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队攻克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两个世界性难题

2023-03-19 16:58IT之家 - 汪淼
感谢IT之家网友 比室友睡的早 的线索投递!

IT之家 3 月 19 日消息,据北京大学电子学院 3 月 14 日消息,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难题,保证高性能高安全的同时,极大降低未来激光雷达系统体积、复杂度、功耗和成本。

据介绍,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日益普及,确保行驶舒适安全的激光雷达作为其核心器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性能、小体积、低成本、低功耗、高安全的激光雷达是未来厂商竞相追逐的方向。

研究团队通过集成微腔光梳的调制不稳定状态产生天然的多通道随机调制信号,其信号混沌带宽可超过 7GHz,且光梳的调制不稳定态在 18GHz 的失谐范围内展现出了良好的鲁棒性,能够应对外部泵浦光源的频率抖动。同时,材料的高非线性系数使产生的调制不稳定光梳的阈值功率相比其他材料平台低 1—2 个数量级,能够与片上 DFB 激光器共集成。

▲ 集成并行混沌激光雷达系统架构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搭建了并行激光雷达演示系统并对实物目标进行了高精度三维成像,验证了 10 通道规模的单像素成像,证明了各通道间良好的正交隔离性。此外,研究团队还对接收信号在不同信号干扰混叠下的抗噪功率抑制比进行了测试,实测可得在 3dB 阈值判据和 12.5μm 积分时间下,单路信号的功率动态范围接近 60dB,对调频连续波信号的抗噪功率抑制比接近 30dB,对自身随机调制信号的抗噪功率抑制比可达 22dB,展现出了良好的有源抗干扰能力。上述结果有望推动下一代高性能抗干扰激光雷达的变革

IT之家查询获悉,该团队的研究成果 “Breaking the temporal and frequency congestion of LiDAR by parallel chaos” 发表在 2023 年 3 月 13 日的《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

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北大电子学院博雅博士后陈睿轩、舒浩文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沈碧涛和常林研究员。王兴军、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 John E. Bowers 教授和常林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合作者还包括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谢卫强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北大电子学院博士后廖文超、博士研究生陶子涵。该工作由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单位完成。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