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大灾害隐患主动防治,我国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用上了航天技术

2025-05-12 09:59IT之家 - 浩渺

IT之家 5 月 12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是第 17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目前,我国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报道称,目前,我国已经有 10 多颗遥感卫星应用于重大自然灾害的防控,包括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从 2020 年至今,自然资源部门开始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识别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4.6 万多处。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葛大庆介绍,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这些省份,一些大型隐患的识别正确率达到 80%。对于那些地面调查工作难以到达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卫星识别出风险源以后,通过航空无人机的低空观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的精细程度,再结合地面的调查,就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我国可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IT之家从报道获悉,近年来,我国还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北斗滑坡监测仪、泥位计等传感器,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控。北斗滑坡监测仪对地表形变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目前,全国有 27 个省份建设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覆盖了 7 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一大波评论正在路上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