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 作品混入央美毕业展,真假难辨

AI 把艺术家逼到悬崖边?

正经学艺术的央美毕业生们好像没在怕的。

今年的央美毕业展上,有些嗅觉敏锐的应届生没等 AI 抢饭碗,就先下手为强,直接喊 AI 当助手,参与到今年自己的毕业作品制作流程中。

且这类作品数量比前两年更甚,主要集中在 AI 绘画;用的 AI 工具也更新,诸如 Stable Diffusion 之类 —— 前几年的毕业展现场,出现过极个别作品让 GAN 参与设计 / 制作流程。

有趣的是,比起“用 AI 做艺术类毕业设计不就是偷懒吗”的零散声音,更多的人因毕业展上的 AIGC 作品慕名而来,特地打卡。

讨论度最高的 AIGC 相关毕业作品之一,当属《提词商店-Prompt lmagine Store》

《提词商店》的定位是一款设计工具,它整合设计相关的词汇,用来帮助设计师进行准确的设计语言表达。

根据上手体验,《题词商店》有点类似设计师专用版的 Midjourney。

只需要输入想要生成的主体,然后再在风格、视角、材料、光线、情感等门类中一通瞎选,就可以生成图片。

比如喂进去马一龙等提示词,就能生成如下所示:

现场可打印生成的图片,还是带 prompt 的黑白版 —— 据观察,一天大约有 150 多名参展者会在《题词商店》前驻足和互动。

图源作者金宝

在和作者金宝的交谈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毕业作品本身是想构建一种设计师想象力化身的交易服务模式。

依托当下 AI 技术发展的背景,文字(prompt)成为了设计想象力的载体,作为一名设计师,如何准确地描述设计需求成为了设计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设计的边界可能不是技术高低,而是想象力的边界。

AI 绘画成“主材料”

无独有偶,在研究生毕业展和本科生毕业展现场,还能捕捉到不少别的利用 AI 生成的图画。

譬如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研究生马志的毕业设计《1001 页》,就由 1001 张 Stable Diffusion 生成的图像搭建了个帐篷般的巨大圆锥体。

据他本人所说,使用 SD 是因为它的使用方式更灵活,喂几张图就可以定向一个风格。

具体而言,马志从头到尾只采用了一句 prompt:从第一笔涂鸦到第 1001 页,在 AI 编织的画布上涂抹人类之手,共舞灿烂传说

利用这句 prompt,每次生成 20 张新图,在新图基础上进行随心所欲的涂鸦,再喂给 SD 进行风格化训练,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用时 2 个月,最终生成 1001 张。

涂鸦前后对比图

用 AI 参与毕业作品,会不会受到导师的拒绝?

“其实还好,我们算是比较开放的。”马志向量子位解答了这个疑惑,“完成作品时我考虑更多的是‘艺术别被技术夺舍’。”

他表示,不因 AIGC 浪潮的扑面而来陷入被动,并且还能深层挖掘 SD、Midjourney 的媒介属性,“就是好的”。

异曲同工将 AI 绘画作品作为毕业设计主体的还有系统设计系本科生黎超群的《AI·I》,1000 张 AI 创作的毕业设计占据了那面墙上的大部分面积。

作者把它搭建的 AI 工作流(即 AI・I)定义为一个“帮助人建立多模态的发散性思维平台”。

仔细观察能发现,黎超群的中主要涉及两个场景,一个关于组织,一个关于个人。

据他介绍,他收集了很多美术馆、开源数据库的作品信息,包括名称、图片、设计说明等,最后根据设计的需要还额外标注了几个方面。

在进行数据聚类时,背后调用了 GPT-2;生成图片时,则调用了 Stabble Diffusion 的 API。

被 AIGC 点缀

上面提到的毕业作品,大多可以归类为央美毕业生们以自己的想法为主,探索 AI 在艺术领域的上限。

而现场的另一些作品,AIGC 诞生的作品只是整个设计中占比极小的一部分。

比如视觉传达专业本科生毕业作品《小径分叉的花园》,“将回忆中的色彩元素进行结构”,最终呈现了一个粉色堆砌的作品展位。

展位上有两本粉色遍布的图片册,有一页引起了注意 —— 那是一幅由 AI 生成的生长血管的苹果 —— 作者表示,这是她内心记忆花园的一隅。

另一个有 AI 参与的展台则有关🍊。

(因为简介中 AI 相关的介绍并不显眼,量子位前后路过几次,险些没注意到《南橘北枳》有 AIGC 元素)。

墙上挂着的诸多图片,表面贴着橘色为主,由 AI 生成的图片;揭开表层,底下则是同一个主题(即同一句 prompt),人类所拍摄的图片。

为了方便理解,用其中一张图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作者王悦嘉拍摄了一张大橘睡觉的照片,为这张摄影作品取名为“一片卷曲的橘皮”。

再将这个名字作为 prompt 输入,得到 AI 理解的“一片卷曲的橘皮”,而后把 AI 生成的图片覆盖在小猫睡觉照片之上。

如此一来,参观者就能直接感知到人类视角和 AI 视角对同一句话理解的不同

《一片卷曲的橘皮》

《一只红通通的橘子》

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无关占比高低,央美毕业展现场有 AIGC 参与的作品,作者本人的创作与 AI 的生成能力交织,难辨主客,但总体而言,艺术成分要高于技术

也就是说,毕业生们和 AI 一起完成了比较肉身的“人机协同”,无论是 GPT 还是 Stable Diffusion,都被视为完成作品的工具、流程甚至是材料。

但与专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侧重点不同。

设计领域更注重系统的框架、对艺术边界的探索和突破,对准确度的注重程度不及计算机学科。

包括一些毕业生自己也表达:“如果 AI 参与的毕业设计作品要真正落地,还需要 AI 等专业的人来做。”

One More Thing

这里额外提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毕业作品,叫做《欧帕兹 2023》

作品展位上挂着一个个套装,里面都是欧帕兹影像修复事务所接手的破损底片,和修复后的打印出的高清照片。

图源作者孙溥键小红书

作品简介上这样写道:

30 年前,有一个照片修复公司欧帕兹,哪怕照片底片破损或者发霉,也能够根据底片仅有的信息和对照片的口头描述,将底片修复如初

拥有这样“穿越”级别技术的欧帕兹从不将技术对外公开,至今是未解之谜。

But!!

在展位背景板最右下角,有一行比广告片中“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还要小的字 ——

欧帕兹其实并不存在,照片中的人也不存在。

Bingo~

“伪档案形式”“一个不存在的公司”是作者包裹在这件作品外部的糖衣。

如果没有细心发现这行小字,大概看展的朋友们以后想起,还会惊诧于 30 年前欧帕兹公司的超前性技术吧(狗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衡宇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