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进现实:我国工厂运维人员已应用 AR 眼镜技术

戴上一副眼镜就能看到各种炫酷特效、数据信息、任务装备。《失控玩家》里主角的这般体验,试问谁看了不心动?

还真别说,你以为还很遥远的科幻场景,如今已悄悄在现实世界里展露端倪。

这就是在我国核电厂中真实发生的一幕。

现在,运维人员想要查看设备的相关信息,只需戴上一副 AR 眼镜,各种实时数据就能直接出现在眼前了。

是不是有种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了?

如果顺藤摸瓜就会发现,AR 技术如今在工业、安防、医疗等场景中,能做到的已经远超我们想象……

科幻照进现实

比如,用上 AR 以后,不少运维大型设备的工作人员上班,真的有种打游戏的感觉了。

戴上 AR 眼镜,打开设备的运维界面,就能看到设备的说明介绍和运维须知。

有股“新手入门手册”那味儿了。

“开始运维”这一选项,更不用说了,四舍五入就是“开始游戏”。

更像游戏的是,运维人员也能在工作中也能开启人工外挂、被大佬带飞

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 AR 眼镜背后的 AR 远程运维平台,一线人员可以向专家寻求协助。

专家只需坐在电脑前,通过在 AR 视野中进行标记和实时语音指导,就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到运维人员。

此外,工厂中所有设备的状态数据、运维记录也都会在后台存档。

这样一来,所有的操作都可追溯、还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而以上这些炫酷的操作,是某核电领域公司运维人员的日常罢了

无独有偶,海尔智慧互联工厂也把 AR 技术应用得游刃有余。

不只是工厂中设备的巡检点,海尔还把 AR 用在了售后和培训员工上。

尤其是对于远程的售后维护,有了 AR 平台直接连线厂家,无需技术人员到现场,就能快速高效解决问题。

显然,AR 在解决远程运维的问题上,真的是得心应手。

跨国连线都没问题。

去年疫情期间,华菱湘钢进口了一批德国、奥地利的设备急需投入生产,但是必须要海外专家进行调试。

依靠 AR+5G 技术,湘钢现场的工程师把第一视角画面推送给了远在德国、奥地利的专家。让海外专家就能直接进行 AR 标注,精准高效地做出指导。

此外,在一些工厂中,AR 的出现也在更加契合一线工作本身。

比如在宝钢的工厂里,工人师傅们佩戴的头盔上已经和单目 AR 眼镜整合为一体,使工人在日常生产中使用 AR 眼镜更加方便、舒适。

事实上,走下工厂一线,在工程前期设计、建设时,AR 能做的也令人大开眼界。

比如某大型钢铁企业钢铁基地在设计建设时,就用上了 AR 沙盘

工程师想要了解沙盘中不同部分的具体设计和数据,只需要点击相应部分,就能直接出现在眼前

是不是有点钢铁侠那味儿了?

在安防上的使用,就更加令人震撼了。

一线执法过程中,警察戴上 AR 眼镜,在人流量巨大的机场,0.3 秒就能核查出重点人员的身份信息

不只是人脸,车牌识别 AR 也能做到,挂牌车辆从此无处可逃。

在大型安防活动中,AR 还能应用在无人机上,让指挥官可以看到实时景象部署作战计划。

并且可以为警员提供最佳的行动指引和作战路线。

背后技术来自中国公司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期待像《失控玩家》里的 Guy 那样带上“眼镜”,get 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了?

其实,这些精彩案例背后,提供技术支持的都是同一家不事张扬的中国 AR 公司 —— 由清华北大学霸们创办的亮风台

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廖春元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于马里兰大学拿下博士学位。他早在 1993 年就已投身人机交互研究,曾任富士施乐硅谷研究院科学家。2012 年,他和高中校友唐荣兴一拍即合,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亮风台。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让科幻照进现实的?

不妨先来了解一下 AR 眼镜融合虚拟与现实的大体流程:

上图展示了一种典型的 AR 系统实现流程。真实世界的信息通过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被数字化,AI 系统在接收到这些数据后,就会对三维环境的几何结构和语义进行理解。简单说,就是解决两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几何)?有什么东西(语义)?

基于这些信息,系统就能构建物理世界的 3D 模型,同时也分析理解用户的交互意图。

在此基础上,系统会自动搜索或者生成对应于当前环境和用户交互的虚拟内容,并放置在物理世界坐标系中,用 3D 渲染引擎渲染,最终给用户呈现合成的视频效果。

也就是说,AR 想要落地安防、工业等领域的真实场景,涉及到软硬件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靠硬件来连接与感知现场,另一方面要靠背后的系统认知、决策以及无缝连接虚拟和现实。

硬件方面,以亮风台最新发布的 5G AR 智能眼镜 HiAR H100 为例。

首先是配置了一颗来自紫光展锐的“中国芯”。

这颗 8 核高性能移动处理器包括 4 个 A75 高性能大核心和 A55 智能 AI 核心,CPU 最高主频可达 1.8GHz。另外,还支持 5G 通讯和厘米级空间 6DOF viSLAM 定位的能力。

这就为 AR 眼镜后续的各种识别、处理能力打下了基础。另外,针对于工业生产等具体场景的安全需求,国产化设备更有利于后续业务的拓展。

其次,镜片虽小,门道却不少。为了做到在现场使用时没有隔离感,H100 用上了定制 1.5mm 阵列光波导光学镜片。其分辨率能达到 1080p,透光率 > 80%。

并且由于阵列光波导是通过阵列反射镜堆叠,来实现图像的输出和动眼框的扩大,其视场角(FOV)范围会更大。

除此之外,H100 用上了 4800 万像素 + 1/2 英寸 + 混合防抖的摄像模组,大幅提升了 AR 眼镜的摄像性能,IP67 级防尘防水、单目可翻转设计、双万向球 + 双滑轨设计等,则都更贴合现实工作场景的现场需求。

说完硬件,再来看看软件。事实上,作为 AR 眼镜的“灵魂”,眼镜背后的操作系统与核心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AR 能否真正在实际场景中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在协作与通讯上,亮风台祭出的是名为 HiLeia 的 AR 现场助手。

对,就是这个 Leia。

▲《星球大战》

前文提到的华菱湘钢的 AR 跨国远程装配案例,就是基于 HiLeia 这个系统实现的。

一方面,HiLeia 能够通过超清音视频、多种 AR 协作工具,让身处异地的专家通过工作人员的第一视角看清现场环境、各种设备,精准获取信息。

另一方面,专家的远程标注、指导,都能通过可视化的方式直观、高效地呈现在现场工作人员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样的一个 AR 时代的在线协作软件,现场作业过程中所有的实时标记信息、作业过程、AR 通讯过程都能被完整记录,并在 HiAR 云平台存储、管理、统计和分析。

并且所有的空间标注会直接被留存在物理空间当中。也就是说,其他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也能直观地获取相关知识/信息。

除了在线协作,在 AR 的世界里也能够在线创作、共享、浏览新的内容。针对内容创作、共享和浏览,亮风台发布了名为 PinNotes 的产品。

简单来说,PinNotes 实现的功能,就是把你电脑、手机里的文件、视频、图片、APP 搬出屏幕,搬到三维的现实空间。

也可以这样理解:每一个物理世界里的设备、空间都被赋予了一个“URL”,这个 URL 能够把背后的数字内容与能力跟物理世界连接起来。

举个例子,比如一位工作人员在一台设备面前留下了一份语音记录,这份语音记录就会通过 PinNotes 被留存在这个空间中,下一位工作人员过来操作、检查设备,就能直接在 AR 世界里获取这份语音记录。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副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 AR 眼镜背后,主要就是空间计算、自然交互、AR 云、智能硬件 4 方面的技术:

HiAR 智能终端、HiLeia 远程协作工具、PinNotes 虚实连接,这三驾马车加上自然智能的人机交互与界面,打造了现场数字化工作空间。

而亮风台支撑起这些能力的技术基座,就是端云结合的 AR 平台 HiAR Space。

目前,这一 AR 平台已经做到 3 个“全”:

  • 全尺度:从城市级大场景到室内桌面亚厘米级场景,都可以覆盖,这也就意味着 HiAR Space 不仅能为工业、安防领域提供支持,同样的技术也可以拓展到文娱等面向个人用户的场景。

  • 全终端:支持 AR 眼镜、无人机、监控摄像头、手机等不同类型的终端。

  • 全连接:可以统一智慧空间坐标,共享虚拟内容,积累数字资产。

这 3 个“全”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晰,就是用 AR 打破“虚实鸿沟”,结合工作现场实际面临的痛点难题,打造出“超实境智慧空间”。亮风台联合创始人唐荣兴表示:

AR 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三年左右也许会出现一个分水岭,也许会进入下一个超级互联网时代,它可能叫“全真互联网”或者“元宇宙”或者其他;正如 2010 年左右开启的移动互联网黄金时代,AR 接下来的 10 年的发展,非常值得期待,也许更加精彩纷呈。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