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中国商业航天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精彩观点:
1、 商业航天早期人少、钱少、时间紧、还没有完整的保障体系,但最难的还是如何转变人们心目中认为商业航天这个事情非常难,难到不可行的观念。
2、 我们资金使用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谷神星一号研制成功我们只花了 1 个多亿。
3、中国商业航天马上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相当于起步加速阶段。
4、 目前商业运载火箭企业 PK 的核心是研制能力,更多是研制阶段的 PK。
5、 星河动力非常明确,就是火箭公司,所以只做火箭,只做航天运输,也只聚焦两款产品: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和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6、 中国现在缺乏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的能力,商业运载火箭公司补充的是供应市场需求,补充可靠性、低成本、如期执行这三个能力。
7、 我们要把固体火箭做到和液体火箭差不多的价格。固体火箭是出租车,液体火箭是大巴车,我们就是要把出租车做到大巴车的价格。
8、液体火箭,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 3-5 万元/公斤,这个价格与 Space X 基本相当,估计要在 2025 年之后。
正文:
短短 9 个月,星河动力 60 吨推力固体发动机试车成功;仅 2 年 9 个月零 1 天,星河动力就实现了火箭入轨,成为全球迄今为止实现火箭入轨用时最短的公司;这次入轨也让星河动力成为第一家进入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中国民营火箭公司。
虽然看上去就是简单的几个数据,背后却是刘百奇和团队的争分夺秒的拼尽全力。星河动力成立于 2018 年 2 月,算是商业运载火箭中成立很晚的一批。当时网上已经将中国商业火箭公司划分了梯队,第一梯队包括蓝箭、星际荣耀、零壹等,最新一轮的估值已经在 20 亿元以上;单个企业甚至已经融资累计超过了 8 亿元。
“我们起步的时候是最难的,那时候头部企业大家认为已经形成,人员可能上百了,而我们还是个位数人员,一分钱没有。”刘百奇回忆道,“去融资的时候有投资人直接问’为什么是你?’带着很轻蔑的口吻,像是在说,’你行吗?’那时候还挺艰难的。”
作为创始人,刘百奇虽然没有在体制内当过大官的光环,可能在初期见投资人时并不是顺利。但刘百奇以及团队的成员都曾是体制内火箭专家型人物。据了解,刘百奇曾是航天惯性导航以及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在航天飞行控制系统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而之所以可以在成立 5 个月后拿到第一笔融资,正是因为团队具备的自主设计、研制开发发动机的能力,尤其是大推力发动机。
“当时中国商业火箭已经发展了三年左右,但都没有大推力发动机。在行业最早期,大家都是想从体制内走系统集成商的思路,但会在一些核心零配件上遇到阻力。而我们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也正是因为在核心技术方面自主的优势,星河动力在拿到第一笔融资后 5 个月就将 60 吨推力的固体发动机试车成功了。
紧接着,2020 年 11 月 7 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火箭首飞就打 500 公里的较高轨道,首飞就发射需长期在轨运行的业务星,这是我国民营航天的首次。
此次发射的意义对星河动力就不用多说了,一定是巨大的。刘百奇认为对行业来说也是里程碑的事件。首先这标志着民营火箭公司具备了正常商业能力;其次“谷神星一号”的成功说明此前星际荣耀的成功不是偶然(2019 年 7 月 25 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遥一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我认为谷神星一号的成功稳定了整个行业,起到了正向刺激的作用,特别是星河动力都是比较草根的团队,没有名人光环在这里。”刘百奇认为。
据了解,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从立项到研制成功仅花了一亿多,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比较高。2020 年 9 月份,星河动力完成了 2 亿元 A 轮融资。据刘百奇透露,星河动力的 B 轮融资已经完成,具体金额将等到合适时间公布。
目前,星河动力主要精力在谷神星一号遥二、遥三的两次商业发射。刘百奇表示,今年 10 月下旬将进行遥二的发射,明年(2022 年)1 月份将进行遥三的发射。
“除了发动机之外,大部分产品都已经齐套了,整个设计状态已经设定,现在正在做相应质量的复查工作。”刘百奇表示。
除了固体火箭,星河动力也在加速液体火箭的研发,目前整个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发动机核心产品已经基本出来,正在准备进行发动机整体的装配,即将进入热式车试验阶段。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星河动力选择了固液并举,高低搭配,远近衔接,以固体求生存,以液体求发展,液体火箭走低风险可重复使用中型液氧/煤油火箭之路。
虽然听上去复杂,但刘百奇表示星河动力做的非常聚焦,只聚焦火箭,而且只聚焦两款产品:一个是谷神星一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一个是智神星一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
对这两款产品的市场需求,刘百奇想的非常清楚:2025 年之前小型固体火箭主要满足微纳卫星的零散发射;2025 年之后中型液体火箭则正好赶上国家规划,为星座组网而发射。
作为商业运载火箭公司,相对于国家队,必须做到高可靠的同时,降低成本。在成本设定上,星河动力的目标是要将固体火箭做到与液体火箭成本差不多的价格。
“液体火箭在国内 12 万-15 万/公斤。我一直说固体火箭是出租车,液体火箭是大巴车,我们是要把出租车做到大巴车的价格。”刘百奇提到。
而在液体火箭方面,星河动力的目标是做到 3 万-5 万元/公斤。“这个价格其实跟 Space X 是基本相当的。”
以下为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栏目与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的对话部分内容:
中国商业航天已处于起步加速阶段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您说现在商业航天跟 2018 年是不一样了,能总结一下目前商业航天是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呢?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我认为中国的商业航天要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相当刚起步准备加速(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几个方面来说,第一个从政策层面来看,跟 2018 年相比其实国家相关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国家的政策大家都清楚,从地方政府来看,现在北京、苏州、烟台等一些地方政府,从地方政府层面都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都把这个商业航天作为一个想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
从资本角度来说,我们感觉这几年关注商业航天赛道的机构是远远多于以前。现在很多以前从来甚至都不投科技领域的机构都在看商业航天的赛道。这是国家大的导向,从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到科创板设立,投资硬科技都成为国家的一个导向。资本更愿意参与这个领域,给大家融资这方面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支持。
从进展的角度,目前中国商业航天经过五年的发展,卫星从过去的 10 公斤到现在的 200、300 公斤,从过去光学遥感星到现在的 SAR 卫星,从窄带通信到宽带通信,宽带星也打 3 颗了。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火箭也有两家火箭公司入轨。
在人才方面,我们以前在体制内,出来之前可能都感觉自己创办一个火箭公司很难、不可行。现在大家看到这个事情可行的希望了,那就会有更多的人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敢于离开国有体制,人才也有了。
在市场需求方面,在 2018 年的时候,那时候融资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问市场在哪,有那么多卫星给你发射吗?但是现在大家对市场的质疑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从国外看马斯克星链计划,在所有人的质疑声中人家打上去了,已经开始运营了,都开始挣钱了。国内,我们的星网公司也成立了。更可喜的是除了星网之外,一系列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开始出现。比如说导航增强的星座、遥感星座等等,并且这些企业都获得了不错的融资,也发射了不少卫星,对火箭方来说我们可能市场需求更明确了。
所以说市场阶段已经明确了,市场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基础也逐步有更多的人才进行参与,资金端又有更多的投资机构愿意进来投资,国家还鼓励。那么这个行业理应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剩下就是这些企业把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做好。核心最终还归到这儿,因为你是一个科技公司,还是技术、产品、服务。你只要把这些做好了,其实外部环境已经非常好了。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在您看来目前商业运载火箭企业,现阶段在 PK 什么呢?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核心是一个研制阶段的 PK。其实大部分火箭都在研制阶段,现在谷神星一号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在商业火箭里面即将具备商业发射能力的箭型。今年遥二一箭六星,遥三可能也得五六颗星。其他国内商业火箭都在研制阶段,因此研制阶段比拼的是研制进度。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所以对于整个商业火箭的发展史来说,其实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个阶段过去应该也挺快,因为现在从火箭的研制进展来看,近三年之内可能有很多公司都有发射计划。其实三年对航天来说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走这条路就是两型火箭,第一型火箭投入小见效快,我们今年打完第二发、第三发,明年我们就进入小批量了。我们要把谷神星一号推到产业化的进程里面来。
谷神星一号遥二即将首飞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您讲述讲述最近你们在忙的项目。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星河动力的发展战略很明确,我们就是火箭公司。所以产品还比较聚焦,只做火箭,只做航天运输这一块。火箭也只聚焦两款产品:一个谷神星一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一个是智神星一号,中型的液体运载火箭。
近期最主要的精力用在谷神星一号遥二、遥三的两次商业发射上,因为在 10 月下旬可能要进行遥二的发射,1 月份进行遥三的发射。除了发动机之外,大部分产品都已经齐套了,整个设计状态都已经定了,现在做相应质量的复查工作。
液体火箭方面,整个方案都已经设计完了,现在主要做发动机。发动机核心的产品都已经基本出来了,现在正在准备进行发动机整体的装配。下半年后几个月可能陆续的开展一系列的热试车实验。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去年(2020 年)谷神星一号发射成功,对星河动力来说是意味着什么?对星河动力在行业当中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去年发射的谷神星一号是民营火箭公司第一次把卫星送到 5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同时这次入轨进度达到百米量级,也是目前国内达到的最高精度的一个 Level。也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次发射一个商业组网卫星,它是天启星座中的一个业务星。
我觉得对星河动力本身来说,一方面表明星河动力掌握了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的能力。不是说掌握了入轨能力,而是掌握了抓总研制运载火箭能力,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实际上星河动力是一个总体单位,也具备了能够把卫星送入轨道(的能力)。
把卫星送入轨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具备了为客户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前面是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的能力,后面具备了为客户提供正常的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所以说我们遥二才有了来自几家不同卫星公司的发射订单,我们才能一箭六星发射。
拥有商业发射服务能力,就是让星河动力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所以这个对企业自身的意义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于火箭公司来说,入轨才是真正的开始,没有入轨的话,就像做汽车,汽车一直没有上市是一样的,就是汽车没有销售。
对整个行业来说,其实意义可能更大。我一直认为谷神星一号的发射是中国民营火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这次发射标志着民营火箭公司具备了正常的(商业能力)。因为是商业公司,商业公司是靠什么赚钱,是靠产品和技术,你得具备能够为客户提供产品、提供服务能力的时候才叫商业,也就是说这次发射完了之后,最起码这个群体能够做商业服务了。
它是里程碑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我们打成之后,就相当于说五年之内有两家民营火箭公司实现入轨。这个事情就说明星际荣耀前面的成功它不是偶然,也不是说只有一家公司能做成。说明国家在扶持这个方向上,它是可行的。所以从资本的角度、从政府的角度,还有从这些创业人员的角度来说,证明了它的风险是可控的,而不是那种高风险。如果说现在星河动力还没有入轨,现在的行业会冰点到什么程度。
所以我认为谷神星一号的成功是稳定了整个行业,对整个行业其实有很大的积极的、正向的刺激作用,给了大家信心。而特别是星河动力我们又是一个比较草根的团队,没有名人光环在这里。
2025 年液体火箭成本 3-5 万元/公斤 与 SpaceX 相当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像大家都说的,商业运载火箭企业是体制内的一些补充,需要跟体制内形成一些差异化,到底这个差异化应该体现在哪呢?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商业火箭公司是体制内有益补充这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因为咱们国家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去搞重复建设。搞重复建设就是浪费国家的资源。既然 65 年航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征系列火箭成功率在全世界都排得很靠前,成功率在 96% 以上,我们很领先,民营企业肯定是一个有益补充。
但是这有益补充,大家强调在这个补充上,但是补充啥,大家没有想过。一说有益补充就感觉好像国家干这个,你就不能干这个。别人在造汽车,那你必须造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才叫补充。实际上我们补充什么,市场需要什么?
我们现在缺乏这种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的能力,我们补充的是供应市场需求。如果能满足市场需求,本质上,马斯克讲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就是把卫星从地面搬到天上,怎么能够可靠、便宜、如期执行任务。是可靠性、成本、履约能力这三个,补充的是这个能力。
我们体制内航天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现在这么多民营卫星公司,像今年很多卫星都在找搭载,这种搭载机会越来越少。这部分需求是需要我们来满足。
我们的目的是要低成本、高可靠,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那个不叫有益补充,你做了一堆没有实际商业价值的东西,你的有益在哪呢? 你可能什么也没补充了,就是花了一堆钱做了一个东西,所以一定是从市场出发。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实现低成本、高密度,低成本是怎么去实现的?此前星河动力也有设定一个成本范围,说要实现每公斤 7.1 到 8.6 万元。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对,其实那个报道是 2018 年,是有一个限定语,是针对我们的固体火箭。因为我们知道小火箭发射成本就是要高于大火箭的,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 Rocket Lab 的电子号,电子号原来是 490 万美元,现在卖到 700 万美元,700 万美元发射一次,运载能力是 150 公斤,每公斤基本快接近 20 万人民币了。
我们在再看维珍轨道的 Launcher One 发射者一号,卖 1200 万美元。它的运载能力是 300 公斤,300 公斤的运载能力意味着什么,他和谷神星一号运载能力是一样的,快舟一甲、谷神星一号都是运载能力差不多的火箭。国内是 3000 多万人民币,他们卖 1200 万美元。
所以说小火箭本身,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火箭从天生来说,它的成本就是比较高。国内目前标准的价格,小火箭是 15 万-20 万一公斤,很多找固体火箭搭载都是 20 万一公斤。
液体火箭国内在 12 万-15 万一公斤,我们要把固体火箭做到和液体火箭差不多的价格。
比如我一直说固体火箭是出租车,液体火箭是大巴车,我们是要把出租车做到大巴车的价格。
如果是液体火箭,未来我们的目标就是 3 万到 5 万一公斤。这个价格其实跟 Space X 是基本相当的,虽然说从数学上算能算出来一个 2300 美元每公斤,但是实际上从来没有打过这么低的价格。发射星链极轨的时候搭的卫星基本上是 5000 美元每公斤,基本上也是 3 到 5 万左右的价格。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液体能够实现 3 到 5 万元大概需要多久?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还得有一个时间,降低成本还是需要一些方法的,得有途径去降低。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什么样的途径?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这是从需求到设计、从工艺到制造上来讲,第一个从需求开始,最近马斯克在讲的工程哲学也说,不要提过于愚蠢没有用的需求。首先需求得准确,设计的时候从方案设计上精准的围绕需求,就应该采用低成本了。
比如说设计一块手表,这块手表设计的时候就带有 10 块钻石,它当然就不是一个低成本的了。所以设计就考虑低成本方案,然后从制造的工艺上,工艺的路径去优化,采用低成本的工艺。制造的时候,通过规模来降低成本。
从生产组织关系上来看,要优化工业体系。其实中国和美国不完全一样,不一样在哪呢,就是我们国家整个制造这块工业体系其实比国外全。我们生产制造能力其实是更强的,现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所以说要把供应链体系先梳理好。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需求、设计、工艺制造、供应链体系,还有吗?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星河动力所有产品核心部分都由我们自己来设计,外部供应链提供加工和制造,这样也是降低成本。而不是采购一个完整的单机、完整的分析系统,这些东西全部是我自己来设计,这也是降低成本。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如果实现的话大概需要多久,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时间预估?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我感觉得在 2025 年之后。
未来 2-3 年谋划上市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咱们在上市规划方面是怎样的?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上市我们其实还是有规划的。我们想做一个长久的航天企业,上市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因为商业航天不是国家投资,那就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但是上市的核心本质是这个企业具备了持续稳定经营的能力,持续稳定的增长能力。所以对我们目前来说,目前是要把我们的固体火箭打好,实现这种小批量的发射,上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未来两到三年咱们的规划?
星河动力 CEO 刘百奇:两三年规划我们其实很简单,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固体火箭希望明年能进入小批量发射,三年之内能够实现每年 10 发的量,后面还会继续想办法往上提,一步一步走,先把这个火箭实现商业闭环。
第二,液体火箭智神星一号计划 2023 年完成首飞,计划先把火箭发射入轨,然后回收,回收是并行做。但首次入轨发射不回收的时候的成本也是可控的,不能完全指望回收去降成本,回收是进一步降低成本。如果说回收之前的成本就很高,那么你后面降的空间也有限,液体火箭大致是这么一个安排。也会开展一些回收相关的关键技术验证,做入轨的同时会做关键技术验证。包括发动机的变推力,,包括着陆缓冲技术等,这些都会做技术验证。
第三,上市这块我们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能去具备申报条件,结合自己的业务发展具备申报条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