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正式揭牌成立
12 月 13 日,由 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举行。
嘉宾合影
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院长、教授杜小勇在大会上致辞,他强调,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旨在推动学生主导、学科交叉、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机制。杜小勇表示,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成立,对明理书院本硕博学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创新,也是明理书院的一次高光时刻。在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里,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科研主动意识和科学创新精神,校内外导师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此举将为书院本硕博学生搭建一个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段的学习学术共同体,加强本硕博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科研创新训练,加强学生对不同学科相关联知识的学习、理解、应用、创新。此外,杜小勇还提到,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将积极连接一流外部技术和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循环发展,为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杜小勇致辞
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 Fellow 陈海波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是用户体验和安全隐私的基础;也是关键基础设施行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底座。OpenHarmony 作为自主创新和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已经赢得了广泛支持,成功打破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二元格局。自开源以来,OpenHarmony 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开源操作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产业。陈海波对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创新理念表示高度赞赏,并强调应以学生为主导,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他提倡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将科技、人文与艺术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独特优势,为 OpenHarmony 的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陈海波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学生社团负责人纪智元出席大会,并详细阐述了俱乐部的建设思路及未来规划。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规模最大的学术型学生社团, 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目前汇聚了 300 余名成员, 成员覆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关村校区和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核心目标明确:一方面,面向 OpenHarmony 社区解决技术难题,推动开发进程,并在此过程中培育人才;另一方面,面向学校,提供坚实的人才培养与学术训练支持,连接专家学者和企业资源,助力学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精心构建了五个部门,通过学生兴趣驱动、项目主导、难度分级的方式,系统化地进行学生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同时立足人大特色的学科优势和人文社科数据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有温度的技术研发。
纪智元汇报技术俱乐部规划
会中,杜小勇和陈海波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成立揭牌。随后,陈海波和柴云鹏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进行授牌仪式。
揭牌仪式
授牌仪式
陈海波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题为《产学研协同的操作系统研究与 OpenHarmony 实践》的技术报告。陈海波强调,智能操作系统如今已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关键行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交通、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国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从产业视角来看,操作系统不仅是技术的核心,更是生态构建的关键。从主机时代到万物智联的新时代,操作系统始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正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也为在座的同学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万物智联时代设备多样化带来碎片化问题,需要元 OS 架构创新;AI 技术让操作系统越来越智能,正在从面向操作走向面向用户意图;使用体验场景化,多设备智慧协同成常态;摩尔定律放缓,需通过软件、算法、架构协同来提升性能;开源成为新范式,提升开发效率,缩短上线时间,突破创新边界,值得同学们着重关注。
《产学研协同的操作系统研究与 OpenHarmony 实践》技术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校内导师张超出席活动并为大家带来 eTrip 活动介绍。eTrip 是 Early Training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 的缩写,目前该活动主要从大一开始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大特色。在信息学院和明理书院创新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下由 RUC 计算机协会和明理创新实验室 AI4Edu 学生创新团队共同推出的知是学术社区首个社区平台 eTrip 正式上线。eTrip 活动旨在搭建本科教育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不同主题的未来科研问题,实现了全流程的学生科研管理,发题、领题、解题、交题等均在 eTrip 线上社区进行,同学老师还能在 eTrip 线上社区开展交流讨论。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eTrip 设计了初级、中级、高级题目,初级题目主要是单人训练,中级题目强调组队合作,高级题目则旨在攻克顶尖难题。eTrip 活动今后会发布校内外的各类题目,提供智慧学习服务,打造学术沟通和学术资源平台,为书院、学院、学校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多方面支持。
张超做 eTrip 活动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主任柴云鹏在成立仪式最后发言。柴云鹏介绍,eTrip 活动标志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要变革,旨在应对人工智能及科技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柴云鹏指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OpenHarmony 开源项目、科研项目、科技交流活动,以及各类比赛和竞赛等实践活动,已成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eTrip 活动通过搭建一个规范化的平台,将校内外科研资源转化为对本科生直接友好的科研融入训练和分级评价体系。这一平台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的科技创新知识,还通过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各项活动,以及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科研训练场景化、效果化、实用化,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柴云鹏做总结发言
本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庄乐言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院长杜小勇,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陈海波,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主任柴云鹏,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安志伟,中国人民大学明理书院副院长许王莉,中国人民大学理工处副处长杜忠朝,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副书记钟雪丹,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黄伟,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贾宁,OpenHarmony 工作委员会委员郑森文,智能数据管理 TSG 负责人王肇国,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刘果,北京科技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主任田澍,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副主任吴晓然,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副主任黄建军,北京理工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导师温皓渊,北京邮电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导师邓小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代表陈岱杭及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共 80 余人参加大会。
现场合照
庄乐言主持仪式
当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 OpenHarmony 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主任刘果为中国人民大学及北京周边高校 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的成员带来 OpenHarmony 社区的深入介绍。他不仅剖析了 OpenHarmony 的技术特性,还深入介绍 OpenHarmony 社区在孵化项目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以及国际化拓展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并详细指导了学生们如何参与 OpenHarmony 社区。OpenHarmony 编程语言 TSG 代表刘俊杰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简要回顾了仓颉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强调了其高效、安全、易维护的显著特点。通过对比主流编程语言,刘俊杰展示了仓颉在执行效率、资源占用以及并发处理等方面的卓越性能。他还为大家推荐了一系列开发资源,并分享了仓颉社区与第三方库的建设成果,表明仓颉生态已经初步形成规模。
刘果、刘俊杰做技术报告
OpenHarmony 是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Atom Foundation)孵化及运营的开源项目,目标是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基于开源的方式, 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OpenHarmony 开源三年多来,社区快速成长,有 70 多家共建单位、8100 多名共建者参与贡献,贡献代码 1.1 亿多行。截至目前,在 OpenHarmony 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领导下,OpenHarmony 社区已经与国内超过 30 家头部高校联合成立了“OpenHarmony 技术俱乐部或开发者协会”,通过吸引师生参与技术研究,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 OpenHarmony 的技术发展和社区繁荣。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