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地球已越过第一个气候临界点:大量珊瑚礁将永久消失,海平面不可逆上升数米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第 30 届世界气候大会将于 2025 年 11 月 10 日在巴西贝伦召开,国际科学家团队于 10 月 13 日发布《2025 全球临界点报告》,称部分极地冰盖或已突破临界点,其持续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不可逆地上升数米。
据称,地球气候系统中约有二十多个可能存在“临界点”的子系统,而第一个被突破的正是热带珊瑚礁。目前,全球变暖已达到约 1.4°C,超过了珊瑚礁约 1.2°C 的热临界阈值。
科学家指出,即使在极不现实的情况下将升温稳定在 1.5°C,热带珊瑚礁仍有极高概率崩溃。除非全球气温回落至工业化前高出 1°C 以内,否则许多珊瑚礁将永久消失。
来自法兰克福森肯贝格研究所及歌德大学关键计算研究中心的计算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尼科・温德林(Nico Wunderling)表示:
当气候系统越过临界点后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威胁。一个系统的崩溃甚至可能触发或加速其他系统的崩溃。这种风险在全球升温超过 1.5°C 后显著增加。
亚马孙雨林与大西洋环流面临风险
科学家们在报告中还列举了其他潜在临界点,包括:
亚马孙雨林:在 1.5–2°C 升温区间内,气候变暖与局部森林砍伐可能导致雨林向稀树草原转化,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格陵兰与西南极冰盖:一旦融化趋势锁定,可能引发数米的海平面上升。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洋流系统可能在低于 2°C 升温时崩溃,造成西北欧冬季大幅降温、扰乱全球季风系统,并削弱农业产量。
全球科学家联合呼吁跨系统应对
本次报告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教授蒂姆・伦顿(Tim Lenton)担任协调主笔,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 100 余位科学家参与编撰。
伦顿指出,过去 20 年间,气候科学界才逐渐认识到“气候临界点”的重要性。该报告被视为评估地球系统与人类社会“负面与正面临界点”风险及机遇的重要文件。
报告亦强调“积极临界点”潜力
IT之家注意到,除了警示外,这份报告也提出“正面临界点”概念,指社会在达到某个阈值后可能出现自我强化的积极转变:
能源转型:在全球多数地区,可再生能源已比化石燃料更具成本优势;电动车正快速取代燃油车,这一趋势可能同样具有“自我加速”特征。
政策推动:政府推动气候友好技术,如可持续供暖系统和绿色货运,可触发系统性变革。
社会传播效应:少数群体的环保行为(如改变出行方式)可能通过“社会感染”机制扩散至多数人群,促使社会整体转型。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