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典旁轴相机,尼康 S3

NIKON S3

今天我们讲讲尼康 S3 旁轴相机,在过去我只在各种各样尼康照相机的合集里聊过这台相机。这是一款古老的相机,更是一台能够让尼康公司在其停产许久后,将其复刻的相机。

让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 1958 年 3 月发售,生产到 1967 年 3 月的 S3 的基本背景,如果想了解尼康旁轴完整发展历史可以看一下《虽不及徕卡,亦可称经典 | 尼康 S 系列旁轴故事》这篇文章。

(图中为尼康旁轴巅峰,SP 相机)

尼康公司原本叫日本光学,在战前属于三菱财阀下的军用光学厂家,专门为日本海军提供测距仪,望远镜等等军用光学设备。

二战后,美国占领军解除日本武装力量,解散财阀,日本光学在资产重组后的 1946 开始开发民用小型相机。战前世界上的小型照相机主要是德国相机,而此时德国分裂,整个相机产业支离破碎,这推动失去传统业务的日本光学进入民用机市场。

日本光学花费 2 年时间,最终在 1947 年完成了对德国蔡司的 contax 旁轴相机的模仿,并且在 1948 年发售了 Nikon 相机,后来为了便于区分,这台相机被叫做 NIKON I 型。

虽然战后非常纷乱,但日本光学为了规避知识产权问题的风险,更改了 contax 卡口的对焦距离,尽管尼康旁轴系统的连零件样式都和 contax 一样,但两者镜头并不能通用。

之后的几年,日本光学不断完善他们的相机,到 1954 年的 S2,性能已经相对完善,配备了过片扳手,加入了一个带取景框的 1.0 倍率 ALBADA 式取景器。

然而,S2 依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快门盘依然是快门分离的两个盘。

到 1957 年,日本光学对 S2 进行了相当彻底的升级,尼康公司开发了两台相机,一台用于替换 S2 的,性能更先进更完整的 S3 和一台挑战徕卡 M3 相机的 SP。

在尼康公司的博物馆里,我们能够看到早期的 S3 原型机以及 SP,S3 相机的开发轨迹,两台相机是同时研发的,除了取景系统外,其他部分的零件都基本通用。当时尼康希望形成一条 SP,S3,S3M,S4 的高,中,半,普产品线,这是尼康自己说的。

为了凸显 SP 的地位,它在 1957 年 9 月率先发售,到了次年 1958 年的 3 月发布了 NIKON S3 相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主角。

尼康 S3 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旁轴相机,它还没有配备亮线框,不过 50 年代即使是福伦达旁轴也没有使用亮线框取景器。但是在 60 年代之后,亮线框取景器就非常普及了。

下面我们回到尼康 S3 相机上,首先这是一款外形非常出众的相机,它有一些模仿徕卡外形的痕迹,但仅仅痕迹而已,整体外观很不一样。

我选用了一台黑漆 S3 相机,是纪念 1964 年东京奥运会而制造的,其实绝大部分 S3 相机都是银色的,比如下面这台。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这台相机的基本性能。

尼康 S3 和 SP 一样,终于用上了单一快门盘,使用机械布制横走快门,速度 1-1000,配备 B 门和 T 门,快门全开速度 60。这个快门不是外包整体的,而是和系统融合在一起,手动装配零件的。

快门盘位置较高,适合直接转动使用。

快门盘上面有一个机械控制的指示盘,是控制闪光模式的。它机身的侧面和冷靴处各有一个闪光灯接口。

尼康相机可以使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闪光灯灯泡,在说明书里列出了能够使用的灯泡以及闪光范围。

尼康 S3 的快门上的快门颜色其实就是和这个闪光同步的盘对应的,红色是全开的 60,白色是慢门,每一档都是实速,绿色是快速快门,利用前后帘间距制造快速效果。

50 年代已经有电子闪光了,电子闪光只能用全开速度。但是大家注意看上图,那个年代也是有 FP 模式的,就是专门给这种相机使用的高速闪光灯泡。

使用不同的灯泡需要插在对的闪光位置,并且将这个转盘转到相应位置才能触发闪光。

对于我们现在使用而言,基本没什么影响,转到 FX 这档就能接闪光灯用了。但是一般用尼康 S3 这种相机,可能也不会用闪光灯。不过自从神牛那个复古造型闪光灯搞出来以后,在老相机上插这个灯一度比较流行。

过片和剩余胶卷数量集成在一起,过片盘上有 2 个窗口,上面显示拍了多少张,下面的窗口显示总数,有 20 和 36 两个选项。

另一个有趣的设计是倒片。大家注意它快门前面,有 A 和 R 两个字母,转到 R 就可以倒片了。而倒片的部件是带扳手的转盘,倒片比徕卡 M3,M2 那个扭要更快更舒服。

接下来是取景器。

尼康 S3 的取景器是经典的 ALBADA 式,光学结构简单,上面有 3 个涂线框,分辨代表 35mm,50mm 和 105mm 的取景范围。ALBDA 式取景器没有视差校正,所以每条框线上还有一些三角形的标记提示近距离的实际取景范围。SP 是亮线框设计,带有视差修正,所以它的框上就没有这种指示的三角。

下图就是取景器内的情况,注意那些三角。

由于使用的是 ALBADA 式取景器,它的黄斑光路没有强化,所以对比很低,看上去黄斑比较淡。这是这类取景器的通病,并不仅仅是 S3 老化造成的,复刻的 S3 黄斑也比较淡。

而且,S3 是等倍率取景器,倍率 1.0,使用 35mm 的框线非常不方便,那个框线太大了。

在尼康相机里,只有 S3 和 SP 有 35mm 线,而又只有 S3 把 35mm 线放在带对焦功能的主取景器里,SP 则是专门又设置了一个广角小取景器在主取景器边上。所以 SP 用 35mm 要一个框对焦,一个框取景,和老式相机一样,但 S3 可以一气呵成。

卡口上,尼康 S3 使用的是 contax 结构卡口,和徕卡推杆测距的方式完全不同。

这个卡口有内爪和外爪两个接口,内爪只能使用 50mm 镜头,而卡口上有一套景深标尺(黑底白字)是专门给 50mm 镜头使用的。其他镜头都是外爪,镜头上有自己的景深标尺。

它的机身上有一个转轮,也能控制对焦,转动时镜头也会转动。不过这个转轮不太顺滑,特别是使用外爪头时一般转不动。这个转轮的最大功能是防止镜头转动:因为这种镜头的光圈和对焦在一个筒上,你转光圈整个镜头都会动(一般镜头光圈和对焦分离,转光圈镜头不会动),所以另一个手指按住转盘,镜头就转不动了,这个时候才能调节光圈。

相机依然是老式的拆卸后盖,上卷是快速系统,上卷效率还可以。

此外,相机正面的扳手是定时功能。

1959 年尼康开发大 F 相机,之后转向单反,停止开发旁轴,并且在 1967 年停产 S3。S3 是尼康最后停产的旁轴相机。

但是到了 1999 年的世纪之交,尼康突然宣布重新限量生产 S3 旁轴,搭配新镀膜老设计的 50/1.4 SONNAR 结构镜头。

这款相机尽可能地复刻当年的相机,并且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微调,比如原本 20/36 的盘变成了 24/36,底部的感光度盘也更换成 ISO 形式。

最终从 2000 年 4 月开始接单的 S3 复刻版供不应求,到 2001 年一口气制造了 8000 套。

到了 2002 年 6 月,他们又推出了 2000 台黑色涂装的 S3。

银色 S3 套机价格 48 万日元,而黑色是 53 万日元。现在银色 S3 一套大概 1 万左右,黑色略贵一些要 2 万左右。银色比起当年原价已经跌了非常多,我几年前买进的时候,因为缺了一个遮光罩,8000 多块就买到了。

根据尼康自己的说法,这个项目早在 1994 年就开始了。当时生产 FM2,FM3A 等等手动相机的尼康水户工厂希望总部能够批准他们生产一款匹敌徕卡的旁轴。经过权衡,水户工厂从尼康公司总部拿来了当年 S3 相机的图纸,决定复刻这台相机,然而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破裂,项目不了了之。

到了 1998 年,尼康照相机部门联系水户工厂,认为复刻计划可行。这里有一个背景,由于经济衰退,90 年代日本二手相机市场爆火,价格低廉的老相机流行,掀起了老相机热。

在尼康总部的牵头下,尼康的光学部门也加入进来,最终在 1998 年 12 月由尼康总公司和 3 个具体部门组成特别团队,开始复刻 S3 相机,并且决定通过接单生产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原本预估价是 70 万-80 万日币一套(后来 SP 就这个价),后来定价大约控制在 50 万日币上下。

为了复刻这台机器,水户工厂甚至新进了一批机器。尼康 S3 一共有 816 个零件,为了在原料上接近原机,供应商越来越多,雪球也越滚越大,一些零件也外包了出去。

复刻工作遇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许多零部件不达标。尽管尼康公司一直在生产 FM2 单反相机,但他们已经太久没有生产过测距式旁轴相机了。S3 的复刻里废品率奇高无比,但尼康即使在顶盖 50% 不合格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制造。

此外,虽然制造出了完全一样的零件,可是图纸是当年的修理图纸,并没有把每个零件的装配都列上去,只能找还活着的技工来指导。

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最终尼康完成了 30 名员工一个月装配 500 台,从 2000 年 6 月开始出货,到 2001 年初大约完成了 8000 套。

现在二手市场上尼康 S3 无论是老版本还是 2000 年复刻版本都不难看到。它体积小巧,外观出众,操作也不算麻烦。

但是 S3 的缺点还是相当明显,比如对焦行程太长,黄斑太淡等等,相比徕卡 M3,M2,大部分 S3 没有经过很好的保养,故障重重。而且国内几乎没有人能保养这个相机,很多能保养徕卡的师傅也不愿意保养 S3 或者 SP,在日本还是能找到一些人保养的。

至于 2000 年复刻版,这是一个大全套,包括一枚 50/1.4 的镜头,一个遮光罩,一个复古镜头盖和一个皮套。它一旦装上皮套以后反而非常不方便,因为皮套是用螺丝连接在机身上的,如果是裸机,它从手感上要比徕卡 M 相机小一点(实际差不多大),操作也不错。

但是 2000 年复刻版价格太贵,已经可以买一些徕卡 M 相机了,性价比不高,一般只有发烧友才会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胶卷迷俱乐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