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终端市场:扎堆折叠屏、冲高未果,自研与生态压力犹存

2022-12-28 13:56通信世界网 - 孙永杰

2022 年即将过去,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市场,“低迷”依然是主旋律

虽然全年整体大环境不佳,但国内手机厂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采用冲高端、进军折叠屏、自研芯片与发力生态等举措,以期抵消因销量下滑造成的损失,在“新赛道”上不断突破和创新,充分展现了中国手机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产业韧性。

整体销量低迷,国内厂商集体冲击高端市场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出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 2022 年,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第三方研究机构 IDC 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9 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 9.02 亿部,同比下降 8.88%。在国内,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22 年 1—9 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总量为 1.96 亿部,同比下降 21.1%。从 Canalys 发布的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来看,国产智能手机的跌幅较大,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vivo、OPPO、荣耀和小米分别下跌 21.4%、26.8%、14.8%和 15.9%。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探索新的突破口,而集体冲击高端市场再次成为其弥补销量下滑的重点选择。因此,小米 13、vivo X90、OPPO Find X5、OPPO Reno9、一加 10、华为 Mate XS2、华为 Mate50、荣耀 Magic V、荣耀 Magic Vs 等各种高端机型“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如果将零售价 5000 元作为高端机门槛,根据 CINNO Research 公布的数据,2022 年第二季度苹果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是 79.2%,2021 年第二季度为 69.0%,而在 2020 年这一数据仅为 48%。

不过,国产手机在 3000 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份额还是有所提升的。Counterpoint 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vivo 夺得中高端(250~399 美元价位段)智能手机市场 28.2% 的份额,位居榜首;第二季度,vivo 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400 美元以上)的销量同比增长 91%,份额从 6% 提升至 13%,成为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的高端品牌。

虽然从整体看,国内手机厂商“冲高”挑战苹果仍存差距,但随着国内厂商的不懈努力,在未来高端市场,体验层面不断拉近与苹果的距离,应在情理之中,关键还是要看国内厂商对于创新的持续投入力度。

扎堆折叠屏“新赛道”,迎来“小高潮”

如前所述,今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态势,相较之下,折叠屏手机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逆势增长,并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研究机构 CINNO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 72.3 万部,同比大幅增长 114%,部分旗舰折叠屏手机更是炙手可热。市场调研机构 Omdia 则预计,到 2026 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6100 万部,2021 年至 2026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46.6%,届时折叠屏手机的渗透率将达到 3.6%。

实际上,不少手机厂商已将折叠屏手机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柔性屏和铰链等传统的技术难点上持续改进,同时也更加强调实用性的卖点,包括厚度、防水等,进一步朝可靠实用的方向发展。

从价格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各大品牌推出的折叠屏手机价格也呈现下探趋势,从此前的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 8000 元左右。而据 Canalys 的数据,全球折叠屏手机平均售价已经从 2019 年的 2000 美元以上,下降到 2021 年的 1500 美元左右。

时至年末,国内厂商又掀起了一波折叠屏的热潮。11 月,荣耀手机发布了新一代折叠屏荣耀 Magic Vs 系列,华为则推出了第二款竖向折叠屏手机 —— 华为 Pocket S;12 月 11 日,小米推出新配色的 MIX Fold 2 折叠屏;12 月 15 日,OPPO 发布了全新一代折叠屏旗舰 Find N2 系列,包括横向折叠旗舰 Find N2,以及竖向折叠产品 Find N2 Flip。

目前,除苹果之外,所有头部手机厂商均已入局折叠屏“赛道”。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共有 11 款折叠屏新机面市,平均起售价约 8907 元。与去年相比,折叠机平均起售价下降约两千元。尽管厂商在推动折叠机成本下降、轻薄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折叠机目前仍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大多数手机厂商认为需通过大规模量产,倒推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即通过做更好的产品,让更多的人获得良好体验并购买,进而降低成本。当然,至少要达到百万级销量才可以覆盖成本。

由此看来,虽然折叠屏手机成为市场的亮点,但在实际的营收和利润方面,对国内厂商依然未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不过,国内厂商扎堆折叠屏,短期内降低了成本,让市场和用户得以享受折叠屏带来的全新体验,这也不失为国内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之下的明智选择。

自研芯片与生态,差异化效果有待市场检验

2021 年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算是对底层能力“亮牌”的一年,而到 2022 年,新一代自研芯片开始轮番上场。

例如,在年末举办的 INNODAY 未来科技大会期间,OPPO 发布了第二款自研芯片 —— 马里亚纳 Y 旗舰蓝牙音频 SoC 芯片,显示出其团队已具备“计算 + 连接”的蓝牙 SoC 平台设计能力。而 OPPO 的第一代自研芯片是影像 NPU 马里亚纳 X,从演进路线看,是在走团队能力不断“拼图”的路线。

截至目前,OPPO 旗下的马里亚纳 X 芯片已商用于 Find X5 系列、Reno8 系列、Reno9 系列,出货超一千万颗。而年底发布的新款折叠屏 Find N2 系列同样搭载了该款芯片,并匹配哈苏影像能力。

相比之下,vivo 的自研芯片迭代较快,去年发布 V1 影像 ISP 芯片后,陆续迭代出 V1+、V2 两款芯片。目前,vivo 旗下多款迭代的 V 系列芯片,在率先商用于高端 X 系列之后,也开始导入到定价平行的子品牌 iQOO 旗舰机型中。比如近日发布的 iQOO 11 系列搭载了新款 V2 芯片,据称通过 19 种影像算法硬化、重塑芯片结构和 DLA 芯片加速器三大技术进行能力优化,V2 结合软件算法提升极夜场景效果等。

除了自研芯片外,国内手机厂商在生态方面也是不遗余力。

比如,OPPO 投入到跨终端生态系统建设中,在今年 8 月发布了自研的智慧跨端系统 —— 潘塔纳尔,该系统作为 OPPO 实现万物互融的软件基座,进一步拓展了 ColorOS 作为操作系统的智慧跨端能力。

据了解,潘塔纳尔系统通过端云协同的融合计算和泛在服务两大核心能力,打破设备、系统之间的限制,将不同设备真正连接起来。同时,凭借强大的多设备融合感知计算,更精准地判断和理解人的需求,使服务能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通过合适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触达用户,实现设备无界、服务直达的全新体验。

而小米以 MIUI 14 启动的“剃刀计划”,则是意欲打造“固件最小、占用内存最小、不可卸载应用最少”的超纯净系统。同时,MIUI 14 还采用全新光子引擎,给 Android 底层内核“动手术”,将系统能力开放给第三方应用,打造全链路流畅体验。此外,MIUI 14 还通过升级小米妙享和米家 App 两大互联中心,实现了多能力突破。

在笔者看来,自研芯片与发力生态固然可贵,但当几乎所有的国内厂商均以此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时,是否又会沦为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值得商榷。更为关键的是,市场能否因此买单还有待未来的检验。

尽管如此,这种竞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国内手机厂商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竞争让厂商之间从单纯的短期产品竞争,过渡到最核心的长期底层技术竞争,长此以往,对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将不无裨益。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