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光芯片可靠性低,铜导线仍是当前 AI 芯片首选

2025-03-20 11:36IT之家 - 故渊

IT之家 3 月 20 日消息,路透社昨日(3 月 1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 GTC 2025 大会上,表示尽管共封装光学能显著提升 AI 芯片能效,但因当前可靠性不足,暂不会用于旗舰 GPU 芯片,铜导线仍是当前首选。

IT之家注:共封装光学(Co-packaged Optics,简称 CPO)是一种光电混合技术,通过 2.5D 或 3D 封装,将光模块(如硅光芯片)直接与交换芯片或计算芯片封装在同一基板或封装体内,缩短光电信号传输距离。

黄仁勋强调,当前光芯片技术的可靠性“比铜导线低几个数量级”,短期内无法取代铜导线。铜缆在可靠性上“远超”现有光子连接,直接用光子连接 GPU“不值得”。黄仁勋表示:“我们仍在优化组合,但铜缆仍是当前最佳选择。”

不过英伟达已悄然布局,通过投资光芯片初创公司 Ayar Labs 布局未来。

Ayar Labs 的硅光子技术以光传输数据,带宽密度提升 1000 倍,功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英伟达计划在 2025 年底推出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芯片中,有限整合光互联技术,目标提升三倍能效。

黄仁勋指出,未来两年全球 AI 基建投资可能达数百亿美元,但当前技术难以支撑指数级算力需求。Ayar Labs CEO Mark Wade 称,光子技术是突破功耗瓶颈的唯一路径,但量产可靠性与成本问题需到 2028 年后解决。

而另一方面,IBM 则加速推进光互联方案,最新推出集成聚合物光学波导(PWG)的光模块,带宽提升 80 倍,能耗降低五分之一,并表示 GPU 闲置时间从 3 个月缩短至 3 周,单次训练节省的电力可满足 5000 户美国家庭全年用电。

IBM 的共封装光学模块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分享成功

        长按关注IT之家公众号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查看更多原创好文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