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后期的几个认知误区

自数码相机普及以来,关于后期的争论就没停止过,有关争论主要分为三大派:

传统派:无后期才是真正的摄影,否则就是视觉设计,脱离了摄影本意;

中间派:后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过度改变照片原貌,还是没有问题的;

激进派:只要能让照片更好看,后期怎么操作都可,不进行虚假创作即可。

以上三者的观点都有道理,且摄影本身就是一种主观性创作,没有固定标准。

然而在一系列的争论中,也产生出了不少关于后期的认知误区:

1. 后期就是对照片完全的颠覆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后期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摄影过程的一部分,是一个可以弥补拍摄失误、放大照片本身优点、进一步表现拍摄者思考的过程,称其为对照片完全的颠覆过于夸张了。

有些特定的摄影题材对照片的原貌要求比较高,如纪实摄影等,而在风光、人像、产品等领域,适度的后期则是可以被接受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相机提供 RAW 格式也是为了方便后期,增加后期宽容度,因此后期可以看做是摄影的一部分,当然不是必备的一部分。

至于怎样的后期才是适度的后期,在多大程度上对照片进行修改才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专业赛事的标准。

2. 后期编辑比前期拍摄更重要

有过几年摄影经验的人都知道,摄影后期挺重要,但是前期拍摄更重要。

关于摄影的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不能将其拆开孤立地去看,这两者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相互关联的完整过程,即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应围绕着照片主题,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前期拍摄的顺利进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期的工作量,提高后期的上限,因此相对来说,前期更为重要

3. 后期工作越多,照片质量越高

我们之前举过一个例子,将摄影后期比作是化妆,显然,妆越浓不一定越好看,自然清新、符合自身的特点的、若有若无浑然天成的妆容更为高级。

后期就是如此,能让人一眼看出明显后期痕迹的照片,难以给人舒适自然的感觉,反而有些时候会让人感到生硬、用力过度。

后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照片特点、突出主旨,过多的后期可能会增强视觉冲击力,但如果痕迹过重、与照片本质不符合,便是画蛇添足。

综上,后期不是必备的,也不应该完全主导摄影,而是弥补不足、展现个人风格的手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玩点摄影 (ID:wakexiao),作者:AGER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