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急聘“厂长”背后,是已经打响的产能之战

2021-06-21 09:27汽车公社 - 崔力文

粗略计算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蔚来、小鹏、理想所拥有的规划产能之和,已经超过 200 万辆

即便此刻依然陷在产品换代升级,涉嫌故意隐瞒老款车主的舆论漩涡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新势力头部三强中最为“另类”的存在,理想汽车同样开始了拼命狂奔。

而就在上月,一则“理想即将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的消息,突然被爆出。从具体细节来看,理想全球旗舰工厂将落户在北京的顺义区,距离其顺义总部仅有 14 公里。

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理想北京顺义工厂总投资将高达 60 亿元,旨在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将配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人才 2000 人以上。同时,该项目计划于 2023 年投产,2024 年工业产值达到 300 亿元。

虽然截至目前,仍未等来理想自己的正式官宣,但结合上述一系列信号,新工厂“落户”北京,或许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无独有偶,近日,随着一则急聘需求的悄然上线,可谓再添实锤。

“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打开理想官方网站不难发现,在“加入我们”页面,“生产制造”分类一栏,工厂长-(北京)制造基地、项目管理高级经理(北京工厂)等职位赫然在列,而显示的工作地点,均位于北京顺义区,并且明确标注急聘。另外,工厂长-(常州)第一基地的职位,同样在列。

由此足以充分证明,北京工厂的筹建,已然进入到具体的执行阶段。而在此过程中,一位能力全面、经验丰富的工厂长,无疑需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过往经验,对于用人异常谨慎的创始人李想而言,相信其也将小心翼翼地物色最终人选。

同时,在顺义区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早在 5 月 14 日发布的《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理想汽车第二生产基地,已正式被列入顺义区“十四五”期间拟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高精尖产业中,建设内容为:年产能 25 万辆,增程式纯电动 SUV 生产基地

另外,北京时间 4 月 9 日,据企查查 App 相关消息显示,理想旗下关联企业在北京成立新公司。从具体信息来看,北京理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沈亚楠,注册资本 10 亿元人民币。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改装汽车、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车、集装箱自卸式新能源接驳车;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等。

新公司注册成立,获得政府层面的背书,加之急聘“厂长”一职,可以肯定,理想北京工厂的最终建成,只剩时间问题。至于如此急迫的原因,或许还是与几家头部新势力间早已打响的产能之战有关,作为友商的蔚来、小鹏甚至特斯拉,已经“先手”开始了布局。

面对中国新能源市场与日俱增的终端销量,这些车企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然后续一旦遭遇“无车可交”的尴尬状况,最终得不偿失的还是自己。

“蔚小理”,打响产能之战

“我们判断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会超过大部分机构的预测,预计 2030 年达到 60% 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中国的占比还会更高。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十年注定超高速增长。”

上述一段观点,来自李想本人年初发布的一封内部信。开篇,其首先畅想了接下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将会达到怎样一个高度。随后,便向所有人展现出其呼之欲出的野心。

“中国到 2025 年,将会销售超过 800 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 20% 以上的市场份额才是成为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而理想届时会拥有 20% 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不可否认,参考这家新势力造车目前的表现,如此目标的制定,无疑是非常自负的。毕竟,刚刚过去的 5 月,理想仅交付新车 4,323 辆,虽然同比 2020 年 5 月增长 101.3%,但相比上月出现了 22.95% 的较大幅度下跌。好在,随着 2021 款理想 ONE 的上市,其后续订单量预计将会迎来一波小高潮的上涨。

对于这款改款车型,其总裁沈亚楠,在不久前的专访中也透露:“9 月份,我们希望销量破万,作为支撑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 2021 款理想 ONE 的产品力进一步提升。另外一个支撑点是,截至今天为止,理想已经有 75 个零售店在 54 个城市。”

老实说,对于理想接下来身处终端市场的表现,两位高管看似都充满了信心。而从已经曝光的计划来看,前者的第二款增程式 SUV 也将会在今年,正式与用户见面。产品线的继续扩充,必然需要更大产能作为支撑,进而有了北京工厂的加速落地。

类似的状况还出现在蔚来身上,这家已经推出 ES8、ES6、EC6、ET7 四款量产车型,累计交付数率先突破 10 万辆的自主新能源品牌,目前困扰其最大的问题,亦是产能瓶颈对于实现更大量变的严重制约。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由合肥市与蔚来汽车共同规划建设的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NeoPark),已经正式开工建设。先期将投入 500 亿元,规划整车年产能 100 万辆。而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嘉兴 NIO house 开幕的采访环节,据其总裁秦力洪透露,“蔚来将全力保证第二工厂于明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目前已经开始打桩环节。”

至于小鹏,在肇庆自建工厂投入使用后,又分别位于广州、武汉先后布局两座工厂,成为“蔚小理”中拥有制造基地最多的一家。同时,粗略计算可以发现,截至目前,三者所拥有的规划产能之和,已经超过 200 万辆

而在纷纷熬过至暗时刻,成功站稳脚跟之后,“蔚小理”看似都对自身接下来 5 年,甚至更远的表现,充满了信心与野心。已然打响的产能之战,便是最好的佐证之一。

只不过,需要时刻警惕的是,身处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亏损阶段,大举扩张之下必然是资金消耗的加剧。有时,对于未来太过乐观,极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甚至大幅度的浪费,而这极有可能引发反向拖拽效应,影响车企本身的发展。所以怎样平衡供需之间的关系,已然成为了新的考题。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