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安慰剂效应:哗众取宠还是确有其实?

2016-11-07 22:26网易科技(晗冰)0评

据国外媒体报道,迄今为止,安慰剂效应依旧是整个医学界最令人困惑的奥秘之一。一个完全没有任何药效的糖丸或是生理盐水却可以导致患者症状的减轻或是消退,而且这种情况的改善完全是可测量的,如同使用药物一样有效。这种情况很难解释,以至于有些人会怀疑其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最近的新研究表明,安慰剂效应有着其特定的生理学基础,其主要作用于被称之为额中回的大脑区域。该研究表明,有一些人被称之为“安慰剂反应者”,其在有意或无意服用安慰剂后,不仅是心理上,生理上也会感觉自己变得更好。

该研究由芝加哥西北大学的Marwan Baliki以及Vania Apkarian合作完成,其研究对象包含了少数患有膝关节关节炎的慢性疼痛病患者。该研究主要基于真实患者的反应,与以往那些基于健康志愿者的安慰剂反应研究有所不同。在以往的试验中,主要是在一些健康的志愿者身上进行疼痛诱导实验,从而了解安慰剂给这些健康志愿者带来的感觉。

Baliki采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对使用安慰剂的患者大脑进行了实时观察。其发现,与对安慰剂没有反应的人相比,安慰剂反应者的额中回区域被“点亮”了。用Baliki自己的话说,安慰剂反应患者的大脑该区域“显现出更高的功能连通性”。

其结论是,这个特定的大脑区域与真正止痛药所作用的大脑区域相互独立。换句话说,Baliki可能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负责安慰剂效应的有效区域。

Baliki指出,“简而言之,我们确定了特定的大脑区域,其会对慢性疼痛患者服用安慰剂产生特定反应。此外,我们还通过让患者使用真正的止痛药来检测这一区域是否存在特异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并没有对止痛药做出反应,这表明该区域是安慰剂反应的有效区域。”

该研究验证了安慰剂效应的生理学基础,并能够判断受测者是否是真正的安慰剂反应者。对于那些安慰剂反应者,医生可以采取安慰剂便可让其缓解疼痛,从而有效避免止痛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或是无效治疗。

当然,这也不是科学家首次确认负责安慰剂反应的人脑区域。早在2007年现任犹他大学教授的Jon-Kar Zubieta就通过对健康志愿者的安慰剂研究指出,在向受研究者注射生理盐水为主要成分的安慰剂后,位于脑干顶部的伏隔核在安慰剂效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确定安慰剂效应的遗传学基础。业界认为,人脑中的某些回路,特别是涉及“激励”效应的那些回路,有助于传导安慰剂效应。而这些大脑回路主要受到遗传影响,也就是说某些人因为自己特定的基因组合,从而使得自身对安慰剂有相应的反应。

当然,科学家对安慰剂研究的愈多,这种效果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神。今年早些时候,一项研究指出,服务安慰剂可以有效治疗一些人的慢性腰痛,即便告知这些患者他们服用的是安慰剂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

位于里斯本的ISPA-Instituto Universitario大学Claudia Carvalho解释称,“我们的数据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即便明确告知患者这是安慰剂,也会起到特定的症状缓解作用。”Carvalho称这种“开放”式的安慰剂能够减少约30%的疼痛。

但2011年针对哮喘患者开展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安慰剂对于增强患者的肺部功能并无明显作用。但哮喘病患者报告称,使用“无实际药效”的安慰剂后他们明显感觉更好。因此这一研究结论让科学家相当困惑。

如果像研究所述,安慰剂有着真正的生理学基础,那么在今后的治疗中,将显着地减少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无效治疗,并减少患者疼痛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