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发布百川智能两周年全员信:强调专注医学方向并减少多余动作
IT之家 4 月 10 日消息,今日,百川智能创始人兼 CEO 王小川在公司成立两周年之际发布全员信。王小川回顾了过去两年百川智能的成就与不足,并再次强调公司当前面向医疗领域的技术愿景和业务方向,及其“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路径。
王小川表示,公司接下来将在百小应、AI 儿科、AI 全科和精准医疗四个方面发展应用和服务。“接下来我们需要围绕上述方向专注聚焦,减少多余的动作,深度思考,坚定不摇摆;需要减小组织的复杂度,更扁平、更少层级,让百川的信息和决策更通畅。”
今年 3 月曾有消息称,王小川成立的 AI 独角兽“百川智能”To B 团队发生了以下变动:
2025 年 3 月 3 日,主要负责金融行业 To B 业务的 B 端组被裁撤,员工均在当天签署离职协议;
2025 年 2 月 19 日,归属于百川智能 To B 业务团队的 PE 团队(提示词工程团队),调至统管算法团队的产研组。
IT之家查询公开资料获悉,百川智能是由前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在 2023 年 4 月创立的国内第一批 AI 大模型公司,其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谷歌、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科技公司的 AI 人才。
同月,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小儿方健康共同发布了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 ——“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不仅覆盖了儿童常见病与疑难病症的立体化知识体系,具备强大的儿科临床推理能力,还首创了儿科“循证模式”,能像专业儿科医生一样整合最佳医学证据,为患儿制定科学、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
今天是 4 月 10 日。两年前的今天,因为相信语言 AI 的突破意味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成立百川智能,成为首批参与通用人工智能研发的中国公司。感谢各位同仁在这两年间先后加入了百川,一起见证并推动这个伟大的时代。
两年来,通用人工智能疾风暴雨般蓬勃发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每当大众质疑智能是否遭遇瓶颈的时候,更大的一个突破便破茧而出。不论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创业公司、还是百川和个人,此时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的远见,更需要对方向的坚守和信念的坚持。
百川这两年做对做成了不少事情。
首先,我们对技术突破与产业方向的预见,都开始被一一证实。技术方面,我认为语言是智能的中轴,语言 AI 的突破代表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再有判断强化学习带来的慢思考,是第二次范式突破。这两点已经成为现实。我更预判“Coding”将带来第三次也是终极的范式突破。产业方面,我坚信医疗健康是智能时代最大的应用之一,提出了“医疗的中轴是医生”并实践造 AI 医生。
前两年行业质疑认为医疗 AI 没有这么快到来,2025 年大洋彼岸美国的投资热潮已经涌向医疗 AI。就在上个月,比尔盖茨预测 AI 将取代医生,Bloomberg 更预测苹果将于 2026 年推出 AI 健康教练替代真人医生。
其次,我们研发工作与产业落地也可圈可点。2023 年开源的 Baichuan 1、Baichuan 2 被广泛使用,据统计当年国内半数备案模型基于百川基座。2024 年布局 AI 全科、AI 儿科和数字标识物,与 Luca、小儿方建立资本连接,与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研究智能全科医生评测体系和服务标准,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5 年初发布医疗增强推理模型 Baichuan-M1,AI 全科医生在海淀区试点,和北儿联合发布“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AI 儿科医生在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岗。
我们的工作中也有若干不足。
首先,两年的长途奔袭,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从通用基础模型,到医学增强的推理模型,到百小应和 AI 医生应用,再到过早进入商业化,极大增加了组织的复杂度。
其次,虽然 2024 年中战略会已经明确了聚焦医疗,但没有足够透传在医疗上的决心和路径要求,没有让每个团队在医疗价值创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进而部分团队工作目标出现了摇摆和偏差。
借两年庆之机,对百川的每一位同事讲解我们的愿景和业务方向。
2023 年 4 月 10 日,在成立百川当天的官宣中我写道,“我已开启新的远征:立志往后二十年,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大众健康做出一点贡献,核心路径是构建生命健康数学模型,并已经付诸行动。ChatGPT 的出现,也将成为新远征的重要助力。”
如是,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是百川的使命。百川的“百”谐音“bio”,这是第一天就立下的志向。
医学发展的瓶颈是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真实数据;医疗行业的瓶颈是优质的医生的培养和供给。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在这两个方向破题。大模型智能体能提供无限的 AI 医生供给,与真人医生协作实现“双医模式”,让每个医生都有 AI 医助,每位患者都拥有专属的 AI 医生,并长期陪伴记录个体数据。
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更具体的路径是“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造医生:选择受众面最大、最紧缺的医生方向全科、儿科;改路径:通过无限供给的 AI 医生服务强基层的国策和分级诊疗,并发展数字生物标志物拓展诊疗场景到家庭场景,实现 hospital@home和digital companion;促医学:在这些服务中产生的数据,将助力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突破性发展,并与基础医学会师建立生命模型,最终走向个体化精准医疗。
医疗事业不同于互联网的需求驱动、产研配合。很幸运的是,我们在 2024 年底前组建了高水平的医学部,能指导和支持百川医疗模型的研发工作,推动与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合作。目前北京十三家国家医学中心,有七家已经和百川建立了联系。
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在四个方面发展应用和服务。
百小应:医学增强的大模型,通过医学推理和循证医学的注入,提供真实、权威的回答和引用,实现“MDT in One”,成为医院、医生临床与科研的强大助理。
AI 儿科:与北京儿童医院联合研发高水平的儿科大模型服务医生,并针对儿科医生严重缺乏的问题“打造 100 万儿科医生”赋能基层,以及直接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健康建议。
AI 全科:助力强基层的建设和分级诊疗,并成为国民的 AI 家庭医生,在精准医疗的加持下,实现早筛早诊和健康管理。
精准医疗:依托 Luca 的积累和突破,为不同的疾病研发数字生物标志物和数字伴随服务,提升 AI 儿科与 AI 全科的诊疗能力,并与药企、保险形成解决方案。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不论是技术进展还是应用方向,都充满了非共识。AI 医疗更是一片处女地,学术界、产业界都在进行探索,我们已经走在最前沿的无人区。把理想照进现实,把不确定的变成确定,这才是真正的创业。两年时间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 DeepSeek 的开源(ps. 向 DeepSeek 致敬!)。然而百川的使命没有变化,并且更可及了。两周年之际,我们需要重申创业的初心,重整创业的组织,重塑创业的文化。
接下来我们需要围绕上述方向专注聚焦,减少多余的动作,深度思考,坚定不摇摆;需要减小组织的复杂度,更扁平、更少层级,让百川的信息和决策更通畅;需要理想主义的浸润,相信百川的理想,相信解决问题和价值创造的意义。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比互联网时代更伟大。不仅人类文明迈向了新的高度,每个个体也因为 AI 的加持变得更强大,更能找到“我是谁”。为生命建模型,为人类造医生,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使命,感谢参与这个过程的同事、支持和帮助百川的行业伙伴和股东。我相信这个事业能够带给我们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双丰收,并且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印记。
百川智能 CEO 王小川
2025.4.10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