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超 60 万,中国集成电路还是很缺人

博而不精,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缺“大师”。

近年来,我国对集成电路学科建设愈高度重视,2020 年 12 月,经专家论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的提升,有利于形成一支较为全面、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有利于国家对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研究的资金“专款专用”,有利于为产业培养高素质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

在此情景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产业智库芯谋研究与安谋科技(Arm China)联合调研并撰写报告《2022 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求报告》,旨在为产业提供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关于人才问题的多角度参考,包括人才整体素质、人才待遇情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情况等,希望为产业人才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01.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占比逐年上升,人才需求更加突出

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0458.3 亿元,同比增长 18.2%,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 3 倍。集成电路产量达到 3594 亿块,同比增长 33.3%。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等领域发展趋势向好,企业实力稳定提高。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产业步入高速增长、经营改善、产品突破、环境优化的黄金时期,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 2014-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

▲ 2014—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

从产业链结构上看,2021 年集成电路设计业的销售规模为 4519 亿元,同比增长 19.6%,占产业链比重为 43.2%;晶圆制造业的销售规模为 3176.3 亿元,同比增长 24.1%,占产业链比重为 30.4%;封装测试业的销售规模为 2763 亿元,同比增长 10.1%,占产业链比重为 26.4%。

▲ 2021 年集成电路各环节产业链占比情况

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中知识密集度最高,占产业链比重最大的环节。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发布和其他一系列鼓励政策的颁布,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成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自 2015 年来,各地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成熟的设计企业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集成电路设计业产业链占比逐年上升,人才需求也更加突出。

▲ 2015-2021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销售额变化

从设计业企业数量来看,2021 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达 2810 家,比 2020 年的 2218 家多了 592 家,数量增长了 26.7%。

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传统设计企业聚集地外,无锡、杭州、西安、成都、南京、武汉、苏州、合肥、厦门、珠海等城市的设计企业数量都超过 100 家,后劲态势开始显现。

设计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外,企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2021 年设计企业人数超 1000 人的达到 32 家,比上年增加 3 家;人数为 500-1000 人的企业达 51 家,比上年增加 9 家;人员规模 100-500 人的企业达 376 家,比上年增加 91 家。

▲ 2015-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及增长率

从 2020-2021 年中国前十大设计企业销售额排名来看,紫光展锐、韦尔股份以及安世半导体增长显著,位列前三甲,格科微、兆易创新、汇顶科技等公司分列其后。

▲ 2020-2021 中国大陆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人才方面,总体上看,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从业人员增速提升,人才市场整体稳定,主动离职率呈下降态势,行业薪酬不断提升。

本专业毕业生就职比例在提升,相关专业毕业生转行到集成电路行业的比例也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不足。但行业人才需求仍然巨大,预计到 2023 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 78 万人,其中设计业从业人员需求将在 32 万人左右。

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着“引才”、“育才流才”、“留才”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员缺口巨大,并且涉及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基础技能性和行业领军型人才。企业之间的挖角现象普遍,导致人才流动频繁,主要集中在研发类、关键技术类以及高级管理类等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人才培养师资与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此外,我国激励制度不完善,对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科研人员活力不足。

02.2022 年集成电路从业人员,规模将达 63 万人

近三年来,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较为旺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20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达 54.1 万人,同比增长 5.7%。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业者跳槽意愿减弱。

进入 2022 年,行业薪资节节攀升,国内集成电路就业环境不断提高和完善,行业的流动率呈现下降态势,企业招聘到岗率有所提升,主动离职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计算机软件、通信等相关行业为本行业输送了一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缺口的压力。预计 2022 年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将达 63 万人。

从现有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分析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除了缺乏高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外,基础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都较为紧缺。

在产业链各环节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人员规模最为庞大。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规模达 22.1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10.72%,人均产值达 207.6 万元人民币,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 2018—2020 年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情况

在芯片设计应用方向上,消费电子类芯片占比市场总份额的 34.1%,是市场份额最大的领域,通信类、多媒体类、计算类以及汽车工业类芯片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 18.50%、14.00%、13.60%、5.5%。

▲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细分市场销售额分布情况

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现有人才岗位分布来看,设计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前端,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占比最高为 62.35%,其中大部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

▲ 集成电路设计现有从业人员岗位分布情况

集成电路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集成电路设计业尤甚。因此,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也最高。

总体上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现有从业人员呈年轻化、高学历特点。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89.74%,硕士及以上占比 43.24%。

▲ 集成电路设计业现有从业人员学历结构

从年龄结构来看,从业人员大多数集中在 26-35 岁区间,25 岁及以下从业人员数量比例增加,整体较为年轻。

▲ 集成电路设计现有从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就业环境不断完善,加之薪酬升高等因素,2020 年行业主动离职率下降至 11.42%,较上年降低 1.09%,但仍高于 5%-10% 的健康流动率。受芯片企业爆发式增长,从业人员需求暴涨以及行业高薪挖角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 2021 年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主动离职率与 2019 年基本持平达 10.63%。

▲ 2018—2020 年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主动离职率情况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2021 年观望机会打算跳槽的从业者占比 37.1%,有 60% 以上的从业人员选择不跳槽。在选择跳槽的人群中,有 95% 的从业者选择继续在半导体行业发展,而 5% 的人因个人深造等原因,选择转入到其它行业。

通过调研发现,集成电路设计从业人员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薪酬回报、激励机制、工作负荷、行业影响和工作地点及环境。调研样本中,58.50% 的从业者选择会关注薪酬回报。41.2% 的调查对象选择关注激励机制,有 33.1% 的被调研样本会关注工作负荷情况,19.90% 的人会关注所在行业的影响力,15.70% 的人则会考虑工作的地点和环境。

▲ 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求职意向关注点

在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融资环境下,2021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保持了高速增长。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2022 年科创板上市企业共有 53 家,其中,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占据 19 家,包括 2 家材料公司、2 家设备公司、15 家设计公司。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较为旺盛的人才需求,尤其是芯片设计业。

▲ 科创板已上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我国半导体行业整体薪酬持续增长,设计业岗位薪酬最高,研发类岗位涨幅最为突出。人才需求方面,北京、上海、深圳等人员需求和供给量较高,其中北京企业对人才的学历水平要求更高,基本要求从业者达硕士及以上学历。

2020-2021 年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需求前十大城市保持不变。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上海、成都和西安其次,其他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的城市集中在二线城市。

近年来芯片设计产业的飞速发展,让芯片设计岗位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据求职者最热赛道,模拟芯片设计、数字前端、数字验证、模拟版图设计、数字后端、射频芯片设计、芯片架构、芯片功能验证、CAD 以及可测试性设计(DFT),这十大岗位是目前求职者最为关注且投递量较高的岗位。

▲ 集成电路设计业 T0P10 热门岗位

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设计业职位迅速涌现且增量大于现有人才供给,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在排名前十的紧缺岗位中,排名前五位的芯片设计岗位分别是模拟芯片设计、数字前端、数字验证、数字后端和模拟版图设计,这几个岗位也延续了 2021 年的紧缺程度。

▲ 集成电路设计业 TOP 10 紧缺岗位

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国现有人才结构来看,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仍不足,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较少,从境外引入国际人才和团队是推动产业升级较为快速有效的方法。

由于受到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和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双重影响,2021 集成电路企业计划从境外引进人才数量和比例显著低于 2020 年,预计 2022 年与 2021 年基本持平。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虽然加大了对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20IMD 世界人才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在全球人才投资与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以及人才储备度方面排名第 40 位,相比于去年提升了 2 位,但仍处于 63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下游,其中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竞争力上也远低于美国、荷兰、德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法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熟高的国家和地区。

03.人才供给分析:本科学历占比近 6 成

虽然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和整体就业市场承压对集成电路行业景气度有所影响,但在集成电路行业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全社会对集成电路产业对关注度显著提高,政策与金融环境利好,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景气度持续优于平均水平。同时,计算机软件、通信等为本行业输送一定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供给不足的压力。

与全行业相比,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供需表现更好,2021 年一季度的招聘需求仍然保持同比增长 27.50%,二季度同比增速继续扩大。招聘需求同比增幅较大的岗位主要是一线生产工人及后勤人员等,求职人数也保持同比增长状态。求职者活跃度最高的前二城市为北京和上海。

较长时间以来集成电路行业尤其是毕业生方面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情况。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偏低、就业前景受限等成为导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集成电路设计业相关专业毕业生也可进入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因市场热度不同,这些就业方向的高薪和广阔前景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更大。

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以及福利待遇的切实提高,2016-2021 年示范性的毕业生人数保持增长,进入行业的人数也保持增长态势。

集成电路作为高科技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学历背景和知识储备。

从 2020-2021 年人才供给端的学历结构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供给端人才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占人才供给总量的 59.27%,比 2018-2019 年同期提高 6.97%,大专和硕士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 26.46% 和 0.89%。在本行业从业的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则占比较少,占人才供给总量的 3.38%。

整体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学历分布基本一致。

▲ 集成电路设计业人才供给学历分布情况

从学历来看,近三年求职者学历分布占比保持一致,本科及以上占比为 80%。从年龄来看,35 岁以下是投递最活跃的年龄层面,占求职者总量的 84% 左右,26-30 岁年龄段的求职者占比最高,约占 35%。

▲ 集成电路设计从业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校园招聘方面,应届生是集成电路人才供给的生力军,占总量的 14%;社招方面,具有 1-3 年、5-7 年和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较为活跃,而具有 1 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则相对较少。

集成电路是一门融合了 40 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从 2020-2021 年集成电路产业求职人才专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求职者最高,占人才供给总量的 12.75%,其次是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占比分别为 5.91% 和 5.72%。

同时,我国院校培养出了大量的电子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部分进入到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为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补给。

▲ 2020-2021 集成电路产业十大热门专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从我国院校专业设置来看,有多个学科和专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业相关。从我国主要省市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开设数量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江苏省从专科至博士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布局明显优于其它地区,其后依次是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和山东省。

▲ 中国大陆各省市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学科)开设数量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共有 870 万名高校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 21 万左右,约占毕业生总数的 2.30%,其中硕士及以上的占比为 6.03%,本科生的占比为 69.35%,大专及以下的占比约为 24.62%。

▲ 2020 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20 年在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有 2.75 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即有 13.77% 的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选择进入本行业从业,比 2019 年增长了 0.85%。对于未进入集成电路相关行业从业毕业生而言,有 26.53% 的毕业生进入互联网、计算机、通信、IT 等领域从业,其余流出人才占比为 59.70%。

总体来看,集成电路专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情况,这可能与专业知识匹配度不够、产业薪资吸引力不足、职业前景受限等原因有关。

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本科专业属于宽口径专业,在就业方面的选择范围较大,与其它行业相比,集成电路知识更新快、工作压力大,以及企业自身吸引力不显著等因素,导致大量的本科生流向其它行业。

薪资待遇问题可以说是影响所有人才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集成电路行业也不例外。本报告随机抽取了数十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 160 名调查对象,其中包括了大专及以下学历 16 人,本科学历 70 人,硕士学历 69 人以及博士以上学历 5 人。该随机样本结构也大致符合集成电路设计业目前的人才构成情况,即:本科及硕士学历人数占据整体从业人员 80% 以上的份额。

以下是该调研反映出的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薪资待遇情况。

在收集到的 160 份调查反馈中,年薪在 20 万以下的有 57 人。样本总数占比为 35.6%;年薪在 20 万〜40 万之间的有 60 人,样本总数占比为 37.5%;年薪在 40 万〜60 万之间的有 21 人,样本总数占比为 13.1%;年薪在 60 万〜80 万之间的有 9 人,样本占比为 5.6%;年薪在 80 万〜100 万之间的有 5 人,样本总数总比为 3.1%;年薪在 100 万以上的有 8 人,样本总数占比为 5%。

从以上样本数据中,可以大致窥见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平均薪资情况。

▲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平均薪资情况

在收集到的 160 份调查反馈中,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岗位分布的薪资待遇情况也有所体现。在该份样本中,研发类岗位人数为 89 人,生产制造类岗位人数为 13 人,市场销售及客户支持类岗位人数为 24 人,通用类岗位(财务、人事行政等)人数为 9 人,管理层类岗位为 2 人,其它类岗位人数为 23 人,薪资待遇按岗位的分布如下:

▲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岗位薪资情况

在研发类岗位中,年薪在 20 万以下的有 26 人,20 万〜40 万的有 34 人,40 万〜60 万的有 14 人,60 万〜80 万的有 7 人,80 万 700 万的有 1 人,100 万以上的有 7 人;在生产制造类岗位中,薪资按前述分布分别为 3 人、5 人、3 人、1 人、1 人和 0 人;在市场销售及客户支持类岗位中,为 5 人、13 人、3 人、0 人、2 人和 1 人;在通用类岗位中,为 3 人、4 人、0 人、1 人、1 人和 0 人;在管理层岗位中,只有在 20~40 万区间的 2 人;在其它类岗位中,则为 20 人、2 人、1 人、0 人、0 人和 0 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设计业岗位中,只有从事研发类岗位的人员薪资区间实现了样本可选区间的全覆盖,这也意味着研发类岗位的薪资情况会受到更多诸如从业时间、项目经验以及技能熟练度等因素的影响。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招聘研发类岗位员工时,开出的薪资条件应视应聘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而不应该将薪资固定在某一个区间内,以免错过合适的人才。

04.四大产业聚集区,人才分布情况与引进政策

我国主要有四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长三角地区、华南沿海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

2021 年设计业城市销售规模排名中,上海、北京、深圳继续把持前三位。杭州、无锡和南京位列其后,设计业销售规模均越过 300 亿元,西安、成都、武汉、珠海产业规模均超过 100 亿元,入围前十榜单。这十座城市的设计业产值规模之和达 4326.9 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 94.3%,但比 2020 年的 96.8% 降低了 2.5 个百分点。

从增速来看,国内设计业增速最高的十个城市分别是济南(193.9%)、天津(120.0%)、南京(107.0%)、广州(99.6%)、无锡(98.1%)、合肥(86.9% )、福州(76.4%)、杭州(72.5%)、北京(69.8%)、成都(66.0%)。

在全国 2810 家设计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 5000 万元的企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

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作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城市,2021 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 2500 亿元,同比增长 20%,位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四分之一。2020 年度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 2000 亿元,特别是芯片设计领域增长较快,增长率达到 30%,江苏省芯片设计能力明显提升。

浙江省携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过去在芯片设计业有着不错的成绩,其中杭州集聚了众多芯片设计企业,2019 年芯片设计业收入约 152.34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46%。安徽省以合肥为产业中心,依托下游面板、家电、汽车等应用领域的带动,加上丰沛的高校人才资源,吸引国内外优秀芯片设计企业、晶圆厂及封测厂的进驻,已逐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的全面的产业链布局。

在华南沿海地区,由于拥有大量的下游终端客户,深圳也成为全球半导体产品的集散地,多年来更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主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20 年深圳半导体产业销售额高达 1300 亿人民币,年成长率高达 18.32%,主要成长动力来自于芯片设计业。深圳也连续 7 年在芯片设计领域居全国领先位置。

除深圳外,近年来广东省其他城市也积极发展半导体产业。珠海是中国芯片设计前十大城市之一,在芯片设计业有较好集聚效应。广州过去虽有多家芯片设计企业,但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但随着当地晶圆厂项目的引进和扩建,对本地及省内中小规模的芯片设计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福建省自 2015 年开始大规模发展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厦门和泉州两地的发展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各产业链环节企业纷纷落地,带动 2020 年福建省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元,年增速超过双位数,在全中国的产业地位快速提升。

在京津环渤海地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高校及教育资源丰富,聚集了大批半导体产业相关人才,也造就了其芯片设计业的蓬勃发展,2021 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约 839 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二位,其在智能卡与金融 IC、新一代移动通信、CPU、数字电视、北斗应用等方面表现优异。

山东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过去以济南芯片设计业为核心,其作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在音视频解码芯片、安全存储控制芯片等领域具备较好基础。

在中西部地区,2020 年西安半导体产业销售额 1250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 47%, 其中设计企业超过 100 家,包括海思、中兴微电子、西安英特尔、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华芯半导体等近百家设计企业已颇具规模,规模达到 77.2 亿元,居全国第六位。根据统计,2019 年武汉半导体产业规模约 180 亿元人民币,增速 13%,芯片设计多以光通讯相关芯片为主。

四川省半导体产业主要聚集在成都,发展相当早,以郫都区、高新区、龙泉驿区、天府新区及双流区为重点区域,目前已聚集了一大批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及优秀企业,包括英特尔、华为、德州仪器、恩智浦、格芯等全球知名企业,其中振芯科技及精准时空分别在中国北斗芯片军用和民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华大九天、澜起科技、中国电科等大型央企入驻。重庆的设计企业包括:锐迪科、西南集成、中科芯亿达、伟特森电子、原璟科技、渝芯微等。

随着集成电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的地位被不断提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愈加重视当地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并在人才政策中突出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产业发展趋势不匹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自 2003 年起至今,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2020 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以推动各相关高校、企业的新工科建设改革工作,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2020 年 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 年)》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做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

2020 年 5 月,科技部等 9 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产权激励,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020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工业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计划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在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技能培训标杆企业,集聚一批培训服务机构和网络培训平台,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遴选推广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能培训经睑做法。

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了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并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以优化产业环节、促进产业发展。其中包括加强集成电路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2021 年 3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的“紧跟新技术、新职业发展变化,建立职业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加快职业标准开发工作”要求,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分类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人社厅面向社会持续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其中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

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才问题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在 2018—2021 年期间,合肥、成都、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出台了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屡次在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中提及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人才并希望通过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设施、对人才、企业进行补贴等措施汇聚人才。

其中合肥以《合肥市人才分类目录》为基础,突出个人能力和实绩,建立以从业经历、个人薪酬、企业规模等相关内容为参考指标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

成都的人才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给予高端人才奖励,形成人才吸引聚集效应:对年收入超过 20 万元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人员,按其个人实际贡献度给予 100% 奖励,并在相关人员落户、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南京江北新区的人才政策主要从人才引进、人才奖补、人才培训、人才生活配套的方式建设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奖励政策主要针对软件设计人员、集成电路设计人员、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人员,根据企业营收收入达到的金额从而奖励核心团队不同的金额。

广州市增城区的人才政策对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5000 万元、1 亿元、10 亿元且实现正增长的集成电路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10 个、20 个、30 个高管和产业高端人才奖励名额,奖励标准按人才本人地方经济贡献的 80%,每人每年最高 300 万元;

深圳的人才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项目。集成电路企业营业收入在 2020 年首次突破 1 亿元、3 亿元、5 亿元、10 亿元、20 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最高 100 万元、200 万元、300 万元、400 万元、5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企业核心团队总人数不超过 10 人,一般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领军型人才、关键岗位骨干人员等。奖励资金拨付到企业,由企业拨付到核心团队个人。

江苏省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出台了最多的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屡次在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中提及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人才并希望通过做好人才引进的配套设施、对人才、企业进行补贴等措施汇聚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江苏等省市的政策都不约而同地提及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更多地“育才”并通过简化流程和灵活标准来“引才”。

此外,广东省和河北省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还提到从临近的港澳地区以及北京引进人才助力省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是破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调研发现有 99% 以上的高校都迫切希望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协同育人,参与更多的产教融合项目。

芯东西认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人员缺口巨大,并且是产业链各环节都缺人,尤其是基础技能型和行业领军型人才。尽管国内部分企业已从海外引进了部分高层次人才,但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仍相去甚远。除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外,国内的产业发展环境、配套政策,以及股权激励机制、薪酬等情况也是领军和高端人才关注的要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东西 (ID:aichip001),作者:芯东西内参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