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还是模糊美?运河中国影像大展之失焦感思考
- 玩点摄影
2023-07-22 17:40
最近大家应该有关注到“运河中国影像大展”的相关新闻,其中几幅入围作品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据作者说是想要表现“模糊美”,反正至少完成了三分之二吧,模糊是没问题的。或者添加这样一个标题能更有深度一些:《出门忘戴眼镜之我的 1000 度近视 + 散光》。
因失焦、抖动而得到的照片有时候确实可以产生一种朦胧感和模糊美,不过也需要结合场景、主题以合适的方式来展现,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失焦来拍出意境与美感。
失焦,就是在拍摄时整个画面或者是画面中的主体处在景深外,从而呈现出的模糊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对焦“不准确”所形成的画面模糊形态。
可以是部分失焦,也可以是全部画面失焦。
既然画面都模糊了,拍出来的照片岂不是废了?能好看吗?
失误形成的失焦可能不好看,不过如果我们在拍摄时刻意失焦,塑造出氛围感,也能让照片有不错的效果,因为失焦感也有自己独特的感觉:
1. 朦胧感
失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画面模糊,线条不明显、颜色晕开,这就有点像雾天和雨天,虽然画面不够清晰,但是有一种特殊的朦朦胧胧的感觉,像是梦境。
如果我们想要拍摄朦胧感主题,可以试着利用失焦塑造这种感觉。
2. 明确画面主次
当画面中元素比较多时,主次分明、主体明确是很重要的,一般我们会将重要的元素拍清晰,而将次要的或无关的元素虚化,不过其实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失焦来突出某种元素的存在。
如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城市场景中,我们利用大光圈将镜头前的人物虚化,使其处于失焦状态,而将背后的人群、高楼大厦拍摄清晰,这样在看照片时我们反而会更容易注意到虚化的人物,因为虚实对比也会让我们注意到与周围存在区别的元素,并且失焦的人物还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种渺小无助的感觉,进而突出照片主题。
3. 塑造氛围感
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氛围感,如虚化的灯光、烛光等,很适合表现慵懒、随意的情绪感氛围。
我们在看电影时,也经常会观察到这种镜头:某个场景由模糊失焦状态到清晰或者由清晰到模糊,这就是一种情绪氛围的塑造。
如何利用好失焦,拍出有质感的照片呢?这里为大家推荐几种适合拍摄的主题:
1. 夜晚灯光
夜晚灯光处于失焦状态下会表现为一个个光斑,如果灯光密集且色彩多样的话,就会显得很浪漫,日落后的蓝调时刻很适合拍摄这种氛围感失焦照片,配合人像也能拍出情绪感照片。
2. 雨天、雾天
雨天、雾天自带朦胧感,如果我们想要强化这种氛围,可以结合失焦进行拍摄,我们可以聚焦某个有趣小物体,让场景的大部分处于虚化状态,这样可以很好地强化朦胧的氛围。
3. 风光人像
通常在拍摄风光人像时我们都会倾向于将人物拍清晰,或者将人物与风景都拍清晰,而如果我们想要追求一种人物渺小或者孤寂的氛围,可以试着将人物虚化,让其处于失焦状态,而将背景的风景拍清晰,这样拍出的照片也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
特别是在光线比较弱的傍晚、清晨、阴雨天气,这样拍出的照片很有浪漫的感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玩点摄影 (ID:wakexiao),作者:AGER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