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通过非生物方式解除自然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为解决光饱和问题等提供了新思路

2021-10-31 16:40IT之家 - 江离

IT之家 10 月 31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官网,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大连化物所副研究员王旺银等提出非生物方式电子引流策略,利用人工电子梭导出微藻光合系统内的电子,有效解除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并将导出的电子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资料显示,自然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合成,即在太阳光作用下合成各种生物质。太阳能对光合作用是必需的,但在自然光合作用过程中并不是光越强越好,植物在光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光饱和点)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不再接收更多的光,该现象被称为光抑制。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向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培养液中添加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显著增强了蛋白核小球藻在强光下的光系统 II 光合放氧能力。

该研究工作结合了化学的非基因策略与合成生物学方法,是研究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可行方法;通过揭示微藻在光饱和状态下光合电子传输和分布的特性,为解决光饱和问题以及有效利用人工导出的光合作用电子(还原力)提供了新思路

▲ 利用人工电子梭导出微藻光合系统内的电子有效解除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IT之家了解到,该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 Natural Sciences 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工光合成”基础科学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