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或藏着塑造了月球的原行星残骸

2021-03-31 10:04新浪科技 - 匀琳

北京时间 3 月 31 日消息,大约 45 亿年前,一颗原行星撞上地球,撞飞自身一大块岩石,后来这块岩石成为了我们地球的月亮。现在,科学家表示,我们可能仍有机会找到这颗原行星的残骸,或许就藏在地球深处

这颗原行星名叫 “忒尼亚”。如果忒尼亚的残骸在撞击后真的仍然存在于地球上,那这或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如今地球地幔中有两个大陆大小的热岩团,一个在非洲底下,另一个在太平洋底下。这两个巨大的热岩团,如果放到地球表面的话,海拔可能是珠穆朗玛峰的 100 倍还多。

忒尼亚的撞击不仅塑造了月球,也将地球表面变成一片炽热翻滚的岩浆海洋。有些科学家认为,热岩团便形成于岩浆海洋冷却结晶之际。其他人则认为,这些热岩团中具有一些地球岩石,这些岩石以某种方式躲避了撞击的影响,并隐藏在地心附近,数百万年来与世隔绝。

不过,上周,在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分校的地球动力学博士 Qian Yuan,提出了另一种假设。

他提出,在忒尼亚撞击之后,忒尼亚原行星地幔中的致密物质沉降到地下深处,逐渐积聚成我们现在观察的 “热岩团”。根据 Qian Yuan 的模型,密度高于地球地幔密度 1.5% 到 3.5% 的岩石不会与周围岩石混合。相反,这些高密度岩石会沉降到地幔最底部,靠近内地核的位置。

2019 年发表在《地球化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也认为,忒尼亚地幔的密度比地球地幔密度高出 2% 到 3.5%。该论文的作者,基于对阿波罗任务中带回的月球岩石的分析,计算出忒尼亚的大小和化学组成。他们发现,与地球岩石相比,月球岩石中的轻氢与重氢之比要高很多。(轻氢与重氢的区别在于氢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

要向月球提供这么多的轻氢,在撞击地球之时,忒尼亚必须非常大——差不多跟地球一样大小,同时还必须十分干燥,因为星际空间中形成的水含有一种称为氘的重氢。对此,作者也总结称,忒尼亚上缺乏重氢氘。与此同时,这颗庞大的原行星内部具有一层大密度、富含铁元素的地幔。

根据 Qian Yuan 的理论,撞击发生时,较轻的岩石被撞飞进入太空变成月球,剩下的含铁量十分高的地幔则会朝着地心冲去,最后在附近沉淀下来,慢慢形成神秘的岩石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分校的地震学家(未参与该研究)爱德华 · 加纳罗说:“在有人证明它不成立之前,我觉得这个理论完全有可能。”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