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颠覆数学研究!陶哲轩借 AI 破解数学猜想,形式化成功惊呆数学圈

【新智元导读】历时三周,陶哲轩成功地用 AI 工具完成了形式化多项式 Freiman-Ruzsa 猜想证明过程的工作。他再次呼吁数学研究者学会正确利用 AI 工具,网友惊呼:以后的数学论文不需要人类可读了?

用 AI 工具辅助研究数学的项目,再一次被陶哲轩跑通!

三周前,他曾发布一篇博文,记录下自己使用 Blueprint 在 Lean4 中形式化多项式 Freiman-Ruzsa 猜想的证明过程。

就在昨天,他激动宣布:将多项式 Freiman-Ruzsa 猜想的证明形式化的 Lean4 项目,在三周后取得了成功!

现在,依赖关系图已经完全被绿色所覆盖,Lean 编译器也报告说,这个猜想完全遵循标准公理。

陶哲轩表示,在整个团队中,自己贡献的代码大概只有 5%。这个结果很鼓舞人心,因为这意味着数学家即使不具备 Lean 编程技能,也能领导 Lean 的形式化项目。

他发现,项目中在数学上最有趣的部分,形式化起来比较容易,而技术上看起来最显而易见的步骤,却最耗时。

而使用 Blueprint 将项目分解成难度小到中等的部分,效果很好,这就让大量并行工作成为可能。

这样,许多贡献者就可以处理特定的子任务,而无需理解整个证明过程,甚至可以完全不了解相关的数学领域知识。

就在几分钟前,Lean 成功证明了 PFR 猜想,且没有留下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后文将会提到的「sorry」)。这意味着,这个项目的所有主要目标,都已经圆满完成。

与此同时,他在三周前也就是 11 月 18 日的那篇博客也被网友翻出,引发热议。

果然,AI 加持数学研究颠覆力量的后劲,得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让人们认识到。

而只有在最前线的研究者,才能在第一时间切实感觉到这种巨大力量的冲击和震撼。

陶哲轩呼吁:数学家们一定要学会用 AI 了

有网友向陶哲轩提问:这是否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证明是人类不可理解,但机器可解决的?

陶哲轩表示,恰恰相反,如果证明的形式化变得更加主流,并且更多地得到 AI 辅助,那完全有可能创建出既人类可读、又能被机器阅读的证明。

PFR 证明的 blueprint 就证明了这一点 —— 既人类可读,每个证明步骤还带有形式化的理由,还能得到一个依赖关系图,来可视化整个论证的全局结构。

当然,陶哲轩也提醒道,不要把「计算机辅助证明」和「不能提供理解 / 偶然成立的证明」搞混了。

比如对于有限单群分类的超过 10000 页的证明,几乎百分百是由人工生成的,但一个由计算机协助处理的替代证明,在某些方面看更令人满意。

跟网友经过几轮讨论后,陶哲轩做出以下总结 ——

Blueprint 本身就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看作一种 Lean 的伪代码。

许多数学家都应该将写作风格从标准数学英语 / LaTex,转换为 Blueprint / LaTex。

网友:以后研究都不需要「人类可读」,AI 懂就行了

网友表示,陶哲轩对于各种研究工具随意掌握的程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可怕。

我在研究生阶段对数学的尝试,就就好像一个穴居人本来在摇晃一辆普通的独轮车,忽然眼前出现了一辆直升机,上面的人向我伸出手,告诉我来试试看,一点也不可怕。

自从听说四色定理以来,我一直很清楚,形式化是数学的未来。但我没有预料到的是,陶哲轩如此从容不迫,形式化才刚刚获得牵引力,他就能用 AI 完成几乎所有的数学写作。

形式化,是指从基本公理和规则中真正推导出证明中的每个陈述。而陶哲轩在这篇博文里,把需要死记硬背的劳动都抽象出来,交给了机器。

他的工作表明,形式化才刚刚开始在主流数学中受到关注。

已经有人开始畅想:很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大多数证明只是在 Lean 或类似系统中完成,再也没有人需要费心写一篇「人类可读」的论文了。

数学,将变成一种编程!

一位数学硕士表示,现在自己的研究步骤有三步 ——

1.理解自己想证明的东西,通过阅读或者与人交谈;

2.用纸笔绘制出包含要点的草图;

3.将校样输入到 LaTeX 中,让自己要交的作业变得人类可读。

是的,如果我们只是要训练或微调 AI 来产生答案,然后编写一个循环来反馈,直到编译器正确输出,那我们自己并不需要真的理解。

用这种方法,我们还能生成更多的训练示例,可以手动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做上注释。而训练,可以提高初始答案的准确性。

PFR 猜想的形式化过程

以下是陶哲轩发在博客上的形式化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挑战一下。

11 月,陶哲轩与 Yael Dillies 和 Bhavik Mehta 启动了一个合作项目,目的是利用 Lean4 对自己之前关于 Freiman-Ruzsa(PFR)猜想的预印本论文进行形式化。

项目虽然启动不到一周,但进展相当顺利,大部分文件都被形式化了。

这个项目得益于 Patrick Massot 的 Blueprint 工具,这个工具让团队能够编写与 Lean 形式化紧密相关的、人类可读的证明「蓝图」。

在 Blueprint 中,有一个陶哲轩特别喜欢的功能,那就是自动生成的依赖图。它可以提供形式化进度的大致快照。截至当时,依赖图的样子如下:

在依赖图的图例中,不同的气泡(表示引理)和矩形(表示定义)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

简单来说,绿色的气泡或矩形表示那些已经被完全形式化的引理或定义,而蓝色的则指那些已准备好进行形式化的引理或定义(这意味着它们的陈述已经形式化,但证明还没有,同时所有相关的前置引理和证明也是如此)。

而陶哲轩团队的目标,就是将所有通向「pfr」气泡的底部气泡,都变成绿色。

点击依赖图底部的「pfr」气泡时,可以看到以下内容:

图中,Blueprint 显示出一种人类可读的 PFR 语句形式,还附带了这个语句的人类可读证明,该证明依赖于项目中的其他语句:

注意,「pfr」气泡是白色的,但有一个绿色边框,这意味着 PFR 的陈述已经在 Lean 中正式化,然而证明并没有。

证明本身还没有准备好被形式化,是因为一些先决条件(特别是「entropy-pfr」Theorem 6.16)甚至还没有形式化的陈述。

单击依赖关系图中 PFR 陈述下方的 Lean 链接,就可以进入相应的 Lean 文档:

这就是 Lean 中的典型定理的样子。在冒号之前有许多假设,例如:

G 是一个属于顺序 2 的有限初等阿贝尔群 (这就是团队选择形式化有限场向量空间的方式);A 是 G 的非空子集;A+A 的基数<K 倍 A 的基数。

冒号后边的陈述是结论:A 可以以 c+H 的和的形式包含在 G 的子群 H 中,以及在最多 2K12 的基数的集合 c 中。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定理似乎缺少一两个细节,例如,它没有明确断言 H 是一个子群。

这是因为「pretty printing」模式抑制了定理陈述中的一些信息,只要单击「来源」链接,就可以看到了。

可以看到,H 需要具有 G 加法子群的类型。

该定理底部有一个明显的「sorry」,这意味着尚未为该定理提供证明,但最终意图当然是用实际证明,来代替这个「sorry」。

填补这个「sorry」现在还很难做到,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更简单的任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中间引理「ruzsa-nonneg」,它出现在证明中:

该表达式 d【X;Y】指的是 X 和 Y 之间的熵 Ruzsa 距离,它是一个实数。

气泡是蓝色的,带有绿色边框,这意味着陈述已经形式化,证明也准备好形式化了。

Blueprint 依赖关系图表明,这个引理可以从前面的一个引理中推导出来,称为「ruzsa-diff」:

「uzsa-diff」也是蓝色的,边框是绿色的,所以它与「ruzsa-nonneg」具有相同的当前状态:陈述是形式化的,证明也准备好形式化了,但证明还没有用 Lean 编写。其中,H【X】是 X 的香农熵。

通过观察 Lemma 3.11 和 Lemma 3.13,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H [X] - H [Y]| 显然是非负的。

因此,即使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证明 Lemma 3.11,但假设 Lemma 3.11 成立,并补全 Lemma 3.13 的证明,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Lemma 3.11 的形式化如下:(「sorry」表示 Lemma 目前还没有证明)

同时,Lemma 3.13 的形式化为:

现在,我们要试着把后一个「sorry」填上。

在 PFR github 仓库的本地副本中,陶哲轩用编辑器(Visual Studio Code,扩展名为 lean4)打开了相关的 Lean 文件,并导航到「rdist_nonneg」的「sorry」处。

随附的「Lean 信息视图」就会显示 Lean 证明的当前状态:

在底部,可以看到我们需要证明的目标。

接下来,在证明这个说法时,需要运用一系列「战术」来改变目标和 / 或假设。

第一步是加入应用 Lemma 3.11 所需的因子 2。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目标(和两个「sorry」):一个是证明 0≤2d [X;Y] 等价于 0≤d [X;Y];另一个是证明 0≤2d [X;Y]。

在填上第一个「sorry」之后的状态如下(删去了一些无关的假设):

这里可以使用一种非常方便的「linarith」策略,它能解决任何可以通过现有假设的线性运算得出的目标:

成功之后可以看到,状态报告显示这个分支已经没有需要证明的目标了。所以,我们继续剩下的「sorry」,也就是证明 0≤2d [X;Y]:

在这里,我们将尝试引用 Lemma 3.11。为此,陶哲轩添加了几行代码:

于是,我们又有了两个子目标,一个是证明约束

(可以称之为「h」),另一个是就从 h 推导出前一个目标 0≤2d [X;Y]。

对于第一个目标,需要调用正在编码 Lemma 3.11 的「diff_ent_le_rdist」引理。

其中一种方法是尝试使用「exact? 」策略,它会自动搜索,看目标是否可以立即从现有的引理中推导出来:

于是,陶哲轩点击了建议的代码(系统会自动将其粘贴到正确的位置)。结果成功了,只留下最后的「sorry」:

这里,陶哲轩通用使用了「exact?」策略,并按照它的建议建立匹配了边界

在补全最后一个「sorry」时,陶哲轩再一次尝试了「exact?」,想知道如何把 h 和 h' 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结果成功了!

可以看到,所有的下划线都消失了。也就是说,Lean 已将其视为有效证明。

通过省略几个中间步骤,我们可以将这个证明压缩得相当紧凑:

现在证明完成了!

我们最后得到的,基本就是一个「单线证明」,考虑到 Lemma 3.11 和 Lemma 3.13 是如此接近,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后,陶哲轩将所有内容推送回 Github 主版本库。

Blueprint 的重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半小时),依赖关系图现在以绿色显示 「ruzsa-nonneg」:

因此可以说,PFR 的形式化更接近完成了。

不过,虽然「ruzsa-nonneg」现在被涂成绿色,但还没有这个结果的完整证据,因为它所依赖的引理「ruzsa-diff」不是绿色的。

从这一点上看,证明仍然是局部完成的。

陶哲轩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前身结果也能被证明,那时,就可以说 PFR 猜想的结果,得到了完全的证明。

参考资料: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528582

  • https://terrytao.wordpress.com/2023/11/18/formalizing-the-proof-of-pfr-in-lean4-using-blueprint-a-short-tou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 (ID:AI_era)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