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梅西「毫米级」越位都能识别,阿根廷哭了,黑科技赢了

离了个谱,夺冠热门阿根廷竟一比二输给沙特。

今年世界杯首个大冷门竟来得如此之快,想必昨晚不少球迷都在黯然神伤。

但回过头看,可能即便是路人都觉得这次阿根廷有点“冤”。

上半场四个进球,三个被判越位无效。整场比赛累计 7 次越位判罚,超过了上届俄罗斯世界杯任何一支球队在整届赛事的总和。

这一波属实要把运动员和球迷心态搞崩。

连“小白”冰冰都说,这场绝对是一场越位球学习指南。

而且更具争议的是,其中不乏多次上演「毫米级越位」。要搁以前,这绝对只是一场精彩的进球。

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以 VAR 为首的世界杯黑科技了。连解说詹俊也调侃说:VAR 不解人情。

趁此机会就来盘一盘「毫米级越位」到底是如何识别的?

如何识别「毫米级越位」?

首先浅科普一下什么叫越位。

简言之,队友传球瞬间,你比球和倒数第二位对方球员更靠近对方底线(通常只剩下对方门将),这时候你就处于越位位置。

△ 图源:Wikipedia,最左蓝前锋处于越位位置

以往通常两位在场边的助理裁判,或者视频回放的方式来判断,现在就新增了一系列黑科技。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足球 AI RIHLA、半自动越位技术 SAOT、视频助理裁判 VAR。严格意义上讲,主要是后两者。

半自动越位技术 SAOT 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足球内设传感器,二是场内摄像头。

足球的球中心安装了一个惯性测量传感器 IMU,可以每秒 500 次的速率向操作室传输数据,以此来实时精确地检测到足球位置。

△ 图源:FIFA,下同

与此同时,球场上还安装了 12 个跟踪摄像头,一方面检测足球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追踪每名球员身上的 29 个点,以此计算球员位置,每秒 50 次传输数据。

每当有越位球员接触到球时,利用 AI 结合肢体和球数据,SOAT 就会向视频操作室(VOR)发出警报,然后供主裁判判断。

做出决定后,VAR 组快速生成与越位判罚直接相关的 3D 动画,完整显示球员四肢在比赛中的位置和越位情况。

据消息,也正因为这项技术,可将越位判罚的平均耗时从 70 秒减少到 25 秒钟。

VAR 对于熟悉足球的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届世界杯中就已经使用,但这一次可以说是场外的大明星了。

VAR 组是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由一位视频助理裁判(VAR,绿衫最右)和三名助理(剩下绿衫)组成。

他们可以访问场内安放的 42 个摄像机(其中 8 个是超慢动作,4 个是更慢动作的回放),以及半自动越位技术传递的摄像机信号。

整场比赛,他们的工作是不断检查这四项工作:

进球和导致进球的犯规;

处罚决定和导致处罚的违法行为;

直接红牌事件(不是第二张黄牌 / 警告)

错误的身份。

只有在出现明显失误或者严重漏判的情况下才会与裁判沟通。

不过正如冰冰所说:一切以裁判为准

比如阿根廷对阵沙特之后,在丹麦队对阵突尼斯的比赛中疑似出现手球,VAR 做出提醒,但裁判决定不做判罚。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整套裁判技术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知乎相关话题都有上百万浏览。

有人认为,公平性的提升只会提高体育的水平。

还有人吐槽说,可以倒是可以,但有明显的越位能不能先举旗。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链接:

  • [1]http://www.xdkb.net/p1/js/20221122/344024.html

  • [2]http://124.133.228.83/articleContent/4442_1085962.html

  • [3]https://www.fifa.com/technical/football-technology/football-technologies-and-innovations-at-the-fifa-world-cup-2022/video-assistant-referee-var

  • [4]https://www.fifa.com/technical/media-releases/semi-automated-offside-technology-to-be-used-at-fifa-world-cup-2022-t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杨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