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饮暴食者的脑回路同吸毒者类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F 中文 (ID:kexuejiaodian),作者:SF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总有各种声音告诉我们关于减肥的“真相”。比如,有人说,不要熬夜,熬夜会促进食欲,增加体重;有研究发现,人成年之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不会改变了,减肥无非是脂肪细胞大小的变化,太难了;还有人认为,“化悲痛为食欲”是减肥的大敌,要保持个好心情。那到底孰是孰非呢?

文 | 梅林

对于“胖从口入”这种说法,大家基本已经达成共识。要想减肥,首先就要管住嘴,一定不能暴饮暴食。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暴饮暴食是因为嘴馋,见到美食完全没了自我控制力。但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暴饮暴食却跟我们的脑子有关。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传递神经信号。MCH 就是一种神经递质,同觉醒、食欲、新陈代谢等活动有关系。与 MCH 相关的脑回路能调节动物食欲方面的冲动行为。(图片来源:pixabay.com)

研究发现,在负面情绪下,对于高热量食物,暴饮暴食者会有更高的食欲和愉悦度。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能影响食欲,而情绪正是神经活动的外在体现。2019 年,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激活产生黑色素浓缩激素(MCH)的神经元的特殊途径能提升冲动行为出现的概率,但对因热量需求或食用美食的欲望而出现的正常进食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动物产生冲动行为受脑回路调节。暴饮暴食正是一种冲动行为,受脑回路的调节。

不过,这项研究是在大鼠身上完成的,那人呢?

暴饮暴食者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科学家发现,暴饮暴食者的脑回路同吸毒者、强迫症患者的脑回路类似。2023 年 3 月 29 日,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招募了多位当地女性志愿者。科学家按照《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标准,判定这些志愿者是否有暴饮暴食的心理障碍,再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她们的大脑活动。科学家发现,暴饮暴食者的感觉运动丘脑和运动皮层之间的联系较强,而她们的感觉运动丘脑和前扣带皮层之间的联系较弱。在吸毒者和强迫症患者的大脑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是一张人脑的磁共振成像图。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部分是感觉运动丘脑所在的大脑区域,感觉运动丘脑与习惯的形成有关;绿色箭头所指的部分是运动皮层所在的位置,运动皮层参与身体运动的决策;黄色区域是前扣带皮层,参与情绪调节和习惯形成。(图片来源:Geoff B Hall)

如何“治愈”暴饮暴食?

既然科学家已经发现,暴饮暴食的神经科学原理。那基于这项研究,又该如何“治愈”暴饮暴食?

基于上面的研究,科学家已经可以确定,暴饮暴食不是由正常的生理需求驱动的,比如为了缓解饥饿而进食,而是一种极端的习惯性行为。就像吸毒和强迫症一样,无论是否达到行为的目的,都会持续不断地重复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暴饮暴食不受个人控制。

同吸毒成瘾和强迫症类似,暴饮暴食者并不是饥饿,而是为了吃而吃,这种行为他们无法控制。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治疗。(图片来源:pexels.com)

有了这样的认知,科学家就更容易对症下药。我们已经知道,暴饮暴食者的大脑中有独特的脑回路。那么,科学家指出,如果针对感觉运动丘脑,采取一些“治疗”手段,可能会“治愈”暴饮暴食。比如,通过药物,提高大脑的多巴胺水平就有疗效。因为有研究发现,感觉运动丘脑中的多巴胺越少,暴饮暴食的现象就越常见。

当然,目前针对暴饮暴食者脑回路的研究还不完善。这项研究只针对女性,研究对象不够全面。而且,科学家现在只是发现了脑回路对暴饮暴食的影响,至于如何影响的,科学家还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

  •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i0318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