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迎春」不是迎春,却也迎春
- 村里拾花
2023-04-01 13:53
提到迎春花,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提到野迎春,或许会有所疑问,这是野生的迎春花吗?
既然我这么问那答案肯定不是了。尽管野迎春的名字中带“野”,但它和迎春花并不是野生和栽培的关系。它们俩是木樨科素馨属两个不同的物种,属于近亲关系。真正的迎春花有野生的,而野迎春也有人工栽培的。
野迎春,跟野菊一样,实在是一个容易让人迷惑的名字。听起来就不由得让人怀疑这大概是俗名吧,毕竟用“野”太过随便。
然而,野迎春确确实实是它的中文学名。作为素馨属的植物之一,那些个听起来更显文雅,更具科学性的“云南素馨”、“云南黄素馨”反而成了它的别名。或许,这一切都败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迎春”二字的喜爱吧,毕竟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纳福”了。
作为我国常见的早春花卉,野迎春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几乎与迎春花相同。各种湖边、河畔、绿化带等,都总有它的身影存在。不同的是,它俩这对亲戚,因为对气候条件的选择不同,造成了分布区域的不同。
如果在网上搜一搜迎春花,其实出来的至少有一半都是野迎春。只不过虽然野迎春和迎春花长得相似,但还是有许多细节可以区分二者的。
如果乍一眼看野迎春,会发现它有 6-8 枚“花瓣”,但其实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瓣,而是花冠裂片。真正的花瓣应该是彼此分离的,而不是像它那样,在基部合生在一起。
沿着这些花冠裂片往下的部分,是野迎春的花冠筒。再往下,则是花冠筒底下的绿色部分,称之为花萼,花萼也有花萼裂片。
野迎春和迎春的细微区别,就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
首先是花冠裂片。从正面看,野迎春的花冠裂片通常为 6-8 枚,表现得非常舒展。这些裂片几乎都长于花冠管,至少也是近等长,彼此间相互重叠,看上去就像复瓣的花朵。而从侧面看,整朵花就像一只漏斗。特别是在花蕾阶段,野迎春上半部饱满,像充了气的气球,马上要崩开一般。
至于迎春花,它的花冠裂片仅为 5-6 枚,开得也略微含蓄。花冠裂片较不开展,通常短于花冠管,且绝对单瓣,整朵花看起来类似于高脚杯。而在花蕾阶段,迎春花不如野迎春饱满,反而瘦小很多。
其次是花萼裂片。野迎春的花萼裂片 5-8 枚,呈小叶状的披针形。迎春花的花萼裂片 5-6 枚,为更细而短的窄披针形。
也就是说,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看来,直径在 2-4.5 厘米之间的野迎春长得都要比直径在 2-2.5 之间的迎春花更“野”。对了,除此之外,野迎春的花心常常带有橘色的斑纹,而迎春则整个花冠浑然一色,均呈淡黄。
当然,如果不从微观角度看,从宏观的视界也能大致分得清。一是地域分布,二是生长习性。
从地域分布上看,野迎春一般生长在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所以又名南迎春,而迎春花一般生长在北方。从生长习性上看,野迎春为常绿灌木,开花时与叶同在,且四季常青。迎春花则先花后叶,叶子在冬季来临前便脱落干净了,其种加词 nudiflorum 意为“裸花的”,即表明这一特性。
除此之外,从个人感觉来看的话,野迎春的黄是一种十分明亮且耀眼的金黄,即便在满是绿叶的枝条上开放,远远望去同样明晃晃的,这与略显淡黄的迎春花有所不同。相比起来,迎春花金腰带这个别名,给野迎春会更加名副其实。
把这二者作对比了那么久,除了是同属的亲缘种之外,其实《中国植物志》上还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根据细胞学的研究,有可能迎春花是野迎春的北方衍生种。”那就难怪了。
最后,野迎春和迎春花一样,都成了我国各地的报春使者。或许很多人对野迎春,都一直误称为迎春花,但抛开事实不谈,管他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村里拾花 (ID:cunlishihua),作者:WingJyunGu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