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取得固态电池大突破,力争 2026 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批量化生产
IT之家 4 月 11 日消息,IT之家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官方公众号获悉,该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为实现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固态电池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开创性的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中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下一代最受关注的二次电池体系。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可媲美液态电解质的电导率(超过 10-2 S cm-1),适宜的电化学窗口,高温下(60℃)不氧化、低温下不凝固等优势,使得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性能,是电动汽车电源的最佳选择,世界众多车企纷纷投入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并发布了量产计划。
据悉,上述研究团队制备的多层叠片软包电池循环 300 次,容量几乎不衰减,性能还在继续测试中。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 2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型生产线落地筹备工作,并与上下游产业方合作,加速技术的研发和验证过程,力争 2026 年率先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批量化生产。
目前,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已建成公斤级硫化物电解质批量制备中试线一条,能够实现公斤级稳定制备;搭建了全固态电池小试制备线,研制的高电压、长寿命软包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常温 0.5C 倍率下循环 1000 次循环,容量保持 92%,电池仍在继续测试中(丰田公司设定标准 1500 次循环,容量保持 80%),4C 倍率下放电能力。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