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物理理解
- 万象经验
2024-04-28 12:35
很多人都看过种植作物的温室,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阳光照射到温室的玻璃或透明薄膜时,大部分光会穿透照到温室内部。然后这些光会被吸收,并重新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红外线。我们看不到这种红外线,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因为它会让我们感觉很温暖。但是,玻璃会捕获红外,阻止能量向外散射,从而使温室变暖。
我们的地球也如温室,大气层就像玻璃一样,对来自太阳的大部分光是透明的:一些光被高层大气吸收,一些被反射,但是大部分光可以照射到地球表面。这使得地表开始升温,而地表又发出重新辐射红外线。但红外光并不容易穿过大气层,因为空气中的一些分子会吸收它。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就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更多红外辐射被吸收,从而使地球变暖。
事实上,温室效应并不那么简单,这次我们添加一些物理知识,使我们对温室效应的理解更加完整。阳光包含许多不同的频率,频率与光子的能量成正比,所以频率越高意味着能量越高。频率与光的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意味着能量越低。
如果将能量绘制为其频率的函数,则可以得到所谓的光谱,下图就是所谓的太阳光谱。但这个光谱的形状并不是特定于太阳的,任何恒定温度下物体的光谱都有像这样的形状。温度越高,频谱向更高频率移动的越多,发射的能量越高;温度越低,发射的能量越少,这就是普朗克定律。如果你知道温度,那么普朗克定律会告诉你发射什么频率的光,以及总共发射多少能量。
如果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它就会被吸收并重新发射。正如我们刚刚所说的,辐射光谱取决于温度。但地球的温度是多少?地球从太阳获得一定量的能量,地球的温度就会升高,直到发射的能量与来自太阳的能量相同。当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相同时,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并且不会进一步变化,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阳光的量计算行星表面的温度。
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它的表面温度将是-18 摄氏度。幸运的是,地球确实有大气层,可以让我们保持温暖,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某些频率的光照射到分子时,分子会产生共振,这将光能转化为分子的运动,即热能。但大多数空气分子不会因红外线而振动,氮气和氧气占地球大气的 99%,但它们都不会因红外线而共振。
另一方面,当光照射到温室气体时,它们会产生振动,然后这些振动的分子会撞到其他空气分子,这样就会在空气中分配能量。而这些分子也会再次发出红外线,将其传播到整个大气层。地球上最相关的温室气体是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就是它们使地球变暖。
地球大气中含有温室气体,那么地表发出的红外辐射就会被它们吸收,这会加热空气并再次发出一些辐射,因此红外辐射会从地表缓慢地穿过大气层。如果到越来越高的地方,空气会越来越稀薄。即使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单位体积的温室气体总量仍然会下降。最终温室气体变得很少,红外辐射可以逃逸到外太空。这意味着离开我们星球的大部分红外辐射并不是来自它的表面,它来自距地表以上几公里的高度。
这就是温室效应的真正作用原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阻止了来自地表的红外辐射直接进入太空。相反,进入太空的红外辐射来自高层大气。来自高层大气的辐射必须平衡来自太阳的能量流入。因为大气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地球表面的温度必须比没有温室气体时高得多。
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就是这些温室气体在所有波长上吸收红外线的效果并不相同,它们只吸收红外光谱的某些部分的光。通过研究这些气体的吸收谱,科学家发现在 0.8~15μm 的波长范围内有吸收红外线较弱的波段,这些波段被称为大气窗口。
红外大气窗口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红外探测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波段内,大气对红外辐射的传输特性较好,使得物体的红外辐射能够被探测设备所识别。这对于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天文观测以及军事侦察等领域都至关重要。此外,还有科学家研究一些特殊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大气窗口直接向外太空辐射热量,使材料的冷却得到加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万象经验 (ID:UR4351),作者:Eugene Wang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