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企业摆烂样本

这是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企业靠自己玩自己,最后把自己玩脱了的感人故事。

在 8090 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迅雷曾经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公司,下载完成的那一声“叮”,曾让无数人灵魂激荡。这不禁让脸叔想起大学时,每个孤独寂寞的夜晚,跟上铺的兄弟在昏暗的台灯下,等着这美妙声音的光辉岁月。

在 PC 风头正盛的年代,迅雷作为下载工具就跟当年的 QQ 一样,可以说是装机必备。但后来的迅雷并没有像腾讯、网易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翻起什么大浪,相反它江河日下,如今只能靠卡下载网速把所剩无几的用户再割一遍。

所以当初风华正茂的迅雷怎么就不行了?

#01

众所周知,因为盗版问题,迅雷的下载业务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企业难以摆脱基因惯性,转型艰难。

但藏在利益背后的人心叵测,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迅雷这家公司在内斗、割韭菜等摆烂行为上,简直是一朵行走的行业奇葩,别人是怕自己过不好,就跟得了什么大病似的,他是生怕自己过得太好。

2020 年,迅雷集团突然发公告指控 CEO 陈磊,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大量资金,还使用非法、欺骗手段,将迅雷的资产和核心技术人员转至自己控股的公司。

公告的末尾还贴心的写着:希望陈磊早日回国接受调查。属于明示陈磊已经心虚跑路了。

作为一家有头有脸的上市公司,这并不是迅雷第一次起诉公司高层。

三年前,迅雷集团前高级副总裁於菲,也被迅雷集团起诉职务侵占,说於菲在职期间,侵吞公司资产,涉嫌职务犯罪。有意思的是,於菲被告这件事,陈磊也牵扯其中。

公司大了,什么“人才”都有,管理混乱都是常有的事,但能乱到挨个起诉前高管的确实不多。毕竟一般情况下,大家斗归斗,基本的脸面还是要一点的。

为了便于理解,先给大家盘一下这个事情的始末:

2017 年 11 月 28 日,迅雷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公告,指出迅雷大数据公司旗下的“迅雷金融”“迅雷易贷”“迅雷小游戏”和“迅雷爱交易”这些业务目前都不是迅雷在经营,而且迅雷集团在迅雷大数据这家公司的股份已经被负责人於菲偷偷摸摸地稀释了,失去了决策权,所以集团将收回商标的授权,不对这些产品负任何责任,希望大家谨慎投资。

迅雷集团发出这篇公告时,CEO 就是陈磊,而迅雷大数据的负责人,正是於菲。

发现自己被母公司 diss 以后,迅雷金融很快出面,说迅雷大数据的建立,经过了迅雷董事会的批准,使用迅雷商标开展业务是受协议保护的,现在搞收回授权这一套,明显是不讲武德。

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迅雷金融在回复中强调,这次事件是迅雷现任 CEO 陈磊对迅雷大数据公司的报复。因为陈磊开发的玩客币是违法产品,而迅雷大数据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所以才被他恶意栽赃。

紧接着,就是互爆黑料,律师函警告等宫斗大戏。嬛嬛看了都直呼好家伙!

这件事后来经过调停,算是暂时解决,没想到 2020 年,当年的原告陈磊又因为同样的罪名,成了被告。

三年前,於菲被告后反咬 CEO 陈磊非法集资,说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才被告;三年后,陈磊被告后照葫芦画瓢,反咬迅雷内部出了问题,想让他来背黑锅。

不得不说,迅雷虽然业务做的不咋地,但这“前辈身体力行,后辈效仿执行”的企业文化,拿捏得那叫一个精准和到位。

作为一家美股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高层之间把中饱私囊、贪污腐败、互相威胁这些丑事,在公共平台疯狂输出,这种完全不把大家当外人的骚操作,给迅雷的股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02

由此可见,迅雷这家公司管理层的问题是整个企业最大的一个 BUG。

老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嘛,人一旦出了问题,事基本就做不成。

这里要额外跟大家说说陈磊这个人:

陈磊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美国读的硕士,曾经是腾讯云计算公司的总裁,后来经小米雷军介绍,加入了迅雷。

对于他职务侵占的事情,新闻里是这么说的:

“陈磊通过前高级副总裁董鳕网罗了一批董鳕黑龙江鹤岗的老乡、闺蜜,安插在公司关键岗位,通过虚构交易环节、编制虚假合同等非法手段,套取公司资金,涉及金额巨大。”

这一小段话的信息量有多大,我给大家拆解一下。

董鳕是迅雷前高级副总裁,不仅级别高,颜值也高。她是陈磊从腾讯带来的亲信。从腾讯的普通公关,一跃成为迅雷的高级副总裁。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嗅到了八卦的气息。

陈磊是个基督徒,在接受董事会质询的时候,他以自己基督徒的尊严发誓,自己和董鳕只是同事关系,但后来爆出的各种料,简直是把基督徒的声誉几个字按在地上摩擦。

熟悉八卦套路的瓜友们肯定知道,如今这个时代,发誓基本就等于实锤了。

陈磊和董鳕早在腾讯任职时,就已经有了不正当关系,而且据说董鳕有一年请假在美国休息,就是为了给陈磊生孩子。

孩子都有了,也不知道算不算不正当?

至于“网罗了一批董鳕的老乡、闺蜜安插在公司岗位”这件事,说起来确实奇葩。按理说到了叔这个年纪,对走后门这种操作已经见怪不怪,但是其中有个细节还是差点闪了我的腰。

陈磊加入迅雷以后,组建了个叫网心科技的新公司。他让董鳕以网心科技的名义,从黑龙江鹤岗老家聘请了两位技术专家,担任“区块链技术顾问”,但陈磊事件暴雷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两位技术顾问其实是董鳕的亲戚 —— 一对六十多岁的农民夫妇。

两位农民专家压根没见到什么顾问费,钱最后都进了董鳕口袋。

你说这种套钱手段,我没上过学的二舅都会,哪里像是一个出身清华大学,曾在微软、谷歌工作过的精英的行为?

而且我真的不理解,这批顾问费到底有多少,就值得陈磊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当然也可能是虱子多了不痒,烂到根儿上,这些小事反倒不算什么。

#03

虽说“事在人为”,但老话也说了“谋事在天”。

以前煤老板天天瞎搞,煤矿生意还是红火,后来行业不行了,煤老板也不行了。所以,一个企业行还是不行,其根本还是在业务。

迅雷衰落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核心的下载业务缩减,迅雷尝试多领域转型不成功。

下载,是迅雷起家的核心业务,但到了互联网时代,下载业务严重流失,让迅雷前期积攒的优势完全丧失了。

主要原因,取决于这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后起之秀开始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有了优爱腾等线上视频平台,加上手机设备的便捷观影,使用迅雷下载电影的需求降低,用户自然流失。

二是迅雷作为下载工具,它的实用性被老司机们开发到了极致。这里我就不明说了,懂的都懂。即便是在快播火爆的年代,迅雷也十分受老司机们喜爱。但这部分下载业务,给迅雷带来了很多司法风险。

三是吃相难看,不开会员,下载速度过慢,而开了会员,还分三个等级,普通会员、白金会员、超级会员。收费层层加码,广告多,强制捆绑软件等等,让人心生反感。

四就是版权问题,迅雷作为一种主要下载影视剧的工具,自身却没有影视版权,这就成了迅雷的痛点,每年都要为此赔上一大笔钱。而且如果碰上充值会员的用户,点开链接,却发现因版权问题无法下载。这所带来的用户口碑崩坏是不可逆的。

于是,在重重问题下,迅雷不得不在下载业务的基础上开始寻求转型。

短短几年间,迅雷开发出了数十款产品,包含了金融产品,播放器,游戏等诸多领域,但最终也没有一款产品跑出来。

尤其是游戏行业,不但没盈利,口碑还很差。

迅雷有个叫牛 X 页游的业务,没错,就叫牛 X 页游,牛 X 吧。他们提供的游戏是类似传奇、贪玩蓝月这种页面游戏。

大家都知道,页游多土豪。是兄弟就来砍我。但是搜索迅雷牛 X 页游,会出来很多控诉其坑钱的帖子。有个玩家说,自己花了将近三万元在某个游戏上,但动不动服务器就会关闭,答应给的赔偿也不给,客服经常失联,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

还有个兄弟玩一款叫成吉思汗的游戏,他和朋友每人充了好几万,结果几个月后,直接登录不上,在线玩家不超过 50 个,彻底成了鬼区。

一般主业不行,副业也搞不通,大家就会去搞金融,资金盘割韭菜嘛,简单粗暴来钱快。我们的时代弄潮儿迅雷当然也不甘落后。

前面提到,陈磊在迅雷期间,搞过一个叫玩客币的东西,就是后来迅雷金融用来攻击陈磊违法的那个东西。

那么,到底什么是玩客币?他又为什么违法呢?

要说玩客币啊,就不得不提到玩客云。

玩客云是迅雷推出的一个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设备,他会将用户的闲置带宽利用起来,为迅雷服务,但同时,贡献带宽的用户呢,也能拿到收益和加速下载、搜索资源等特权。

而玩客币呢,就是使用这个设备产生的虚拟资产,用户可以用玩客币来扩充云盘,区块链、挖矿、虚拟币,这几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空气币?

没错,这也是迅雷金融说玩客币违法的原因。

比特币受到政府限制以后,玩客币成了比特币的一个替代品。尽管玩客币无法兑换成现金,只能像 Q 币一样,购买迅雷的虚拟服务,但玩客币仍然保留了可以私下交易的属性,这个属性,就让玩客币有了可炒作的空间。

迅雷金融还说,陈磊的玩客币根本没采用区块链技术,是骗人的,是变相的非法集资,违反了国家部委颁发的文件。

比特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算法公开透明,自己就能组建矿机,但玩客币虽然号称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没有公开算法,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硬件设备来挖,相当于玩客币的游戏规则和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迅雷手上,价值定义只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至于它到底违不违法,叔在此就不深挖了,但不得不说,陈磊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2017 年推出玩客币以后,迅雷的股价美美地涨了一波,玩客币的价格也暴涨 80 倍。

借助风口,迅雷开始把核心业务,放在了区块链上,算是续了一口气。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玩客币就迅速贬值,到现在一毛钱都不值,很多玩家血本无归,资金归零。

#04

通过上面的这几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迅雷这家公司这几年从人到核心业务,几乎是全方位的摆烂,而且是烂到骨子里。对比 pc 时代的腾讯、网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旧风光无限,迅雷无疑是硬币的另一面,可问题是,作为同时期出道的练习生,为什么别人就能做大做强,迅雷却只落了个扶不上墙。

迅雷摆烂的根源可以用“路径依赖”这个词来解释。

迅雷可谓是典型的红利型企业,在法制尚不健全的互联网勃兴时代,版权保护概念远未普及,下片下学习资料就是一种刚需,下载这块业务也因此畸形发展,藏污纳垢。水大雨大的年代,流量也随之井喷。流量,就是新时代的石油,互联网世界的硬通货啊。

迅雷在流量的基础上,让用户自己上载和下载内容,自己把控渠道,开会员体系,通过限流等技术手段,收取费用,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一片灰色地带,不用苦练内功,也能赚到容易的钱,时间一长,人就会以为赚钱是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容易钱赚惯了,就赚不了辛苦钱。这就是路径依赖。

迅雷就是一家陷入了红利诅咒的企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流量移动到了手机端,迅雷无动于衷。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版权,它头顶的金箍越来越紧,一切都在枯竭,企业却很难做出改变。

从做垃圾游戏收割用户,到发虚拟币收割用户,迅雷的做法都有一定的投机性,目的都是为了简单粗暴地赚快钱。路径依赖的惯性,决定了一家企业只会做它们熟悉的事情。

红利的诅咒,加上业务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企业发展思路的逐利与短视,最终会荼毒人心,前面讲到的迅雷高管的内斗、CEO 的花边新闻,不过都是这颗歪脖树上结出的奇异果而已。

试想,在这一家被诅咒的公司里,是很难产生有长期想法的人的。人无恒产则无恒心,如果那么勤奋搞业务就意味着加速违法,所以他能做的,就只能是搞七搞八。

人终究只是环境的产物。

和迅雷一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里,阿里做成了阿里云业务掌握了核心科技,腾讯也以微信独霸社交媒体业务,网易养猪也热闹一时,但如今的迅雷已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今天我们谈论迅雷的花式摆烂,并不是想落井下石,或者是借助批评让迅雷好起来。只是试图通过分析迅雷的发展历程,总结一些经验,让各位朋友在生活和工作中能规避一些因短视带来的风险。

当我们唏嘘迅雷这家公司的命运时,可以回头检视一下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总是受困于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中呢。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脸叔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