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太“空”太“直白”,试试这几个主体构建技巧

有时候一个不错的场景,拍出的照片却不尽如人意,显得非常的空、索然无味,这就很有可能是缺少主体

一个合适的主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张照片瞬间“活”起来,产生互动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画面有效构建合适的主体呢?

1. 构图

一般来说,主体在画面中应该是比较显眼的,那么在构图时我们就可以将主体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对于简洁风格的画面来说,我们可以将主体放在中心或者三分线上;

对于更复杂的画面来说,我们可以用引导线去指引视线,凸显主体的存在感。

除了位置,在构图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主体的大小比例,如果主体占比较大,那么我们可以将主体身上更重要的部分,如手、眼睛等放在视觉中心;

如果主体较小,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对比,如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强化存在感。

2. 关注人

不论是风光还是人文题材,人都适合作为画面中的主体,如果我们找不到合适的主体,可以多关注一下场景中的人,将其纳入到画面中。

我们还可以多关注一下人的活动,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等都是有很强的文化属性的,这些元素经常能给画面更深刻的含义;除此之外,一些与人相关的元素,如人物的影子、人物吐出的烟等也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动,也很适合作为主体元素出现在画面中。

3. 对比

能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感的元素也非常适合作为画面的主体,在对比之下,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寓意都会更为深刻:

色彩对比既能增强观赏性,也能借色彩背后的文化含义强化照片思想;

光影对比非常适合凸显主体,构建极简风格;

大小对比也是经常会使用到的方法,小主体可以强化环境的广阔感,也能增加照片的趣味;

虚实对比能增强画面立体感,也能反映出拍摄者的侧重点,很适合多主体、复杂场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玩点摄影 (ID:wakexiao),作者:AGER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