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专属,华为全新品牌定制字体 HarmonyOS Sans 正式上线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 汉仪字库表示,华为全新品牌定制字体 HarmonyOS Sans 正式上线!
基于华为全球化视野以及多元复杂的应用场景,汉仪字库字体设计团队聚焦于 HarmonyOS Sans 的功能性和普适性,呈现出一款多语言的无级可变字体。
支持包含简繁中文、拉丁、西里尔、希腊、阿拉伯等 5 大书写系统,105 种语言全球化覆盖,助力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IT之家获悉,汉仪字库表示,在字体与系统的和谐共生中,提炼出 HarmonyOS Sans 的三大特性:易读、独特、通用。
系统字体区别于传统平面印刷字体,在智能终端的应用场景之中,易读是最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
中文笔画复杂,HarmonyOS Sans 在设计时为应对可变字体笔画连接处易破碎的情况,做出优化统一处理,使得字体最终呈现效果干净而利落。
繁琐的笔画、不均匀的布白,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阅读,HarmonyOS Sans 针对多元的应用场景对字体的“灰度”感受进行了优化。
根据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字体的字面率做了差别化处理。
西文字形设计,为使用户能够快速读取信息,选用纯粹而经典的几何造型,直观醒目。
大开口造型处理,字形易认,辨识度更高。
在人因研究实验中,HarmonyOS Sans 与优质的字体汉仪旗黑、微软雅黑进行了对比,眼动实验显示如下:
新字体平均注视时间要低于汉仪旗黑和微软雅黑。
西文与 Product Sans、Roboto 进行对比,新字体平均注视时间均低于其他字体。由此,HarmonyOS Sans 中西文得易读性均得到了印证。
华为用户针对字形风格评价显示,用户评价高频词汇为:清晰的、中性的、优雅的、自然的、好看的、舒适的。用户对新字体的好感度高于旧字体,且感知到了字体笔画的优化,如削弱了黑体的机械感等。
中文“口”部件,现代感结构处理。
笔画造型,融入了书写美感。
在保障字体功能的前提下,相较其他系统字体,HarmonyOS Sans 的独特是在人文感和现代感中找到了新的平衡。
传统几何结构通常易读性较差,为了规避此类问题,在设计西文时,减少了字形宽度比例差异。
“Italic”的设计参考了手写字的笔画结构,向历史致敬。
除多种书写系统的文字匹配,文字与符号、图标甚至是手机系统之间的匹配,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华为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多元复杂的应用场景,注定了 HarmonyOS Sans 必须具备极强的通用性。
在人因研究过程中,西文的用户体验和可读性研究反馈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当用户从系统默认字体 Roboto 变为 HarmonyOS Sans 时不会觉得很跳跃,但从 HarmonyOS Sans 变为 Roboto 时,体验感明显下降。
为应对中西文匹配排版,时常不甚协调的问题,HarmonyOS Sans 做出了针对性优化。从整体来看,HarmonyOS Sans 比 Roboto 更显大更显宽,与中文匹配度更高。
HarmonyOS Sans 还设计了 Italic, Condensed, Condensed Italic 字体,为多元复杂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满足用户的不同的使用场景,HarmonyOS Sans 对符号设定了多种与文字相匹配的排版属性。
在实际应用层面,文字与系统的匹配是不可忽视的一环,HarmonyOS Sans 逐一细化用户的使用场景,并作出针对化处理。
人因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字重下,深色背景感知文字更粗。
为此,深色模式下使用了更细的字重,让字体的视觉粗细与浅色模式保持一致。
文字与图标使用统一的设计语言,也是为用户呈现多设备互助全新体验的关键要素,HarmonyOS Sans 最终呈现如下:
HarmonyOS 是一款面向全场景智慧生活方式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基于同一套系统能力、适配多种终端形态的分布式理念,能够支持手机、平板、PC、智慧屏、智能穿戴、智能音箱、车机、耳机、AR/VR 眼镜等多种终端设备。对消费者而言,HarmonyOS 能够将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进行能力整合,形成“One Super Device”,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极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而汉仪字库设计的华为全新品牌定制字体 —HarmonyOS Sans 正是从易读、独特、通用三个特性出发,让我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更好的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回归本源,建立平衡,连接万物。
汉仪字库官方网站
www.hanyi.com.cn
华为 HarmonyOS 开发者网站
developer.harmonyos.com
字由官网
www.hellofont.cn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