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位「自动驾驶」大佬:2021 年你可能忽略了的趋势与细节

2022-02-07 19:08雷峰网 - 田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自动驾驶 2021 年。

2021 年,自动驾驶圈交融着火与冰。

火,来自多个开放政策的出台,缩短我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来自激光雷达量产上车,为自动驾驶产品的规模量产提供可能;来自更为密集的投资及上市消息传出,为自动驾驶持续发展添加燃料。

冰,起于自动驾驶高管人事变动频繁,为行业发展带来一丝阴霾;起于多家自动驾驶公司被收购 / 关闭,行业竞争加剧;起于多起安全事故发生后,大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的质疑。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最终欣喜地看到,自动驾驶行业发展速度远超此前,鼓舞着更多有志者加入。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精彩纷呈的自动驾驶 2021 年,我们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解读:从贴近行业的自动驾驶公司视角,以不同人物的角度观察过去这一年,同时由此延伸,展望前奏已起的 2022 年。

为此,新智驾邀请了来自自动驾驶领域的 14 家公司的 15 位高管,一同分享行业一线人员的真知灼见。

毫末智行董事长 张凯、毫末智行 CEO 顾维灏

对于 2022 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张凯给出十点预测:

第一,数据模型方面,数据智能将会成为自动驾驶量产决胜的正负手。

第二,算法方面,Transformer 与 CNN 深度融合,将会成为自动驾驶算法整合的粘合剂。

第三,AI 技术发展方面,大算力计算平台将会在 2022 年正式量产落地,为 Transformer 技术与 ONESTAGE CNN 技术落地提供支撑。

第四,量产落地方面,2022 年将会是城市智慧领航辅助驾驶量产的元年。

第五,末端无人物流领域方面,其商业化将会呈现延续性。

第六,创新产品方面,Robotruck 将会正式开启量产之路的探索。

第七,市场发展趋势方面,以智能驾驶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汽车市场将会向汽车产业头部聚集,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第八,硬件方面,随着量产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激光雷达与机器视觉组成的 AI 感知技术,将会与大算力计算平台实现深度融合激光雷达的应用,大大增强了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的精度和确定性。

第九,安全仍将会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重中之重。

第十,人才流动方面,2022 年将是 AI 自动驾驶人才争抢最为激烈的一年。

顾维灏认为,毫末智行过去一年最重要的动作,即为发布数据智能体系 MANA,这一体系将是毫末智行能力进化的核心动力以及商业化闭环的关键。

此外,毫末智行 2021 年在产品及资本方面也取得成绩。

产品方面,毫末智行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陆续搭载于长城汽车旗下 5 款车型数万台车,其末端无人物流车已下线 1000 辆,与美团、阿里达摩院达成合作;资本方面,毫末智行于 2021 年初完成 Pre-A 轮融资数亿元,年底完成 A 轮融资近 10 亿元。

中智行董事长 王劲

中智行成立之初,便决定 all in 车路协同。而过去的一年,中智行最重要的进展为将车路协同确定为公司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的核心是聚焦中国、标准化、规模化,“懂车的路”和“懂路的车”双推进。

去年,中智行建立了基于车路协同的车端和路端的研发体系、人才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中智行和中国电信、苏州市合资成立“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重要的标准化路端推进环节之一。

而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王劲也关注到一些的现象。

他认为,数据价值和数据安全在 2021 年得到了更高的认可及充分重视。如今数据的积累和应用以及数据安全问题,或将对未来若干年的技术路线、资本加注方向和资源分配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完全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和体系,也在 2021 年成为行业的共识。

王劲认为,交通变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变革之一,自动驾驶驾驶必将改变人类出行方式。2022 年,自动驾驶行业将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甚至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各领域人才聚集的行业。

福瑞泰克董事长 张林

得益于汽车智能化,张林明显感受到,辅助驾驶的新车搭载量、渗透率处于持续上升通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更加频繁地使用车辆搭载的各类驾驶辅助功能。目前已有行业数据显示,L2 驾驶辅助的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 20%,且正在不断增长。

在张林看来,这一趋势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现象 —— 汽车软硬件的深度融合给整个汽车技术架构带来了根本性改变,伴随以原子化服务为驱动的 SOA 架构的应用,域控制器已经作为软件载体逐步向高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方向发展。

这种情况下,将软件、算法集成到车上并实现量产,对自动驾驶企业而言,需要极大地考验工程研发、软件集成、测试、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的硬核实力。而且,针对未来高阶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的需求,典型场景例如高速公路、城区道路、自动泊车等技术与产品的融合,不仅需要进行深度的场景挖掘和持续功能迭代、优化,更离不开科学家、工程师、合作伙伴之间的精诚合作,自动驾驶量产落地之路需要持续攀登。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福瑞泰克持续聚焦 ADAS 的商业化落地和技术迭代,实现了 ADAS 持续规模化量产增长并推出以域控为载体的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推动福瑞泰克持续进阶的两股重要力量, 也是目前福瑞泰克的战略核心。围绕既定战略全情投入, 以平台化研发、工程服务和合作伙伴生态的完整解决方案赋能车企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

展望 2022 年,张林认为,以软件主导、靠“产品 + 服务”制胜的方向转型升级的趋势会愈加明显。同时,汽车产业的边界将不断扩展,跨界融合会成为常态,科技企业、系统方案提供商和主机厂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主线科技 CEO 张天雷

2021 年,主线科技最重要的动作,莫过于作为首批企业在开放的高速公路开展 L4 级自动驾驶卡车常态化测试。

这意味着:一方面,基于高速公开道路测试,主线科技可通过更多真实且丰富的测试数据加速迭代自动驾驶算法,从而推动量产。另一方面,基于 6 条总里程 143 公里的高速公路公开道路测试路段,主线科技即将和合作伙伴开展自动驾驶货运业务示范运营。

若为 2021 年选定关键词,主线科技认为“回归”最为合适。

资本回归价值投资,使得更多的物流、汽车等产业投资者布局自动驾驶赛道;企业回归技术与产品,真正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去做研发和布局。比如,主线科技在天津港和宁波舟山港已累计部署超百台无人驾驶集卡,并具备快速推广应用的能力。

对于 2022 年,张天雷认为行业将加速融合。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释放,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向产品量产跨越,自动驾驶商业化会持续加速。即便在未来几年内,自动驾驶量产依然是不变的主旋律。

元戎启行 CEO 周光

元戎启行,或许是如今对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最乐观的公司之一。周光认为,L4 级自动驾驶汽车即将进入市场。

他预计,元戎启行将在 2022 年-2023 年与主机厂合作研发车规级前装量产方案;2024 年,L4 级自动驾驶汽车将量产并进入市场;2026 年,自动驾驶汽车将形成规模化应用。

这一判断依据,或许与其 2021 年获得阿里 3 亿美元战略融资,以及推出成本低于一万美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相关。

阿里的战略融资,为元戎启行“123N”战略提供更多资金及资源 —— 即打造一套自动驾驶系统,聚焦出行和同城货运两大业务,生产满足更安全、更可靠、更智能三项要求的自动驾驶产品。而成本低于一万美元的 L4 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推出,为其减少在测试运营车队的投入之外,还将为其获得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机会。

对于 2022 年的自动驾驶发展,周光给出三大预测:

行业方面,2022 年将是行业内合作更加紧密的一年,尤其是车厂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出行公司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等。

技术方面,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固态激光雷达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降低自动驾驶方案成本。

政策方面,各地也将越来越开放,预计将对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和自动驾驶收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MAXIEYE CEO 周圣砚

在疫情与“缺芯”的时代和产业背景下,周圣砚明显感受到,自主品牌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机遇增多,发展动力更强劲。现象之一为,国内供应商逐渐与自主品牌公司共同合作,探讨新的生态模式。

另一方面,行业不断呼吁技术规模化商业落地,使得资本市场更为关注“量产落地”以及企业核心内驱力、增长力。

2021 年,规模化是自动驾驶行业关键词,直观体现为 ADAS 国内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新车搭载量、预期配置规模的数量不断增加。此外,全产业链自主技术能力的建立健全、合作模式的多元转型,成本的逐级下行,都与规模化趋势相辅相成。

对于 2022 年的行业发展,他给出了五点预测:

第一点,随着更多 L2 级及以上 ADAS 系统量产,以及智能驾驶搭载率不断提高,将可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第二点,行业将从追求产品落地,转变为追求多维度提升产品体验。

第三点,有效的场景数据将成为拉开下一代产品性能差距的关键因素。

第四点,中央一体式计算趋势将更为明显。

第五点,产业链将以圆桌合作模式共同定义产品。

MINIEYE CEO 刘国清

刘国清深刻感受到,2021 年,自动驾驶行业出现着“国产化替代化”。

2021 年,因自动驾驶公司、新旧造车实力,以及各行跨界玩家的多面布局,行业进入高度竞争状态。期间,政策号召国产化以及全球“缺芯潮”久久不退,国内厂商不断崛起。他预计未来三年内,智能驾驶领域一半以上的份额将从国外供应商转移到国内供应商手里。

不过,他也认为,量产交付将是 2022 年自动驾驶行业的一大考验。

自动驾驶级别越高,意味着开发过程和交付周期越长,涉及到的链条也越多。在国内外玩家争相追赶的赛道上,国内供应商比拼的将不仅是核心技术,更多在于如何与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优势联动,通过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完整的战略生态闭环,将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规模化稳定交付。

目前,MINIEYE 已形成包括 L0-L2 级 ADAS 产品、L2 + 和 L2++ 级智能领航辅助产品、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产品 iCabin 在内的产品矩阵,可为不同客户提供成熟的、可量产的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智加科技中国区总经理 容力

2021 年,自动驾驶受政策、资本、产业链硬件等利好因素迅猛发展,因新玩家入局越发火热。行业受到空前关注的同时,先发布局的企业优势也因此逐渐显现。

经过几年的发展,部分趋势已经达成行业共识。

首先,行业普遍更看好自动驾驶商用车,尤其是干线物流卡车。如果说 2021 年时量产元年,那么 2022 年,自动驾驶公司将更关注技术的量产落地。以干线物流为代表的商用车,将因落地场景半封闭、市场规模大的优势,而被行业看好。

其次,曾坚持跨越式路线的无人驾驶公司,部分开始走上渐进式路线。

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发展的终极目标,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技术基础。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过程,部分企业通过技术降维实现量产,不仅能产生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同时能利用数据闭环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算法优化。目前,更多公司发现这一路线优势,走上“量产产品与 L4 技术研发”双线并行的渐进式路线。

容力认为数据闭环的成效将在 2022 年揭晓,部分较早布局数据闭环的企业将在 2022 年迎来收获,而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前装量产并交付实际运营,也成为头部企业领跑行业的关键差异性优势。

因此,具有降本增效功能的实际应用(区别于现在以测试为主要形式,暂不考虑成本方案的试运营)将会由少数头部企业实现。譬如,根据实际运营的数据显示,智加科技联合挚途科技助力一汽解放的前装量产智能重卡,其搭载的智加 PlusDrive 自动驾驶系统可节省 10% 以上的油耗。

驭势科技 CPO 周鑫

商业化,贯穿着 2021 年自动驾驶行业。

总体而言,各自动驾驶企业在商业化探索方面可分为四条不同的探索路径:

第一,不少原专注于 Robotaxi 赛道的企业,开始涉足自动驾驶细分场景,通过布局更多场景弥补单一市场战略。

第二,如驭势科技一类在公司成立之初便布局“全场景”的自动驾驶企业,在 2021 年开始在多个场景落地自动驾驶技术,加快商业化进程。

第三,受疫情影响,细分场景如厂区、机场等对自动驾驶的需求更加明显,细分场景的自动驾驶的应用边界不断被拓宽。譬如,驭势科技与香港国际机场合作先后落地了无人物流车、无人巡逻车,机场无人巴士也即将投入运营。

第四,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的合作不断深化,各地 To G 模式持续落地。

周鑫认为,商业化将成为 2022 年自动驾驶行业的主要趋势,企业将探索更多的场景及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将需要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负责,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商业化理解以及与上下游客户的深度适配能力也将面临挑战,这需要百万公里以上的商业运营经验作为支撑。未来,拥有丰富运营经验和商业里程积累的自动驾驶企业,在细分场景中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Momenta CFO 张鹏

张鹏认为,自动驾驶行业及 Momenta 经历了“厚积薄发”的 2021 年。

从整个行业来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未来将是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这离不开前几年相关技术的持续积累。从公司来看,Momenta 从 2016 年成立至今,始终搭建着“飞轮”和“两条腿”,量产自动驾驶 Mpilot 将在今年搭载于合作车型,为更多终端用户使用;完全无人驾驶 MSD 为主的 Robotaxi 产品将在更多城市启动运营。两条腿的发展也与行业趋势息息相关。

过去一年各方面对于智能汽车的重视,为汽车智能化拉开了序幕。如今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进程方兴未艾,2022 年后,自动驾驶将是下一个时代的第一个大机会。

他亦表示,自动驾驶下半场有别于上半场的 0-1,行业发展将趋向 1-N,而这一过程的最大考验将是规模化能力。

小马智行 COO 王皓俊

快,是小马智行对于 2021 年自动驾驶行业最深切的感受,也是其对于过去一年自身发展的总结。

王皓俊认为,自动驾驶行业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上下游产业链更加成熟,推动成本显著降低,硬件选择日益丰富,从而开启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化进程,技术越来越向车规级、量产化迈进。

除此之外,政策法规围绕着落地应用、商业化出现关键转折,国家到地方已形成多级政策法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和汽车市场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和接受度也明显提升,自动驾驶已经开始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服务人们的出行。

以上因素共同促进了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中政策的开放,在 2021 年尤为突出。

在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小马智行 2021 年在广州、北京相继开启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并在 11 月份在北京开启北京自动驾驶出行商业化试点,Robotaxi 业务正式也正式从技术常态化测试迈入商业化模式验证阶段。

轻舟智航 CEO 于骞

2021 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提高着自动驾驶安全性意识,同时多项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投融资事件增加,促进着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于骞认为,自动驾驶车辆在规模化应用之前,首先需要实现安全级别高于人工驾驶 1-2 个数量级,因为安全是自动驾驶实现的永恒前提。

此外,于骞还提到了对于单车智能及车路协同的看法。

他认为,车路协同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以及技术迭代,而完成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可能十几年后,车路协同才能对单车智能的需求产生影响。因此,现阶段的车路协同,可视为单车智能的安全冗余。

另外,轻舟智航从未离开过 Robotaxi 领域,目前 Robobus 和 Robotaxi 应用的是同一套技术方案。此前也推出了 5G 自动驾驶网约巴士,打破 Robobus 和 Robotaxi 的边界。

一清创新董事长  刘明

2021 年,自动驾驶行业欣欣向荣,遍地开花。刘明认为,这一定程度得益于激光雷达量产和自动驾驶技术优化,车体成本的降低加速着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

在他看来,无人车的商用不能因改造现有车型,而需要正向设计,而如今“新四化”的到来,为汽车改造适配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提供了可能。因此刘明认为,无人车商用化实现的前提,需要以电动车为基础,在激光雷达成本较低时结合造车经验和技术优势。

对于 2022 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刘明判断高频次、低成本、功能型的低速无人驾驶场景将率先迎来爆发,行业发展也将聚焦于产品功能以服务社会。

这一判断或许与一清创新去年的成绩相关。2021 年,一清创新的无人系统在港口码头、百个园区实现大规模应用,“夸父”系列无人车在八种场景落地,新增安全运营超过 10 万公里。

文远知行执行总监 董方亮

合纵连横是文远知行董方亮认定的 2021 自动驾驶行业年度关键词。

自文远知行 2018 年最早实现自动驾驶铁三角模式,到 2021 年,行业内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案例,即自动驾驶驾驶公司、车企、出行运营公司三方联合,其中不乏战略性的深度合作,具备共赢的合作思维和上下游资源的企业将更受行业青睐,从而实现各取所长、多方共赢。

在他看来,随着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的落地和推广,“全无人驾驶”已经从一个技术名词变成一个鲜活的工具,在践行科技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彰显出科技创新落地应用的力量。

无人驾驶“抗疫”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比如,文远知行在广州疫情爆发期间参与向封控区居民运送生活和紧急物资任务,连续 20 天共计发车 500 余次,运输总重量超过 100 吨。

在董方亮的观点中,2022 年,规模化和无人驾驶仍会是行业努力发展的方向,随之将推动无人驾驶载客运营更快到来。

去年,文远知行在去年已经实现了 Robotaxi、Robobus、Robovan 等三大产品布局。包括文远知行在内,大众将会在 2022 年看到越来越多不同的无人驾驶汽车开上城市街头,覆盖出行、货运等等交通运输和城市治理领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