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程序员节:关注程序员发展,不可涸泽而渔
划重点:
在程序员节这一天,我们与多位从业者进行了探讨。他们中很多人存在焦虑,尤其到了中年,面对职场与家庭的重重压力,他们的生活真的有不堪吗?
今天,1024 程序员节如期而至。这一天,很多企业给自己的程序员准备了格子衫、特别演出以及丰富的下午茶…… 并且鼓励他们在这一天早早回家,拒绝加班。
然而,个别节日的礼遇,改变不了长期高强度工作带给程序员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在与《财瞭》沟通中,多位已在职场滚爬多年的程序员仍吐槽道,“工作强度太大了,感觉身体快要吃不消。”而在谈及 35 岁后的职场规划时,个别自觉升职无望的程序员更是担忧道,“想到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职场上对大龄程序员也不太友好,真不知道如何自处。”
35 岁程序员的生活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在与多位年龄超过 35 岁的资深程序员交流后,我们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程序员不是青春饭,不该存在年龄偏见
★ 人物:53 岁 | 陶建辉 涛思数据创始人
陶建辉是位有着三次创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今年 53 岁,是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企业涛思数据的创始人兼 CEO,此前还创立过和信和快乐妈咪两家公司。
在 2017 年决定创立涛思数据时,已经 47 岁的老陶用 2 个月写了一万八千行代码,完成了公司第一款产品 TDengine 的初代研发,并因此获得了投资人们的天使投资。如今,涛思数据已获得由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GGV 等参与投资的多轮融资,最近一次的融资额度为 4700 万美元,公司估值 3 亿美元。
作为一位典型的大龄程序员,在跨过 35 岁职场焦虑多年后,陶建辉进行了多次创业。并最终凭借代码获得了市场与投资人的认可,在大多数人已接近退休的年龄,达成了职业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创业。
当谈到如何看待职场环境对于大龄程序员不再友好一事,他的看法是,“程序员并不是青春饭,软件行业其实变化不快,基础的数据库等技术基本都是四十多年前就存在的,只要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原理和逻辑,其实它变化是很小的。不该对程序员存在年龄偏见。”
在他看来,35 岁问题其实不是程序员行业的问题,在任何一个领域,人员的结构一定是金字塔结构的,35 岁你要做 CTO 可能会困难,但如果你仍愿意拿普通人的薪水,那你还是会非常受欢迎的。
“年龄大的人经验更丰富,对需求的把握更精准。只要他们保持对技术演进的追踪和学习,他们依然会很有竞争力。”陶建辉表示。据他介绍,在美国,超过 35 岁乃至于 50 岁还在编代码的程序员多如牛毛,但在国内却很少。而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的程序员一开始的时候很少。
但如今,这一切正在变得好起来。据陶建辉对《财瞭》介绍,目前,涛思数据的技术人员中,有 6 个员工年龄超过了 40 岁,35-40 之间的也不在少数,80 后占主流。“只要技术过关,大龄程序员也不是问题。”
35 岁是当打之年,程序员“越老越香”
★ 40 岁丨袁进辉 一流科技创始人
事实上,由于国内程序员最大的就业群体主要是互联网公司,这一类公司产品周期迭代快,技术积累和技术栈比较浅,这导致了国内程序员生态不健全,程序员进入职场后更多接触的是业务型事务,难以静下心来研究底层技术,久而久之开始被层出不穷的业务需求和眼花缭乱的新兴技术打击了信心,于是开始产生职场年龄危机。
在一流科技创始人袁进辉看来,事实上在一些基础技术领域,程序员只要把技术栈做得比较深入,其实是可以越老越吃香的。“IT 行业本身确实迭代快,但如果你掌握一些底层的东西后,你会发现其实 Rust、Java 等语言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小的,不同领域间的迁移学习能力其实也会非常快的。”袁进辉表示。
在袁进辉看来,为了避免出现 35 岁危机,程序员可以关注一些偏底层的,稳定一些的技术趋势。此外,还可以注重从兴趣出发,要懂得钻研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做前端的只要做到架构层级,也已经比较深入了,到有了杀手锏技能的时候,便不会存在职业危机了。”
“如果你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写代码,经过长期的积累后,35 岁之后其实是一个年富力强的时期,是当打之年,会比刚毕业的人更加地有竞争力。”据袁进辉介绍,他从毕业开始在几家初创企业开始写代码,到 2013 年 33 岁的时候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到 35 岁之后也还写过大量的代码。“长期的代码写作,发现自己对于系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为后续创立一流科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做技术管理,现在国内已经开始有了这些人的生存空间。”袁进辉表示。在他看来,在一些技术要求比较深的领域,“许多技术年轻人绝对是搞不定的,还得有长期钻研这个领域的人。”
相信自己,35 岁焦虑每个行业都有
★ 39 岁 丨廖浩 某科技企业高级软件工程师
廖浩是一家科技企业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今年已经 39 岁。在 2011 年毕业并成为一名程序员后,廖浩就听同事们谈及了 35 岁焦虑的问题,但当时,廖浩的导师对他说过,“在中国,现在这一批程序员还没有到失去竞争力的阶段。只有等到你参与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不只你一个人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每个行业都存在着相近似问题。”
事实上,到了 35 岁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焦虑,因为那时候会发现身边有的人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比较之下会形成不小的压力。而在这个时候,如何做好心理的平衡则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做到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在国内,由于工程师红利的存在,在有着相同的竞争优势下,企业自然希望优先选择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于是年龄大且相对缺乏竞争力的人,就不容易被友好地对待。本质上,这还是一个竞争的问题,并没有太多很好的手段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改变去迎接这种现状,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竞争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能提升自己。”廖浩表示。在一个高速竞争的环境下,对于软件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持续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35 岁的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焦虑而忘记了前进。”
结语:关注程序员发展,不可涸泽而渔
当前,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中明确指出,“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然而在众多互联网企业中,加班加点赶进度,昼夜不舍忙业务的现象仍层出不穷。尤其在程序开发领域,程序开发人员加班也成为了常态。
在袁进辉看来,企业如果过于追求把程序员现有的能力发挥出来,但是忘记了为其提供相应的成长机会,程序员的发展也将会逐渐停滞不前,最终浮于表面同时被业务拖累。1024 程序员节,企业在给予程序员们一时的优待与礼遇之时,也更应该考虑如何关注程序员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味索求“涸泽而渔”。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