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首度“飞向星际”,维也纳交响乐团将为旅行者 1 号演奏圆舞曲
IT之家 5 月 26 日消息,据外媒 New Atlas 今日报道,5 月 31 日,一场或许堪称史上最特别的音乐会将迎来一位“嘉宾”—— 正在深空中飞行的旅行者 1 号。为了纪念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 200 周年,欧洲航天局将把其名作《蓝色多瑙河》的现场演奏实况,传送给这艘由 NASA 发射的探测器。
1968 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拍摄《2001 太空漫游》时,原本请作曲家亚历克斯・诺斯谱写原创配乐,但他在剪辑期间先用几段古典音乐代替。没想到这些“临时代替”效果更出色,于是他索性保留了这些音乐。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蓝色多瑙河》,它搭配了泛美太空穿梭机对接太空站的画面,被誉为“太空芭蕾”。这首曲子大受欢迎,电影原声也登上了多个音乐榜单,甚至被称为“太空的非官方国歌”。
然而在 1977 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射时,《蓝色多瑙河》却未能入选随行的“金唱片”。这张唱片是 NASA 为潜在外星文明准备的“地球名片”,但在选曲时,主办方既强调多元,又坚持某种理想主义,结果反倒漏掉了这首本应象征宇宙与艺术融合的名作。
维也纳旅游局、欧洲航天局和维也纳交响乐团希望“补上这一课”,将这支圆舞曲向深空中的旅行者 1 号发送,展开一次星际演出。
演出定于太平洋时间 5 月 31 日 13:30(IT之家注:北京时间 6 月 1 日 04:30),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举行,由彼得・波佩尔卡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现场将演奏多首乐曲,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蓝色多瑙河》,演奏内容将实时传送至位于西班牙的 ESA 深空天线 DSA 2,并发往距离地球约 248.76 亿公里的旅行者 1 号,预计 23 小时 3 分钟后抵达。
技术上,传输采用深空通信的常用频段 X 波段。虽然信号能精准射向旅行者 1 号,但因其机载天线技术年代久远、接收能力有限,加之星际噪音干扰严重,几乎不可能接收到完整音乐,也不会有回应。
这束信号将继续前行,朝着 17 光年外的恒星 AC+79 3888 前进。
据维也纳旅游局介绍,这次活动不仅是为施特劳斯庆生,也同时庆祝 ESA 成立 50 周年、深空天线 DSA 2 启用 20 周年、深空通信网络 Estrack 成立 50 周年、维也纳交响乐团成立 125 周年,并配合“圆舞曲之王,音乐之后”的主题年。根据其说法,施特劳斯是王,维也纳是后。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