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从图像中抽象出概念再生成新的图像,网友:人类幼崽这个技能 AI 终于学会了
- 量子位
2022-08-14 09:33
人类幼崽 2 岁就能做的事,AI 竟然才学会?
早在 2017 年,就有网友吐槽:2 岁幼童只要见过一次犀牛的照片,就能在其他图片里认出不同姿势、视角和风格的卡通犀牛,但 AI 却做不到。
直到现在,这一点终于被科学家攻克了!
最新研究发现,只要给 AI 喂 3-5 张图片,AI 就能抽象出图片里的物体或风格,再随机生成个性化的新图片。
有网友评价:非常酷,这可能是我这几个月来看到的最好的项目。
它是如何工作的?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当你上传 3 张不同角度的陶瓷猫照片,可能会得到以下 4 张新图像:两只在船上钓鱼的陶瓷猫、陶瓷猫书包、班克斯艺术风格的猫以及陶瓷猫主题的午餐盒。
同样的例子还有艺术品:
铠甲小人:
碗:
不只是提取图像中的物体,AI 还能生成特定风格的新图像。例如下图,AI 提取了输入图像的绘画风格,生成了一系列该风格的新画作。
更神奇的是,它还能将两组输入图像相结合,提取一组图像中的物体,再提取另一组的图像风格,两者结合,生成一张崭新的图像。
除此之外,有了这个功能,你还可以对一些经典图像“下手”,给它们添加一些新元素。
那么,这么神奇的功能背后是什么原理呢?
尽管近两年来,大规模文本-图像模型,如 DALL・E、CLIP、GLIDE 等,已经被证明有很强的自然语言推理能力。
但有一点:如果用户提出一些特定的需求,比如生成一张包含我最喜欢的童年玩具的新照片,或者把孩子的涂鸦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些大规模模型都很难做到。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给出了一个固定的、预先训练好的文本-图像模型和一个描述概念的小图像集(用户输入的 3-5 张图像),目标是找到一个单一的词嵌入,从小集合中重建图像。由于这种嵌入是通过优化过程发现的,于是称之为“文本倒置(Textual Inversion)”。
具体来说,就是先抽象出用户输入图像中的物体或风格,并转换为“S∗”这一伪词(pseudo-word),这时,这个伪词就可以被当作任何其他词来处理,最后根据“S∗”组合成的自然语句,生成个性化的新图像,比如:
“一张 S∗在海滩上的照片”、”一幅挂在墙上的 S∗的油画”、”以 S2∗的风格画一幅 S1∗”。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应用了一个小规模、经过策划的数据集,因此在生成图像时能有效地避免刻板印象。
例如下图,当提示“医生”时,其他模型倾向于生成白种人和男性的图像,而本模型生成图像中则增加了女性和其他种族的人数。
目前,该项目的代码和数据已开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
作者介绍
该篇论文来自特拉维夫大学和英伟达的研究团队,作者分别是 Rinon Gal、Yuval Alaluf、Yuval Atzmon、Or Patashnik、Amit H. Bermano、Gal Chechik、Daniel Cohen-Or。
第一作者 Rinon Gal,是特拉维夫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生,师从 Daniel Cohen-Or 和 Amit Bermano,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减少监督的条件下生成 2D 和 3D 模型,目前在英伟达工作。
参考链接:
[1]https://textual-inversion.github.io/
[2]https://github.com/rinongal/textual_inversion
[3]https://arxiv.org/abs/2208.01618
[4]https://twitter.com/_akhaliq/status/1554630742717726720
[5]https://rinongal.github.io/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