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页 PPT 如何设计更具创意?
- Slidecent
2022-12-04 15:30
有阵子没有更新改稿类型的文章了
所以今天我带着改稿系列回来了
与一次性复盘好几页的改稿文章不同,我的单页改稿系列有如下特点:
1.更系统。一页代表一种类型,会将整个设计流程更系统地呈现出来
2.更深刻。每一处的改动都会阐明背后的设计思维,让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更实用。与注重形式酷炫的风格(多数依靠素材)不同,我的改稿会更注重内容文案的拆解,切实地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好看。
4.更创新。原稿的类型虽常见,但我会尽力想出不一样的形式去设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
OK,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聊
图表页 PPT 如何设计更具创意
原稿如下:
这是很常见的图表页,主要介绍了一汽解放上半年的车辆销售情况。
面对这页 PPT,如果是你会如何修改呢?简单思考 3 秒钟
好,时间到。相信多数人的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将内容排整齐,然后加点图片修饰就好。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今天这篇文章一定会对你大有启发。(建议收藏后逐字阅读)
在我看来,这页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下面我将通过三个步骤,手把手教你做出独具创意的图表页设计。
分别是:统一规范、建立联系、视觉设计。
01.统一规范
先做对,再做好
在进行任何设计之前,我们都要先检验内容本身是否规范正确。
以下是我发现的问题:
主要有三点
1.缺少单位
2.横坐标不规范
3.配色没逻辑
更多设计标准可以查看这两篇文章:
关于工作型 PPT 图表设计,看这篇就够了。
一页专业的 PPT 内页是怎样的?
关于前 2 点很好理解,添加单位、修改横坐标名称后得到如下版本:
至于配色该如何优化呢?
虽然色彩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但我们不妨从结果出发,明确配色的目的是什么?
配色是为了呼应主题,以便更清晰地表达。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明确页面主题。通过拆解文案会发现,页面中最核心的两句话附带了三点核心信息:
他们恰好对应了三个图表。于是我们秉持着:重点信息赋予强调色,次要信息赋予辅助色的原则,给图表重新配色。
以 ”类型多为牵引车” 为例进行修改::
原稿:配色没逻辑
优化后:重点突出
通过合理的分配强调色与辅助色。让牵引车部分凸显了出来,与主题文案”类型多位牵引车“相呼应。
其余部分也按这一标准优化后:
我们得到了一页规范的片子,接着我们进入第二步 —— 建立联系。
02.建立联系
理清图表间内在关联
如果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去看上一稿,会发现它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3 个图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内在关联,很难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因此我们要尝试将三者串联起来。可以从数据本身出发去寻找线索:
将数字部分圈出来后,你有没有发现背后的规律呢?
其实这三者之间存在包含的关系:
实际销售量 99,拆分成半挂车 65、解放主机 34。解放主机又拆分成牵引车、载货底盘、自卸底盘和自卸整车。
于是,我们将这种内在关系再明确下,可得到如下版本:
相比于上一稿,是不是更利于理解了呢?
然而此时右侧区域有两个饼图,稍显繁琐,我们不妨借助这种包含的关系,将其合并为一个整体:
这样就得到了一页规范、清晰、简洁的页面: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应对日常工作中 99% 的任务了。
然而作为一名设计师,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还需要让页面更好看。
03.视觉设计
引用可视化元素,让页面更生动
最基础的美化就是利用图片,比如找到一张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然后将图片当作背景,像是这样:
此时的视觉效果确实丰富了很多,然而左侧的车辆被遮住了。如何进一步优化呢?
如果你是咱们公众号的老朋友,那么肯定不会陌生,也就是采用叠压法。
将车辆抠出来压在图表上方:
是不是很酷呢?接着优化右半边。
四四方方的白色矩形,显得呆板违和。我们不妨沿着图表的轮廓,直接将其变为一个圆形,并做一些细节调整,得到最终版本:
你能发现有哪些细节吗?欢迎留言区告诉我。
至此,一页定制级图表就设计完成了。
我们来回看下终稿页面的逻辑:
第一眼:被左下角的车辆吸引,然后看到实际销量高于计划销量,超额完成了任务。
第二眼:由 99 引出右侧的圆环,表明右侧的圆环是 99 延展出来的,明确了包含的关系。
第三眼:圆环的红色部分占据了三分之一,呼应解放主机占比 1/3
第四眼:逐步看细项拆分,并凸显牵引车。
是不是即美观又清晰易读呢?除此之外,我还尝试了这个版本,一并分享给你:
最后来看下改稿前后的效果对比:
总结一下就三点:
统一规范、建立联系、视觉设计。
你学废了吗?虽然这只是一份单页的改稿,却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力求让每一步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不只是为了好看而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lidecent (ID:Slidecent),作者:林利蒙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