 11Ultra 的机身背面摄像头模组右侧集成了一块非常小巧的屏幕。随后在 2 月 19 日,OPPO 曝光的一组设计专利中显示,OPPO 为手机后置摄像头中间区域增加了一个副屏幕,可以显示时间、日期等简单信息。

而微博数码大 V @数码闲聊站 此前还爆料称,今年至少还会有两款采用后置副屏的旗舰机型上市。

从已曝光的信息来看,将后置副屏放在自家旗舰机的顶配型号上,或许小米是想通过其提升顶配旗舰的差异化和高端化。但就像魅族当年在 Pro7 上推出 “画屏”时引发争议一样,5 年时间过去,外界似乎依然看不到那样一块超小副屏究竟会有什么真正的实用价值。

“副屏”的前世今生

作为相关设计上最典型的产品,2017 年发布的魅族 Pro7 是我们对后置副屏认知的第一个。而后置副屏在功能性上最直接的作用,可能就是作为使用后置镜头自拍时的显示屏幕了。

但从功能性来看,这种设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知道现在的用户还记不记得,当年功能机时代很多手机都会在自己的后置镜头旁放置一个凸面镜,俗称 “自拍镜”。

由于彼时大部分功能机是没有前置摄像头的,所以用户自拍时只能选择后置镜头,这也就衍生了所谓的自拍镜。但那块小小的凸面镜使用效果非常 “感人”,基本是聊胜于无的情况。相信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那块小小的凸面镜是干什么用的。

进入智能机时代,前置镜头成为标配,自拍镜自然也就没了继续存在的必要。但另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虽然近几年智能手机镜头越发强大,但受制于模组大小的限制,前置镜头的素质始终都远远落后于后置镜头,这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那些热衷于自拍的用户对前置镜头难以满意。所以,才一度诞生了美图那样主打前置自拍的手机。

另一方面也有一个可能,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屏下摄像头做准备。

如今屏下摄像头是所有手机企业都在追求的技术发展方向,去年中兴已经率先推出了量产的屏下摄像头手机 Axon 20 5G 。但从实际表现效果来看,其表现并不理想。前不久 DxOMark 公布了中兴 Axon 20 5G 的自拍得分——仅有 26 分,相较于其他友商传统前置摄像头旗舰动则 90 甚至 100 多的评分,这个成绩可以说惨不忍睹。

对此,相关通讯行业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今年各家主流企业的量产前置摄像头产品,大概率都会相继上市,虽然技术上可能有所进步,但想要实现现阶段前置摄像头的拍照素质显然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使用后置镜头自拍也确实成为了一部分用户需求,而在镜头旁加一块能够显示图像的小屏幕就成为可能。”

回顾当初魅族 Pro7 的宣发过程中,后置副屏的自拍功能曾一度是其宣传的重点。

诚然,Pro7 上市之后的 “垮掉”不能全部归结到 “智窗”的设计上,主要问题是其孱弱的性能以不合理的定价。最起码从结果来看,其重点宣传的 “智窗”没能给这款产品的市场表现带来多少加分。

此外,进入全面屏时代只追求完整无瑕疵的真 · 全面屏,曾一度是所有智能手机厂商的追求,为此我们看到包括伸缩摄像头、翻折摄像头以及屏下摄像头的出现,在这其中还曾出现过正反两块屏幕的手机,比如 2018 年发布的努比亚 X 双屏手机。完全取消前置摄像头,用户自拍时只能选择机身后面的那块屏幕,唯一不同的就是那块屏幕的尺寸要更大,能够完成几乎所有手机的日常操作。

但最终的市场结果证明,这种激进的尝试并不成功。

如何寻求设计差异化?

在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企业每一个创新设计的目的都是在追求更多的差异化。但当潮流无法逆转,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大屏幕、曲面屏、挖孔屏等设计时,智能手机的正面已经几乎一模一样。现在把市面上主流企业的旗舰产品息屏后正面朝上放在一起,大部分用户应该无法分别出具体的品牌和机型,毕竟都只是一块屏幕而已,除了尺寸几乎没有什么太多不同。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十几年,在 HTC 依然强大的那个年代,作为安卓阵营的绝对头部品牌,它曾是无数友商模仿的对象。曾有一段时期,将数个厂商的机型放在一起背面朝上,你一眼看上去会认为这些都是 HTC。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 2011 年苹果公司一纸诉讼导致 HTC 禁售之前。

上述通讯行业专家对懂懂笔记表示:“在智能手机正面过于同质化,无法承载太多差异化设计的前提下,手机背面也就成了企业寻求差异化的最主要阵地。”

所以,我们看到近两年智能手机背面各种形态的变化,包括不同数量、不同设计、不同大小的摄像头模组(俗称浴霸),而不同颜色、纹路、材质的后盖更是成为大部分机型的重要卖点,材质从最初的塑料到后来的玻璃再到现在的素皮,颜色也从最初的单色到后来的渐变色直至现在各种精心调配的特殊专色。

尽管手机背面是用户大部分使用时间里感知最小的存在,甚至绝大多数用户会同时选择购买手机壳(完全遮挡手机后盖设计),但作为当下在外观设计上彰显特性、突出差异化的唯一可施展空间,手机大厂们还是绞尽脑汁让自家产品的后盖更有特点,以此抓住那些潜在用户的眼球。

后置的副屏同样如此,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小米以及今年其他后续会推出后置副屏产品的企业,将会如何在这块小屏幕上做文章,但此前无论是大副屏还是小副屏的试验都并不成功。想彰显个性?提升实用性?它似乎有点儿像此前北汽纯电动小车 lite 在车身外侧设置的那块 LED 屏幕一样,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做做移动广告屏)。

“尝鲜”的代价

从现在来看,外界依然看不到这些副屏的真正实用意义和价值,更多的只是为手机产品提供一个装饰,并没有太多功能实用性。但为了增加这点儿差异化,企业要付出的代价却不少。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这种后置的小屏幕以及增加小屏幕之后的模具都需要额外定制,这不是一笔便宜的费用。当初魅族 Pro7 发布时,其官方就曾表示为了后置的这块小屏幕花费了 250 万美元。而考虑到这种顶配旗舰产品的销量往往都不是很高,很难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来平摊成本,所以定制这样一块屏幕以及模具显然不太划算。

此外,后置副屏的加入将使得整个机身内部的空间更加拥挤,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功耗,小米 11Ultra 这样顶配的机型甚至会因此改变机身内部的布局。在今年骁龙 888 功耗、散热表现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这样的改动对于本就不太理想的机身散热将会是一次极艰巨的挑战。

每一家公司在做这种差异化创新时,都会优先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但仅从现在这块小小的后置副屏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空间来看,改观还是非常有限的。投入重金,甚至不惜改变内部结构来服务这样一个并不会带来太多使用体验提升的副屏,显然不是一个高性价比的决定。

当然,部分国产品牌想要冲击高端市场、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为此不惜代价将一切能够想象到的创意全部提供给用户也可以理解。作为消费者,我们尊重每一家公司的创新和尝试,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人们更希望看到那些 “特殊”的手机创新出现。

不过相较于一些鸡肋的创新功能,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实质性的改变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